分娩这一特殊的生理过程会对产妇造成一定刺激,所以产妇的产后恢复时间比较长,产后早期乳汁分泌量较少,难以满足新生儿的母乳喂养需求,分娩疼痛以及产道损伤等还会影响产妇生活质量。因此,需强化产后护理服务,促使产妇身体修复,促进产妇分泌乳汁,改善产妇生活质量,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本文主要对比产后常规护理、产后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04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52例,年龄20-36岁(28.37±2.75)岁,孕周37-42周(39.70±0.63)周,自然分娩、剖宫产各有37例、15例。观察组,52例,年龄20-35岁(28.19±2.71)岁,孕周37-42周(39.64±0.61)周,自然分娩、剖宫产各有35例、17例。两组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后常规护理),常规讲述产后修复内容与注意事项,介绍母乳喂养新生儿的优势与技巧,指导产妇准确哺乳新生儿,讲述产后饮食注意事项等等。
观察组(产后康复护理),第一,健康教育;结合产妇的分娩方式,讲述产后康复的注意内容,如剖宫产的切口愈合注意事项、会阴侧切注意事项等等,并介绍母乳喂养新生儿对母体与婴儿的好处。在产妇有意向母乳喂养新生儿后,在不增加产妇疼痛的基础上,指导产妇如何准确喂养新生儿,讲述多种哺乳体位,明确告知产妇开奶时间越早对身体修复与婴儿健康的积极影响,并讲述哺乳注意事项,提升产妇认知水平。第二,心理干预;护士需密切关注产妇心理变化,及时发现产妇情绪的异常,主动和产妇沟通,引导产妇阐述内心痛苦与焦虑,针对其情绪进行心理疏导。若产妇担心新生儿健康,尽量增加母婴接触时间,详细介绍新生儿身体情况。若新生儿患病,还可列举成功治疗病例。若产妇觉得家人不关心自己,护士需第一时间表达自己对产妇的关心关爱,充分安抚产妇,告知产妇这属于错觉。其次还需积极和产妇家属沟通,让产妇家属积极关心产妇,营造幸福家庭氛围,促进产妇康复。第三,按摩护理;提前向产妇阐明按摩的原因与意义,按摩之前需用专用洗手液清洁双手,在产妇乳房、腹部涂抹一层润肤油,然后进行按摩,达到疏通乳腺、促进子宫积血排出的功效。剖宫产产妇不建议进行腹部按摩,有一定几率影响切口愈合。按摩期间,需配合轻音乐,促使产妇尽快放松。考虑到产妇重视个人隐私,按摩期间必须拉上帘子,应在独立空间。
1.3观察指标
1.3.1乳汁分泌情况
乳汁分泌评估标准[1]如下,若初产妇双侧乳房充盈,所分泌乳汁可充分满足新生儿需求,则为优;若初产妇双侧乳房的充盈度尚可,所分泌乳汁基本能够满足新生儿需求,则为良;若初产妇双侧乳房的充盈度不佳,所分泌乳汁较少,无法满足新生儿需求,则为差。乳汁分泌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3.2生活质量评分
在产后3天进行评估,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存质量评估量表[2]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包含精神健康、生理机能、心理状态与社会关系四项,单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产妇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乳汁分泌情况比较
观察组乳汁分泌优良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乳汁分泌情况(n=52例,n/%)
2.2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二。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n=52例,x̄±s,分)
3.讨论
产妇分娩时同时遭受生理、心理双层棉刺激,所以产后需要较长时间调整身心状态,才能彻底康复。若在该阶段护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则会对产后康复造成一定影响,甚至会导致乳汁分泌不足与产后抑郁等不良现象。有研究[3]指出,初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可促进乳汁分泌,改善产妇生活质量。产后康复护理属于现代产科学重要护理策略,主张为产妇提供尽心、专业的产后护理服务,充分发挥护理干预,有效调整产妇的身体机能,促使产妇身心状态恢复至最佳状态,增强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促使产妇主动配合进行母乳喂养,提升母乳喂养新生儿的成功率,为新生儿健康生长营造优良康复环境。再者,产后康复护理重视产妇的心理需求,可有效调节产妇不良情绪,减轻产妇压力,改善产妇的家庭关系,促使产妇积极乐观幸福的进入康复状态,改善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
综上可知,初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乳汁分泌优良率,改善产妇生活质量水平,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永和,吴建芹. 对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对其乳汁分泌及产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55):232-233.
[2] 吴萍. 对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对其乳汁分泌及产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7):82-83.
[3] 曹彩萍. 对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对其乳汁分泌及产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4):2458-2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