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质分析及相关环保策略
李广忠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广忠 ,. 地下水水质分析及相关环保策略[J]. 水资源科学研究,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7057.
摘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厂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废水;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排泄的废水,都对地下水的水质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同区域的地下水资源也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本文通过对这一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讨,针对水资源的特点、作用提出了可行性的具体措施,从而为开展相关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打下更为坚持的基础。
关键词: 地下水水质分析环保工作资源保护
DOI:10.12721/ccn.2022.157057
基金资助:

引言: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在增质提效的口号的号召下,过去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得到改变。而针对地下水的保护就是转变中十分关键的一环。水资源作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为紧密的资源之一,我们有必要在对当前地下水水质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改进提出具体可行的实践措施。

1 现状分析

1.1 水量迅速减少

由于我国特有的错综复杂的地形分布和地质情况,地下水在我国境内的存量体现出极端的不均衡。此外,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扩展,我国本就储量较为紧张的地下水资源如今的形式更为不容乐观。当今,在我国的许多区域都存在着地下水资源总量紧张,且逐渐减少的问题。在地下水总量明显减少,难以供应需求的基础上,许多地方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却为了一时的发展和经济效益,选择无视环境效益,对地下水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形势不容乐观。根据我国进行的有关调研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的地下水使用量猛增3倍以上,达到1300多亿立方米,每年的增长率逼近4%。除此之外,在我国南方的一些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由于工业生产以及地方政府在排污治污方面的不作为,导致地表水系也出现了严重的污染和恶化,当地政府转向开采和利用地下水。如此一来,一些本来不必要被开发的地下水资源就被投入了使用,这造成了我国地下水资源形式的进一步恶化。而这些针对地下水资源的超量开采自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一 系列严峻的挑战。

1.2 污染情况不容乐观

在地下水总量迅速减少,水位持续下降的同时,地下水资源还面临着另外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日渐严重的污染。依据相关部门在调查后给出的结论,如今,在国内超过半数的地区的地下水其水体质量都处在逐步的恶化中,被多种多样的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染物乃至放射性物质所污染的地下水,正在逐步地侵蚀当地人民的健康状况。同时,地下水的水质的恶化,特别是由放射物所引起的污染,正在进一步地向城市周边发展,进而对农业用地的土壤资源造成严重的消极作用,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我国农业产出的种植作物和农产品的安全程度受到严峻的挑战。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水质在被影响之后,本地的生态平衡以及环境质量,甚至是地质结构的稳定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所以,在如今这个经济发展增质提效的大背景下,我们在对地下水的保护上一定要下足心思,不仅要在量上保证地下水利用的循环可持续,也要在质上保护地下水的高质量,不受严重污染。

2 水质降低的主要表现形式

地下水的水质的降低主要存在这下面几个表现形式:多种在自然条件下,不应该产生的化学物质在地下水中大量出现;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中比例极小的有毒的元素在地下水中的含量突然大幅度提升;许多的细菌群落乃至危险病毒在地下水中广泛传播和繁衍,使地下水的质量大大降低:地下水的硬度、以及许多评断标准都不达标,导致地下水不满足使用要求。

3 水质降低原因分析

地下水的水质降低,必然是有着污染物的影响。而这些污染物在地上和地下都有着广泛的分布。从污染物的形成原因来对污染源进行分析的话,我们可以将之分成以下两类。首先是自然形成的污染源,也就是在自然环境中本身就有的水质较为恶劣的水体。除此之外,在地下水所存在的地层中所存在着的一些矿物,尤其是一些比较容易在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也可以成为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罪魁祸首”。其次,就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导致水质降低的污染物,而这一部分的污染物也是目前的地下水水质降低的主要原因。在这部分污染物中,包括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有害垃圾、废水;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在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化学肥料、农药等。我们对地下水进行保护的着力点,也正是减少这一部分的污染物。

4 环保实践策略分析

4.1 管理层面

从管理层面来说,为了要达成预期的对地下水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目标,就要开展严密合理的计划、统筹和监管活动。其具体工作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做。首先,要针对地下水的保护、水质的保障以及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并在实际治理中予以严格的执行。其次,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明确当地的环境容量,从排放污染物的总量和各个有害物质的排放量两个层面对当地污染较重的企业的排污进行总体上的节制。第三,即要构建起协同高效的地下水资源的管控和水质监督、检测机构,并从立法层面给予它们足够的权力。其四,是要建设起针对地下水的水源地污染保护带。

4.2 技术层面

针对已经被污染的地下水水源地,在进行治理和改善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结合地下水被污染的具体原因、污染产生的通路以及当今国内的具体经济发展情况来进行计划。

4.3 针对污染源进行治理

在地下水的污染源中,可以根据其影响范围分为点状污染源和面型污染源两个类型。点状污染源即以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和生活垃圾等为主要构成的地下水污染物。这一污染源是当今导致地下水水质降低的各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一种因素。而在其中,工业废水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优势最为严重的。所以,要监控和处理地下水水质的降低,应该将重心放在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督和处理上。

而面状污染源,即农业生产中由于化学肥料的使用、污水灌溉、农药的喷洒以及城市中降水径流等种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对地下水产生的污染。根据相关部门给出的数据,这一类污染源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负荷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所以我们在对地下水水质的降低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也要重点关注这一方面。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在进行污水灌溉时慎重考虑,把握污水的水质标准、节制污水的使用量;选择易吸收易降解、威胁较小的化肥和农药并控制其具体用量等。

4.4 建设相关的环保工程,综合处置和利用污水

大量的污水在未经过加工的情况下被排放到环境中,能够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的水源产生严重的威胁。所以,科学开展污水的处理和综合利用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地下水的水质逐步降低的问题。与此同时污水在经过一定的净化后,能够结合其质量标准运用到不同的目的中,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5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根据当地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以及人们的不同要求进行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地下水水质的分析也在不断进步,尤其是在保护环境的大背景下其的重要性更加显著。因此,我们更应该确保正确的分析数据,从而推进其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超.地下水水质分析及相关环保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32-33.

[2]彭丹.地下水水质分析及相关环保策略[J].北方环境,2012,24(01):158-159.

[3]白伟桦.辽宁阜新矿区地下水水质分析及水污染治理措施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7(12):69-71.

[4]沈海滨.苏州市城市规划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水量初步研究[D].河海大学,200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