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力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技术概述
在状态检修概念出现之前,传统的检修模式主要包括周期检修、停机检修等方式。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新型技术的应用,状态检修随之诞生。状态检修是指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采集设备状态数据,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设备状态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评估设备的运行状态,给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状态检修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设备管理方式。状态检修技术不仅仅要求在技术上创新,并且也要在思路、制度、决策、处理上进行创新,克服传统检修模式的缺陷,提高检修效率的同时,降低检修成本。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思考:一方面为了确保供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随着现代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电气设备数量也不断增长,传统检修模式对于人力资源有着较大的需求,但是人力资源的缺乏使得传统检修模式需要进行变革。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传感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使得状态检修变得更加简单,因此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近些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2电力电气设备的维护分类
2.1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主要指维修人员在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时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及管理措施,并定期或不定期对电气设备的部件运行进行检查,以发挥维修工作的效果及作用。在电气设备中,无论是配电柜、变压器还是电机,都需要维修人员定期对回路、控制元件、电缆、仪表等内容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在维持故障可追溯性的同时为自己增加维修管理经验,提升能力。
2.2改善性维修
改善性维修是电气设备维修方式中的一种,主要指维修人员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技术标准对设备进行技术性维修。对比预防性维修,改善性维修更加注重对已发事故的修补及改善,而非提前预防。因此改善性维修会对设备运转造成直接影响。
2.3间接预防性维修
间接预防性维修主要指维修管理人员在监测设备及数据的帮助下,结合自身经验对维修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并利用不同检测途径对电气设备展开持续性检测。在此过程中,检测应当维持动态化,才能确保充分发挥间接预防性维修的作用。展开间接预防性维修前,维修管理人员需要提前对电气设备所处环境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部件元件的温度变化。如果电气设备自身处于静止状态,则可以在红外线检测的帮助下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并针对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分析,以此优化维修效果,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检测工作还需要将电气设备的振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轴承和震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变压器、电力开关等部件的运行情况,进而查询电气设备是否存在绝缘问题或线路老化问题。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则需要第一时间寻找解决措施。
3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管理措施
3.1健全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根据当前电力设备运营与维修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缺陷,相应的管理体制是整个工作的关键。因此,在建立起完善的电力设备运营维修管理体系时,要对电力系统中的每一项工作流程和各部分的管制要求进行详细的理解,基于此,完善或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各环节的管理细节,达到对电气系统和有关操作人员的科学管控。要从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视角出发,来制订有关的制度,例如,日常工作习惯、责任落实程度等,强化对管理人员的监管,保证其能够严格遵守有关的制度的规定来开展管理工作,保证制度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它在持续的改进和改进,以减少失败率。其次,要对各种工作过程进行清晰化,以指导管理者做好各种工作的联系,以降低工作中的差错及无谓的差错。
3.2PLC技术
凭借PLC技术可以加强计算机技术、继电器控制器等设备之间的联系程度,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适应性,控制能源消耗,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自身性能,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是电力系统中的常用技术之一。对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电力系统运行工作与相关程序存在极高的针对性,借助PLC技术,可以提高数据处理质量与效率,提高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力度,保证系统稳定运行。与传统继电器相比,PLC技术性能更好,适应能力较强,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也可以稳定运行,而且操作难度较低,可以将电力系统运行情况直观、全面的展现在技术人员眼前,为技术人员制定工作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3.3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已经能够对电力系统的故障进行精确的定位,并能对电力系统的故障进行预警。当这些信息被传送到控制系统时,系统就会基于这些信息来判定是否出现了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这些数据,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供电公司。然后,修理公司就会派出专门人员到电力公司进行修理,大大减少了因为设备故障而导致的生产效率下降的时间。这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设备临时发生的问题,还能够将故障问题的发生时间、故障类型和故障形成原因分析等信息进行及时的传输,在设备系统问题的控制和节约维修人员的时间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性能。
3.4对故障诊断技术进行革新,优化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案
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过程中,大部分传统故障的诊断都是靠维护检修人员的主观经验预测出症结所在,好多故障的诊断甚至都不需要采用相关的检测仪表或者仪器,维护检修人员凭借听、看、闻、摸等方式,直接对故障发生的原因、位置进行判断和定位。结合国内电气设备故障特征,从整体上可以将其分为趋势性恶化以及偶发性恶化。对于前者趋势性恶化来说,其主要是电气元件在长时间工作期间,由于元件所用材料逐渐老化,其本身稳定性也会越来越差,元件很容易受到损坏,从而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对于这种趋势性恶化情况而言,电气设备维护管理者要加大对元器件工作中各项参数的有效解析,并及时对其外观变化情况进行检查,提高检测检查的频率,重点对易损元器件的实际使用时长进行关注,要针对不同的元器件特点,将故障处理方案提前做好。
3.5做好安全防护,避免触电事故
在加强管控工作期间,除了要针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措施落实外,还要针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和责任意识的强化,全面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其次,在维护人员进行作业时,要为其配备专门的监护人员,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并且在作业前要按照要求和指示设置指示牌和围挡等防护措施,并正确操作倒闸等工作。最后,就是要在开始工作前对设备的编号等关键信息进行比对,确保其全部对应方可开展作业。
结论
总之,对电气设备管理者来说,务必要提高自己以及维护检修从业人员的电气设备维修检修意识,完善相关的维护检修制度,针对电气设备的差异性制定针对性的维护检修方案,有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决策分析手段,积极开发利用新型的维护检修装置等,通过以上手段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提高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效率,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 王胜利,李杰.基于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要点分析[J].数字化用户,2022,28(16):130-132.
[2] 朴文俊,敖庆涛,金哲.基于电气设备管理的创新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09):168-169.
[3] 王伟博.基于电厂机械设备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装备维修技术,2020(02):33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