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水文水资源监测模式研究
汪倩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汪倩,. 数字化水文水资源监测模式研究[J]. 水资源研究进展,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077.
摘要:
数字化水文水监测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新型监测模式,由于这种模式各方面条件的显著,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运用,这种监测模式利用了微电子集成和智能终端处理,然后再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将数据进行传递,以数字化的信息整理分析模式对传统人工监测预报模式进行创新,同时与雨水情报业务充分联合,所以就要对数学化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模式作出深化探讨。
关键词: 数字化水文水资源监测模式
DOI:10.12721/ccn.2022.157077
基金资助:

信息化模式的盛行促进了诸多先进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现如今这些技术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发展中,强化了信息共享的快捷性,助力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从水利行业角度而言,水文水资源监测是非常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在向内部管理部门输出水文信息的同时,还有一项关联单位提供水情方面的服务。所以强化水文水资源监测模式数字化升级的快捷性,确保监测质量成效就变得非常必要,应当深化探讨数字化监测系统的结构以及功能。

1数字化水文监测系统概述

早在50年前,国内有关部门就开展了数字化水文监测相关科研工作。现如今,在科技水平逐步加强,各种先进技术相继涌现和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数字化水文监测系统功能更加丰富,作用范围也明显扩大,可以更加全面精准反馈申请相关信息数据,促使水利管理部门能够适时精准预测地方水资源具体情况,提前建立完善可行的风险防控对策,减少或消除旱涝灾害的不良影响,增进各行业领域的用水安全性。

2数字化水文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

第一是可靠性。在一般情况下水文水资源监测中的传感器都会被定位在自然环境中,导致其运行过程往往都会伴随众多外在影响因素,所以就应考虑在传感器外围加装安全防护设施,防控雷电等不良因素的干扰。并且还应当进一步合理化系统构造,以便设备在不良天气环境中依然可以收集到全面精准的信息数据。第二是实用性原则。水利行业基层管理队伍成员综合素养不统一,所以应为系统提供更加完善的人机界面,缓解系统操控的艰难性,保证各项信息数据完整收集和全面展示。并表现更强的故障自主辨别力,促使基层管理者更好学习,强化其总体综合素养。

3数字化水文监测系统模式的探究

3.1数字化水文监测系统的结构

第一是传感器模块。传感器的基本功能就是数据信息的收集。在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运行环节,通常都会运用到降雨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在水文统计中,降雨量是一个重要的数据,通过对降雨量的分析,计算出未来该地区降雨量的变化,为管理部门做好抗旱防汛工作提供依据。雨传感器的主要部件是雨量器,雨量器的种类很多,如翻斗式雨量计,简单操作,计算准确。在水利工业的发展中,水文资料在农田灌溉和湖泊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水位变化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灌溉方法,确定是否需要排水和引水。

第二是主控制器模块。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的核心是主控制器,其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主控制器与其他模块相连,对数据资料加以处理和存储、控制。微处理器能实现数据形式的变换,更好地提升数据处理的精确度。

第三是通信模块。在信息数据传递方面,通常都会涉及有线与无线两种模式,在进行原来的数字水文水资源监测环节,通常都会选用无线传输模式,相关工作无需考虑到地理条件和环境,能够更加符合工程相关要求。无线传输类型多元,其中基本上都是GPRS 通信。其具有快捷性、兼容性显著、成本小的优势,合理运用这样的通讯模式,可明显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从而进一步符合水文监测系统更好运行的要求。

第四是电源模块。在一般条件下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都被定位在室外环境中,从系统中电线网络搭设过程会涉及很高成本,为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就要考虑融入太阳能蓄电压,其间应考虑到电压、电容以及温度等数据,应预想到其可在潮湿空间稳定运行。所以就要选用密封铅酸蓄电池。但在室外作业环节,会在蓄电设备供电时间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并减少电能损耗,需要采取区域管理模式,保证在阴雨环境中,所选蓄电池也可为监测系统稳定运行输出充足电能。(参考图1)1.png图1水文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包括水质监测,雨量,水位监测

3.2数字化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功能的实现

第一是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包括了传感、通讯、调控装置等模块,有这些模块的有力支撑,达到对降雨适时监测的目标,并完整收集处理所测得的信息数据,把这些整理后数据呈至水利局,结合水文监测数据作出现客观分析,总结更加盟可行的策略,比如监测区域水位若是处在警戒水位下部,就可继续进行监测,假若在监测上游区域有大量降雨现象,就要先完善防汛策略,应开启水库闸门,先行防控洪灾,防止有严重灾情降临。

第二是应当在监测系统上加装服务于用户的窗口。很多地区都已具备了完善的水文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传统水文资源监测系统的新生代系统,增进监测数据应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所接收的水文监测数据予以分析整理。能够为管理者相关工作提供现实依据。系统所具有的信息数据,可为资料收集提供有有利条件,保证符合各用户群众在信息方面的需求。不仅如此,水文信息管理系统还会表现防洪预警的功能,能够适时发报预警并正确的信息反馈,进而强化突发异常情况应对能力,切实保证汛期安全。因为该管理系统的运行的宗旨就是保障监测每亩与其本身的安全,促使用户安全进行数据收集和验证,可以在基础资料模块上收集到与地方水利工程相关的信息数据,从而更加符合民众相关需求实现将模块中信息数据进行调整管理的目的。

第三是数字化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也会起到信息上传的作用,借助网页制作技术的有利条件,在网络平台上文相关信息数据,用户可借助网络平台实时掌握地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可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APP,呈现水利工程建设进展,以此达到数据实时传播的目的。

结语

数字化水文水监测系统具有明显的先进性,该系统的运行利用了传感通讯等新型技术的优势条件,在水利行业更好发展方面会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实时监测数据传递、调取、以及预警等过程,可为管理者的工作输出现实参考。在新发展时期,应进一步注重对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的深化探讨,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切实体现其在水利工程管理以及防洪抗旱方面的显著效用,助力水利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道冉,孙静,高尚嵘,迟守祥. 水文水资源管理对防洪减灾的意义[J]. 清洗世界,2021,37(06):75-76.

[2]董君杰. 水文水资源防洪管理及环境保护分析[J]. 黑龙江科学,2021,12(08):132-133.

[3]陈玮. 数字化水文水资源监测模式探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02):158-159.

[4]仇东山,蒋国民,于询鹏. 数字化水文水资源监测模式探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3):100-101+10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