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初中阶段,田径教学主要是指在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田径运动训练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合理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田径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田径运动相关知识和技巧,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同时,田径运动也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精神,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乐观和积极。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田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初中体育课堂中田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针对性、趣味性等,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优化初中体育课堂的田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意义分析
首先,通过开展田径运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果长期不参与体育活动的话,会影响到身体健康,降低体质水平。而在进行田径教学时,老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此外,田径运动还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和观赏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主动参与进来,从而提升个人身体素质。
其次,通过开展田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初中是体育教学的重要阶段之一,通过田径运动训练不仅能提升学生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意志品质。而且,田径运动中很多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对抗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等优良品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成绩。
二、现状及问题分析
今年起这个学期初中生国家举行了国测,比如项目有15米往返跑女生42次,男生70次才能达标,50米跑,跳远跳绳,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耐力跑。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理念也不断被贯彻落实。在此背景下,体育学科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成为各学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较为迅速,需要进行大量的体育运动来促进身体健康成长。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跑步、跳绳等活动,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为这些运动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田径训练中融入一些新颖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田径教学效果。那么,针对当前初中体育课堂开展田径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应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有效解决呢?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三、优化措施
基于以上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教学现状分析,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优化措施。
(一)培养学生兴趣
结合目前多数学生对田径运动兴趣不高,强行开展田径教学,学生会比较被动,应付了事,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针对学生对田径运动提不起兴趣的问题,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策略来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到田径运动中,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到教学中,打破学生对课堂枯燥的刻板印象,游戏与教学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理论方面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通过大屏幕展示人体的肌肉构造,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锻炼方法会锻炼到不同的肌肉,而田径运动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到哪些肌肉,以增强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初中学生对自身形象也格外重视,教师可以向学生宣传,通过田径运动能使身体得到哪些改变,比如女生可以更苗条匀称,男生可以具有更健美的肌肉等等。实践方面教师可以增加课堂的自由性,让学生按自己喜好选择田径项目,可以参加跑步,也可以选择铅球、铁饼、标枪等,让学生自由进行组合进行对抗竞技,增加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对田径的热情。
(二)创新初中田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初中体育充分重视田径教学,发挥田径教学的作用,这就促使教师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切实进行初中田径教学方式创新。让学生认识到田径运动的重要性和对身体的益处,积极参与田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为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设置多个项目,摆脱以往以班级为单位的跑圈锻炼方式。可以设立障碍物,让同学分组通过障碍,并对顺利通过障碍且用时最少的小组进行奖励。可以设置两人三足跑或者多人赛跑等趣味项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奔跑能力、身体协调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种自由度高的田径项目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奔跑速度,锻炼学生的耐力,将田径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真正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在师生进行语言交流时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规范意识和不断挑战自身极限的拼搏精神。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赛事,利用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要注意学生对胜负的接受情况,表扬和鼓励学生,避免学生因为比赛名次而产生负面心理问题,让学生明白胜负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参与锻炼,获得身体健康。
(三)重视田径教学安全性
田径教学的安全性不容忽视,以往的田径教学通常会有选择地进行一些危险性较低的项目,而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项目则被边缘化,慢慢淡出了初中体育课堂,教师也因为安全性问题不得不减少这类项目的教学。近年来对体育教学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学校需要严格落实政策,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器材的质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开展高质量的田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提高安全意识,比如短跑项目是锻炼学生爆发力的项目,短跑冲刺时奔跑速度较快,稍有不慎便会出现擦伤甚至摔倒,所以在正式短跑教学之前,带领学生充分热身。铅球、铁饼和标枪等项目危险系数较高,在进行该类运动时要做好热身,清理好场地,避免学生在器材下落范围内活动。跑跳类运动开始之前,教师要详细讲解安全事项、动作方法和要领,比如重心位置、身体移动幅度。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科普一些急救知识,即使不慎发生意外,学生也能够根据这些知识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
结语
综上,田径教学是初中学生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教学能够有效改善学生体质,提升学生身体耐力、灵敏度、速度和力量等,同时有利于学生精神意志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所以要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充分发挥田径教学的作用,从整体上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邵林海.普通高校田径教学发展的新趋势—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1):4.
[2]张伟.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2(9):1.
[3]周良.以学为中心视域下初中体育趣味田径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