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体仿生学翻身垫预防重症监护患者压疮的护理研究
郭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婷,. 基于人体仿生学翻身垫预防重症监护患者压疮的护理研究[J]. 国际护理学,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069.
摘要:
目的:探究人体仿生学翻身垫对预防重症监护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80例,按照压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各90例。结果:在护理后,研究组的更换体位花费时间短于常规组,且有效卧位保持时间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均较干预前的GCQ评分高(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的GCQ评分高于常规组,即[(94.33±8.24)vs(85.27±8.61),T=9.364,P=0.01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即[90(100.00)vs84(93.33),X2=6.207,P=0.01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人体仿生学的翻身垫能够有效预防重症监护病人压疮,提升舒适性,节省人力资源,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加速病人康复。
关键词: 人体仿生学翻身垫重症监护压疮
DOI:10.12721/ccn.2024.157069
基金资助:

重症监护病人病情危急,病情变化比较复杂,症状容易反复发作,常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应在 ICU做严密的观察与对症处理。有关研究表明,体位不正确是影响危重病人机械通气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正确的体位选择对于稳定血液动力学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对危重病人进行科学的体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危重病人一般都是通过导管来进行输液、吸氧、引流等操作来维持生命体征,如果在体位改变过程中操作不当,则会造成导管被牵拉而扭曲,甚至发生滑脱。从目前国内外情况看,翻身垫和气垫的作用相对较为单一。因此本研究应用了一种人体仿生学翻身垫,不仅能够防止压疮,提升病人的舒适性,还能节省为病人翻身所需的体力、人力资源,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80例,按照压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各90例。纳入标准:①压疮病人 Braden评分≥14;②住院时间超过3天者;③无认知、精神障碍者。排除标准:①有皮肤病者;②医嘱限制卧床翻动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已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详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93.png

1.2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翻身、防压疮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翻身时可以用枕头或传统的翻身垫。根据病人现在的身体情况,可以选择左侧一仰卧-右侧的顺序翻身,每一次翻身后的姿势都不能超过30°,比如侧卧不能超过30°。换位后,要将导管移到非压迫面,并用大头针将其固定住,以防滑脱。在翻身的时候,可以将身上的束缚带取下来,让护士和家人一起照顾病人,防止病人从床上摔下来,对身体的创伤造成太大的压力。(2)正确调整体位[2-3]。对于没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采用以上方法进行了常规的翻身。对于有脑水肿的患者,应将头抬起,以利于脑内静脉的回流。休克患者头部抬高,脚低,以保持脑供血。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难以正常排出的病人,应采取侧卧位,这样有利于将输入鼻腔的分泌物自然排出。对于不可控的脑脊液漏病人,采取仰卧位,绝对卧床,在治疗过程中,尽量不要偏向两边,可以在头上铺一块无菌毛巾,用来吸收脑脊液,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枕巾的吸收情况,并且要随时更换枕巾,保持仰卧位,直到脑脊液漏停止后3-5天。对于需要进行颈椎固定的病人,不能使用枕头垫头来防止颈部弯曲,可以采用颈托固位,然后采取仰卧位,如果有呕吐的情况,可以暂时换成侧位,这样可以让内容物排出,翻身的时候要保持头-颈-胸在同一直线上,动作缓慢而轻柔。(3)对体征进行监测。在进行体位调整的过程中,要注意心电监护仪上的数据有没有变化,同时要注意导管的连接情况和贴片的贴合度,并和病人进行语言和目光的接触,了解病人的身体有没有因为体位变换而感觉到不适。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头晕等异常症状,应立即联系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4)对手术后病人进行体位干预。如果病人还在昏迷中,则参考以上的体位安排,保持呼吸的顺畅。术后7小时,病人苏醒后,取20度低位卧位,并进行患肢推拿,防止发生血栓。可以每天用热毛巾敷在比较敏感的部位,避免出现压疮。

研究组根据翻身顺序和体位转换原理参照对照组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人体仿生学翻身垫协助病人变换姿势。由负责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并经统一训练合格。具体方法[4]:在床上平放新的体位翻身垫,将充气泵与体位垫的接口相连,让病人平躺在体位垫的中央,在病人要向右翻身的时候,打开充气泵右边的充气开关,让左边的气囊开始充气,然后护士把左边翻转垫和有拉绳的一端伸展固定在右边的病床上,这样就可以让气囊膨胀,同时让病人往右边翻转,等空气差不多充盈了以后,松开拉绳的固定,病人就可以保持右边卧位了。平卧垫的宽度可由两边的尼龙搭扣调节,以适应不同体重的病人。当病人仰卧时,用三角海绵垫固定住病人,这样气囊就能更好的支持病人。本发明一种全新的体位翻身垫,可一人一次使用,当沾污时,可将其上的翻板取下,洗净烘干后再使用。

1.3观察指标

(1)临床相关指标比对: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更换体位花费时间及有效卧位保持时间。

(2)GCQ评分比对:使用Kolcaba舒适度量表进行评定。GCQ包括身体、心理、生境和社会文化四个维度,按契合度从1到4分,得分与舒适程度呈正相关。

(3)护理满意度比对:通过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重症监护患者改变卧位时疼痛程度、安全度及舒适度等满意度的程度。满分一百分,90-100为非常满意,70-89为满意,小于70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到的全部数值录入SPSS22.0软件中做出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记录方式为例数和百分比,通过χ2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记录方式为均数和标准差,通过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对

研究结果指出:在护理后,研究组的更换体位花费时间短于常规组,且有效卧位保持时间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对(n=90)94.png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GCQ评分比对

研究结果指出:两组患者干预后均较干预前的GCQ评分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的GCQ评分高于常规组,即[(94.33±8.24)vs(85.27±8.61),T=9.364,P=0.01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3.

表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GCQ评分比对(n=90,分)95.png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

研究结果指出:在护理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即[90(100.00)vs84(93.33),X2=6.207,P=0.01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4.

表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n=90,例)96.png

3讨论

重症监护病人治疗周期长,病情进展迅速,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设备也比较复杂。护士要对病人进行严密的监护,以确定病人的生理状态是否稳定,要对病人进行体位管理,以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继发性压疮,同时也要避免体位变换操作对器械管道的牵拉,从而影响到治疗的结果。

常规组采用传统的翻身垫和垫枕来翻身,虽然可以使重力的作用方向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传统的翻身垫的两侧都没有安装固定带,所以很难起到很好的制动效果。采用传统的翻身垫和枕垫,不仅使护士工作负担加重,而且易发生导管滑落。因此本研究组采用人体仿生学翻身垫,既克服了传统翻身方法在双臂固定和导管固定方面的缺陷,又克服了传统翻身方法的局限性。其翻身垫由翻身用的垫子、用来约束肢体的约东带和导管的固定装置构成一体,它在翻身垫的款式上进行了创新,使护理人员能够一次高效地完成翻身,而不需要在翻身的过程中附加制动,从而有效地提高翻身的效率。在器械中,约束带与导管固定装置的结合,避免了患者在翻身过程中发生移位、滑动和压迫,从而避免了不良的姿势保持,提高了手术的有效性[5]

本研究结果指出干预后研究组的GCQ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究其原因,人体仿生学翻身垫通过设计气囊,能实时调节气囊的充气量,减少局部压力,避免长期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另外,由于临床上不能自由翻身的病人,一般都要两个人才能翻身,而使用本发明的充气装置后,一个人就能轻易地给病人翻身,而且还能提高病人的舒适性。

人体仿生学翻身垫可以依据病人的身材调整合适的宽度,并可以根据病人的高度来调整其翻身的长短,以利于翻身后的身体支持;通过气囊充气的方法,使病人的体位发生了变化,里面填充了一块三角形的海绵,它的角度是按照人平躺时两边的后背和床面的角度来设计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体的生理曲线。

综上所述,基于人体仿生学的翻身垫能够有效预防重症监护病人压疮,提升病人的舒适性,节省人力资源,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加速病人康复。

参考文献

[1] 宋爱华.新型防压疮翻身护理垫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压疮预防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9):158-161.

[2] 孙亚婷.气垫床联合体位管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1,31(03):113-114.

[3] 李丽.持续质量改进联合分级翻身法对ICU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2):97-98.

[4] 钟佳玲.节力翻身巾在骨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1):157+160.

[5] 徐佩丽,潘爱红,洪静芳,等.新型体位翻身垫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3,38(20):59-60+6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