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实施策略
杨天宝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天宝,. 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实施策略[J]. 体育研究,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58983.
摘要:
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实施策略,包括打造自主学习空间、构建合作学习平台以及开展创意竞赛活动等方面,旨在通过这些策略提升学生的田径技能,并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实施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8983
基金资助:

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索和实施新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成为当前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实施原则

(一)发展运动技能原则

运动技能学习作为体育课程的核心特征,在田径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需精心挑选教学内容,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并适时挖掘和培养他们的运动特长。通过系统的田径教学,学生将能熟练掌握田径项目中的多项技术,为未来参与更高层次的田径运动训练和竞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和运动技能水平,逐步增加训练负荷量和难度。通过逐步的训练,使学生逐渐适应并提升运动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训练的重复性和系统性,确保学生能够持续、稳定地提高田径运动水平。

二、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实施策略

(一)打造自主学习空间,引领学生深入学习

田径运动能力是体能、心理素质与智慧的集中展现。教师在设计田径运动时,需综合考虑学生的体育素养、运动技能以及心理状态,创造既独立又富含创造性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与合作学习机会,使他们在多元、有趣且自由的实践活动中,能够积极且高效地掌握田径运动的知识与技能。以“跳绳”的教学为例,教师应首先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跳绳对于身体锻炼的价值,掌握跳绳时下肢动作的关键技巧,如双脚并拢跳跃等;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跳绳玩法与花样,通过观察、模仿与学习,提升快速跳绳及双人单绳跳绳的节奏感。其次,倡导自主学习与探索。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跳绳的相关知识,课堂上则通过教师的讲解进一步了解田径运动的形式与特点。接着,安排个体与合作的练习环节,深化学生对跳绳技巧的认识与掌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活动视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完整过程,集娱乐、运动与竞技于一体,以观察者、合作者及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发现新知。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基于已掌握的基础技能,尝试设计并创新跳绳的组合动作。通过讨论“哪一组创新跳法最多、跳得最高”,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问题,进而实现从单个动作学习到组合动作学习的逐步过渡。例如,让学生进行面对面共同起跳、多人配合跳绳、跳绳接力跑步等,提升学生的身体灵敏性与协调性,全面促进他们的体育素质发展。

(二)构建合作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协同训练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探索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发现、观察、思考和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合作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掌握田径知识及技能,同时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身体协调能力。以“立定跳远”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立定跳远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设计“学习任务”,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位置,引导他们学习跳远技能。具体来说,可以创设“呼啦圈过河”的活动情境,将学生分成能力相近的小组,鼓励他们交流讨论立定跳远的技巧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每组学生围绕一个呼啦圈站成一圈,保持适当的间距,由队长或排头学生手持呼啦圈抛出,然后采取正确的跳跃姿势跳进圈内,后续学生依次跟进。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适时观察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跳远动作的要领,提升他们的田径运动能力。再以“快速跑”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交流、互动、领导、纪律”等元素,设计“送军粮”的任务活动。将学生分成记录员、指挥员、士兵等不同角色,模拟为前线运送军粮的情境。在规定的10分钟内,士兵们需要快速跑20~30米运送军粮。为了完成任务,学生需要集中交流、主动思考,讨论如何跑得更快,如何迅速穿越障碍物,如何调整呼吸和用力方式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快速跑”时的技巧,包括两臂的摆动、腿脚的有力蹬地等核心动作,有效提升运动技能。

(三)开展创意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田径技能

在田径教学中,为了深化技巧学习并检验学习成果,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竞赛训练形式,将比赛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田径课堂上,教师可以模拟竞技情境,介绍运动规则,并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和分析竞赛机制,鼓励他们自主设计竞赛规则和标准,在竞技和学以致用的氛围中,锤炼学生的毅力、耐力和整体素质,同时提升思维品质和运动精神。以“快速跑”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融入主题、任务和情节等元素,设计一系列项目比赛活动。包括“木头人”、“比比谁运送得快”、“运输小队”、“击打保龄球”、“赶小猪”和“救援队”等趣味化的田径运动项目。学生可在这些项目中选择闯关赛、擂台赛、对抗赛或小组竞赛等不同的比赛形式,通过比赛来发展智慧情感、提升身体素质。例如,在“运输小队”项目中,学生被分成不同的小组,他们需要迅速行动,抢占先机,前往终点拿取和运输篮球(物资),以比较哪个小组拿到的篮球多且用时短。而在“急速救援”比赛中,学生则有机会自主设计活动道具和规则,决定物资的运送方式和形式,然后展开小组间的比赛。小组成员需要运用走、跳、跑、投等各种运动技巧来完成任务,全面发展体育综合技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通过打造自主学习空间、构建合作学习平台以及开展创意竞赛活动等措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其田径技能和综合素质,助力他们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军.践行引导式教学模式,优化小学体育田径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20,(8).83,85.

[2]邱修福.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方法的探析[J].知识窗(教师版).2020,(10).38.

[3]胡莲花.如何使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焕发魅力[J].新智慧.2020,(2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