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中混合动力技术的运用
吴迪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迪,. 汽车工程中混合动力技术的运用[J]. 动力技术研究,2022.11. DOI:10.12721/ccn.2022.159221.
摘要:
汽车行业在目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因为人们日常出行时对汽车的使用频率比较高。而且,很多受众还对车辆提出了许多个性化的要求。这在给汽车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本文重点对目前使用价值最高的混合动力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够找到在汽车工程中规范技术操作流程、发挥技术使用价值的方法,带动汽车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 汽车工程混合动力技术动力耦合装置
DOI:10.12721/ccn.2022.159221
基金资助: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城市中私家车的数量有所增加。如果所有车辆都是燃油系统,不仅会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污染环境,还会引发柴油、汽油供应压力大的问题。基于此,很多城市都在倡导低碳出行观念,推出了纯电动汽车以及油电两混的汽车种类,这主要依靠先进的动力技术作为支撑,需要掌握技术的操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1.汽车工程中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价值及操作注意事项

1.1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价值

混合动力技术指的是将燃油系统和供电系统结合在一起,共同为车辆运行提供驱动力。这是因为单独使用燃油系统会增加油耗量,而单独使用供电系统会由于环境温度的问题影响车辆的续航能力。因此,工作人员开始将两种驱动系统及配套技术有机融合,目的是共同发挥出技术的应用优势,满足人们的交通出行需求。实际上,要推广混合动力技术,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先结合该技术的使用情况,分析技术的应用价值,从中找出未来的技术发展侧重点。由于城市开始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节能环保理念。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在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汽车制造行业开始尝试依靠混合动力技术来减少汽车运行时的尾气排放量。这对于减轻环境污染问题、满足城市生态建设要求有重要作用。关键在于能体现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城市都在积极鼓励受众群体购买或乘坐由混合动力技术驱动的汽车。

1.2混合动力技术的操作注意事项

决定在汽车工程中运用混合动力技术时,必须要保证人才能够了解技术原理,能主动分析出技术的优缺点,并能找出自身在技术操作环节中存在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同时,要掌握工作中可能影响汽车运行安全、质量的因素,关注车辆运行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情况。以这些问题为中心,编制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计划,规范技术的操作流程。这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为工作的稳步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2.在汽车工程中运用混合动力技术的具体方法

2.1构建基础的系统结构

油、电混合动力系统与液压混合动力系统是混合动力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车辆工程的发展价值,油、电的混合技术需要系统分析,两物结合,能够得到一种全新的动力燃料。在具体系统构建中,不仅保留了传统车辆内燃机的运作方法,且融入了电动机的供电系统。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充分保障了车辆的运行稳定。而液压混合动力系统,主要是通过发动机与液压动力系统共同组成。系统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可逆储能元件的设计。通过对电动元件的不同驱动方式,来实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目的。通常方式分为两种,即并联式与串联式,具体应用在轻型与中型车辆中,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促使技术向更高层的发展。

2.2调整车辆的各项参数信息

液驱混合动力技术,在运用于新型工程车辆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于高压储能器,以其作用来提升车辆的前驱装置动力。因此,对其装载机车的参数控制要足够重视。一般要提升参数控制水平,就需要采用智能传感器,还要做好电液比例的控制工作。整个汽车工程运作中,参数控制非常重要,每个环节都应得到有效的控制。工作人员在负责离合器的开断管理工作时,需要采用液压控制方式。利用高压蓄能器来串联发动机,从而对混合动力装载机车进行参数控制。由发动机为支撑,控制电动机运转,有效简化系统工作的流程。

2.3选择合适的耦合装置

在运用混合动力技术时,要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提升人才的创新意识及能力,让人才不断结合汽车的使用情况,展开新一轮的技术创新研发工作。关键要将研发重心放在对动力耦合装置的选择、优化环节上,这是决定汽车使用性能、运行安全的关键所在。在当前的混合动力系统中,常见的动力耦合装置方式为:转矩结合式、驱动力结合式、转速结合式。转矩结合式主要是利用传统系统直接驱动车辆,并且同时带动发电机,从而令电池蓄电。而驱动力结合式,是利用地面附着力来提高车辆的驱动能力。其中,组成系统庞大、控制系数高为主要难题。转速结合式的动力耦合装置会受到自身因素限制,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难被广泛应用。新时期,很多技术人员都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网络工作平台,模拟汽车生产、运行的全过程,分析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价值,找到优化动力耦合装置运行方式的有效措施。

2.4生产配套的零件设施

推广混合动力技术时,应先完成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让汽车装置的各项功能都可以正常运作。这需要以对比分析的方式,找到以往不同材质、功能的车辆搭载混合动力技术后的运行特点,及时展开新汽车零件的配套加工工作。通常来说,数控机床的成型过程需要经过钣金工艺拆分,零件加工装配等步骤。对于复杂的组成结构,难以直接加工,要进行仔细的零件工艺拆分,其拆分技术的水平直接影响钣金零部件的加工制造难度与质量。通常零件工艺加工步骤可以分为:下料、折弯、焊接,工序上分为从机床下料与激光机下料,焊接方式常为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金属焊条惰性气体保护焊,涂装分为油漆喷涂与粉末固化。实践表明,以完善的配套设施作为物质保障,能最大化发挥出混合动力技术的价值作用,为提升汽车的环保属性打下良好基础。

结语:进行汽车工程中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时,应先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要求人才完成对汽车动力系统结构的构建工作,找到将混合动力技术与新型汽车动力系统融合起来的方法,优化设计方案。并要根据技术特点,及时调整车辆的参数信息,做好参数控制工作。同时,应选择合适的动力耦合装置,专项生产配套的零件设施。最终全面发挥出技术的使用价值,解决汽车行业的发展难题。

参考文献:

[1]李峥杰.浅析混合动力技术在车辆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21):250-251.

[2]罗南昌.汽车混合动力总成开发动态与发展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2):142+14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