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国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肉牛养殖依然是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而牛瘤胃臌气病作为多是由于养殖人员饲养不科学,管理不当而造成的病患,不仅会对肉牛自身健康状态造成威胁和影响,同时还会给肉牛养殖农户带来严峻的经济损失。因此,探讨牛瘤胃臌气病的致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等措施,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畜牧业中牛瘤胃鼓气病的临床诊治
(一)致病原因
牛瘤胃鼓气病一般是指牛的消化系统在病理情况下导致瘤胃急性、多发性鼓气性的疾病。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牛在任何季节都可发病,该病的发病率在40%以上。在兽医临床中,牛瘤胃鼓气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病例情况,这两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也有一定差异。
1.原发性瘤胃鼓气
当牛采食了过多易发酵牧草(如苜蓿、沙打旺或初春嫩草等),或食入了霉变、带露水、冰冻的饲草后,这些饲草在瘤胃内可短时间发酵,发酵过程中可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氢、氧、氮等气体,由于多种气体产生,从而引起腹胀腹痛急性病症。
2.继发性瘤胃鼓气
在兽医临床中的,当牛发生了瘤胃酸中毒、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炎、食道阻塞等疾病都可诱发瘤胃鼓气病。在以上疾病的作用下,牛的瘤胃蠕动机能下降,大量气体积聚在瘤胃内引起鼓气;在发酵过程所产生的气体还会刺激胃壁,导致瘤胃发生痉挛性收缩。在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病牛呼吸和循环障碍,引起死亡。
换言之,牛瘤胃鼓气病的出现和发生,很大因素来源于养殖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没有及时做好饲料的挑选与更替,从而酿成严峻的后果与损失。
(二)临床症状观察
原发性牛瘤胃鼓气的一般的临床症状会表现为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出现心悸、心慌,体温却无明显变化。患牛通常站立不稳,腹部迅速肿胀,左肷部凸起较为明显,不能俯卧于地面,牛精神萎靡,食欲饮欲下降明显或废绝,反刍、嗳气行为停止,可视黏膜发绀。触诊患牛腹部患牛有明显的疼痛感,皮肤光滑有弹性,对瘤胃部进行叩诊可发出鼓声。对患牛瘤胃进行听诊可听见蠕动音降低,以至于完全消失。当患牛出现显著症状会表现为:张大嘴呼吸,发出哀鸣的响声,眼球突出,后肢不能进行有效的支撑,且全身颤抖且伴有发汗症状。继发性瘤胃鼓气发生过程较为缓慢,患牛往往先出现瘤胃弛缓症状,瘤胃收缩次数增加,后期呈弛缓状态。
(三)临床诊断
在临床兽医中,该病诊断难度较小。在临床上结合患病牛的临床表现、饲草采食情况综合诊断。根据患牛的腹部显著膨胀、叩诊伴随鼓音、左肷突出明显、呼吸极度困难等症状,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然而在实际的疾病诊断中,倘若发生急性的牛瘤胃鼓气,同时发生原因不明确的死亡后,一定要对病死牛的死因开展详细的诊断,需要明确牛瘤胃鼓气是否为继发性疾病结合诊断结果可以对病情做出进一步评估,然后采取对症措施治疗。
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与前畏弛缓、瘤胃积食、食道阻塞、创伤性网胃炎等牛病鉴别,这几种病症状均与牛瘤胃臌气病症相似,容易混淆导致误诊。
(四)治疗
1.放气疗法
将病牛固定好,对病牛的左肷窝处皮肤用碘附进行消毒,再将消毒好的套管针从左肷窝处刺入瘤胃内,轻轻抽动套管针内针进行缓慢放气。放气过程一定要注意控制速度,速度过快会引起牛颅压升高而导致病牛昏迷甚至死亡。在使用套管针放气时必须注意兽用套管针表面是否有裂纹和明显缺陷,兽用套管针套管、穿刺针是否有毛刺,兽用套管针套管与穿刺针之间的穿刺运行是否通畅,兽用套管针在使用前须经煮沸消毒30min以上晾干待用,放气时须轻轻抽动套管针内针缓慢放气并控制放气速度,以免造成对病牛的二次伤害。
2.增加嗳气法
将牛以前高后低的姿势保定,将手拇指大小的香樟树木棍横放入牛嘴根部,用细绳子将木棍固定好,让牛嘴张开。当牛咀嚼木棍时,香樟树皮沫与牛口水的混合物被吞入瘤胃内,帮助消化和嗳气,达到治疗的效果;也可以将黄酱和食盐等制成混合物,涂抹在病牛的舌头上,刺激牛不停地产生嗳气,甚至诱发病牛呕吐。此方法不仅能帮助病牛恢复瘤胃功能,也能使病牛在呕吐时排除部分气体和多余食物。
3.中草药疗法
中草药疗法物美价廉、经济实惠,对牛原发性瘤胃臌气和慢性瘤胃臌气均有很好的疗效。方剂为新鲜的臭椿树叶和新鲜的鸡屎藤叶各1kg,(小牛酌减)洗净晾干,用刀切碎(越细越细好)放入盆中,将煮沸的开水约4~5L缓慢倒入盆中,用筷子顺时针轻轻搅拌,直到倒完为止。待盆中混合液体的温度降到35~37℃时即可灌服[1]。通常1剂见效,病情严重的6h后再灌1剂。
4.西药疗法
下泻消积可选用生菜籽油600~1200mL加煮沸后的温水3~8L进行灌服,或选用硫酸钠500~1000g兑煮沸后的温水5~6L进行灌服,排出瘤胃内容物。止酵消气用3000mL温水内加入20~25g鱼石脂灌服病牛,也可选用40~60mL消气灵兑煮沸后的温水0.5~0.7L进行灌服或稀释至2~3L通过左肷部直接注入瘤胃内,可取得较好的抑制发酵消除气体的效果,达到治疗目的。
二、畜牧业中牛瘤胃鼓气病的有效预防措施
(一)合理搭配饲料
在冬末春初季节和春夏季节交替时,嫩草和刚发芽的树叶水分含量较高,适口性好,牛容易大量采食,造成瘤胃臌气或瘤胃积食。在投喂饲料时要进行适当的搭配,即鲜嫩饲草只能占投喂饲料总量的1/3,且尽量避免饲喂易发酵产气的紫云英、苜蓿、蚕豆等豆科类植物和霉烂变质的饲料[2]。
(二)适时放牧
在放牧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早晨和雨天,避免牛会因饥饿而采食大量含水量过多的青草和树叶,在个别牛胃功能下降的情况下易发生瘤胃臌气或瘤胃积食,应尽量避免在早晨和雨天放牧。在放牧时要提前了解放牧地的植物生长结构,特别了解牧地内是否长有紫云英、苜蓿、蚕豆、薯类等植物,以免牛群大量采食该类植物后发病。
(三)草料储备及补料
养殖场(户)在牧草丰产季节应采用青贮或氨化贮,方便在枯草季节和不能放牧的雨天适当补料和投喂,以保证牛的正常营养供给,避免牛群因过量采食而
诱发该病。
(四)勤观察
在放牧或休息时,要注意观察牛群状况,发现离群独站或长时间卧地不起的牛,要采取缓慢靠近的方法观察是否有回头顾腹或不断用后蹄踢腹部等动作,或卧地时左肷部明显臌胀等症状,一旦发病,及时诊断治疗。
结论:综上所述,牛瘤胃臌气是养牛业的常见病,若因发现和治疗不及时易造成病牛死亡,必然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能够从根源处降低经济损失,需要在牛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做好该病的各项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才能减少或避免该病的发生。一旦发病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避免或防止死亡的发生,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实现畜牧养殖户总体养殖效益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大虎,陆广忠,罗德彪等. 牛瘤胃臌气病的诊治与预防措施 [J]. 现代畜牧科技, 2023, (06): 74-77.
[2]昭日格巴图. 牛瘤胃鼓气病的诊治与预防 [J]. 兽医导刊, 2021, (07):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