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使得低体重儿和早产儿等抢救效率得到提升,但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对新生儿抢救和治疗的场所,由于整体的浸润行比较高,住院时间长,可能导致出现感染的因素增多,因此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在护理指导中需要强调的是感染的防治处理,确保新生儿得到健康的成长。为了分析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选择我院76例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数据分析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8月接受的76例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其中男女分别是40例和3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的研究标准,家属自愿接受临床的后续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新生入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总结,结合卫生部的资料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的是患者性别、日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分析标本的来源、采集方式和医院感染因素等,需要掌握病原菌的分布,感染部位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等[1]。
在整个阶段进行监测和控制,监测方法:采取的是回顾性的方式,对纳入的重症病房的新生儿进行密切的观察,在医院感染检查中,进行目标分析[2]。专人负责《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观察表》的填写工作,医院感染患者需要填写对应的报告卡,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从菌株质控入手,合理进行质量的控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是质控菌的方式进行控制,在研究中从设计、实施、数据统计和分析等入手[3]。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实施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x̄±s)表正态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意义。
2.结果
2.1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感染情况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76例患者进行分析,感染部分分别是肺部、血液、口腔、皮肤、结膜、尿路等,百分比分别是19.7%、18.4%、13.1%、10.7%、19.7%、18.4%,详细的数据分析如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新生儿感染情况对比
2.2分析所有患者感染危险因素
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分别是基础疾病,出生体重低、羊水粪染和胎膜早破及母亲因素,分别是18例、16例、20例和22例,比例分别是13.7%、21.1%、26.3%和38.9%。
3.讨论
出生之后,新生儿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感染的现象,结合实践可知,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致病菌和医疗操作等,考虑到临床具体的治疗要求可知,新生儿自身体质可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在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存在体质低和早产等现象,一般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差,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诱发感染[4]。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针对婴儿自身情况可知,如果是自身存在的先天性的疾病,可能导致感染的几率提升,对生长和发育造成影响,威胁到自身的生命安全。考虑到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可知,如何为临床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是重点,在防控过程中,需要提升整体防控质量,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几率[5]。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管理中,对医护人员的卫生依从性以及操作等必须引起重视,可严格进行把控,避免侵入性的操作。对新生儿而言,如果自身存在先天性疾病的现象,可能导致感染几率高,婴儿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严重的情况下,出现其他诱导性因素。考虑到整体依从性和医护人员自身的卫生依从性等,掌握各项指征,做好口腔护理指导,在静脉置管中,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实施。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针对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案例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很重要,感染因素比较多,需要做好调查工作,合理进行管理。在临床研究中需要对新生儿家属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了解具体的高危因素之后,结合感染的特点实施后续治疗,促进恢复。
张红,李梅君[6]等报道中,在发生的感染当中,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肺炎以及腹泻等等,格兰阳性菌是导致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约占到68.50%;导致感染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医护人员手卫生、肠外营养、胎龄≤37周、出生体重≤1.5 kg、新生儿窒息、机械通气和羊水污染。本次研究中对临床各项指标分析可知,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等多,需要进行高危因素的有效防范指导,降低感染几率。
综上所述,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诱导性因素比较多,必须及时进行危险因素的分析,让患者尽快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邱潇,董玉斌,栾永刚,等.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06):1398-1401.
[2]董孝云,朱宏瑞,赵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11):1318-1319.
[3]李军军,杨英.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特点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281-282.
[4]安建仓,张新华,路广平,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4,18(04):377-378+389.
[5]黄国盛,廖燕,毕雷,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05):304-307.
[6]张红,李梅君,蒋巧稚.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5):8748.
作者简介:孙小玲(1974.06-),女,土家族,贵州黔东南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