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混合感染疾病的防治
付胜利1 付宝艺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付胜利1 付宝艺2,. 常见混合感染疾病的防治[J]. 当代畜牧兽医,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79.
摘要:
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显著的经济损失。这些混合感染通常涉及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共同作用,使得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复杂。本文综述了常见的猪混合感染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以期为养猪业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 混合感染防治疾病管理
DOI:10.12721/ccn.2024.157079
基金资助:

引言

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是指由多种病原体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这类疾病通常具有复杂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养殖效益。混合感染不仅增加了诊断难度,还使治疗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了解混合感染的常见类型及其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1. 猪常见的混合感染疾病

1.1 口蹄疫与猪链球菌病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反刍动物,但猪也可感染。猪链球菌病则是由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引起的疾病。两者混合感染时,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如跛行、口腔溃疡等可能与链球菌病的高烧、呼吸困难等症状混合出现,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1.2 猪流感与猪圆环病毒病

猪流感由猪流感病毒(H1N1、H3N2等)引起,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猪圆环病毒病(PCV)则由猪圆环病毒(PCV2)引起,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免疫抑制等。两者混合感染时,猪只会表现出更严重的症状,如免疫系统严重抑制,容易发生二次感染。

1.3 猪弓形虫病与猪瘟

猪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寄生虫病,表现为体温升高、流产等。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则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高致病性传染病。两者混合感染时,猪只会表现出更为复杂的临床症状,如严重的全身症状和免疫系统紊乱。

2. 诊断方法

2.1 临床症状观察

临床症状观察是诊断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的基础方法。通过详细记录猪只的体温、食欲、行为及其他临床表现,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类型。感染猪只常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少、体重下降和精神萎缩等全身症状。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咳嗽、流涕、呼吸急促等症状,而消化道感染则表现为腹泻、呕吐等[1]。不同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可能导致症状的复杂化,例如同时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通过仔细观察和记录这些临床表现,可以为后续的实验室检测和疾病确认提供重要线索。同时,观察猪群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流行病学信息,也有助于识别潜在的疾病模式和传播路径。

2.2 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是确认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的关键步骤。首先,采集血液、组织或体液样本,通过血清学检测如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以检测出特定病原体的抗体水平,帮助确认感染病原体。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则用于检测病原体的遗传物质,提供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结果。病毒分离和培养是确定病毒类型的传统方法,通过在培养基中观察病毒的生长和特性,进一步确认感染类型。对于细菌感染,采用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可以识别病原菌并确定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指导治疗方案。寄生虫感染则通过显微镜检查和特定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进行确认。综合使用这些实验室检测技术,可以准确诊断混合感染的病原体,并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

2.3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用于评估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的病理变化。通过对病猪的组织样本进行处理和染色,病理学家可以观察到组织的微观结构和病变特征。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组织切片、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HE染色可以揭示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结构变化,如炎症反应、坏死和组织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则用于检测特定病原体的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帮助确认感染病原体的类型。此外,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还可以发现因混合感染引起的复杂病理变化,如多病原体导致的交叉感染和免疫损伤。组织病理学检查提供了详细的病理证据,有助于准确诊断混合感染并制定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3. 防治措施

3.1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的关键措施。通过定期接种相关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口蹄疫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的主要手段,应根据疫苗说明书和养殖场的实际情况,按时进行免疫接种[2]。对于猪流感,建议接种针对H1N1和H3N2型的流感疫苗,以减少流感病毒感染的风险。猪瘟疫苗则是控制猪瘟传播的核心手段,需要根据疫苗的免疫程序进行定期接种。虽然弓形虫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的疫苗尚在研究阶段,但改善环境卫生和加强饲养管理同样重要,以减少这些病原体的传播机会。总体而言,疫苗接种与综合管理措施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3.2 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在防治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处理猪舍和设备,特别是对猪只经常接触的区域要特别注意。其次,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确保猪只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以提高其免疫力。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隔离病猪,防止疾病蔓延。加强猪群的免疫监测,及时进行疫苗接种,避免交叉感染。最后,优化环境条件,如改善通风系统,控制湿度和温度,进一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综合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的发生。

3.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在控制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需选择合适的药物。对细菌感染,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氟苯尼考等,但需根据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病毒感染则可采用抗病毒药物,如猪流感的奥司他韦和阿昔洛韦。对于寄生虫感染,如弓形虫病,可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氟苯达唑。药物使用时应遵循兽医指导,确保剂量准确,并注意药物的退药期,以避免药物残留对猪肉安全造成影响。此外,药物治疗应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如环境管理和疫苗接种,以取得最佳效果。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方案,有助于有效控制疾病[3]

3.4 繁殖管理

繁殖管理是控制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的重要环节。首先,应选择健康、无感染史的种猪进行繁殖,避免将带病个体混入健康猪群中。定期检查种猪的健康状况,并对其进行全面的疫苗接种和驱虫处理。其次,在猪只繁殖期间,确保环境卫生,保持猪舍的干燥和通风,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妊娠母猪应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其免疫力,以保障胎儿的健康。分娩后,及时清理产房,减少环境中的病原体。此外,新生仔猪应尽早接种疫苗,并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防止与感染猪只接触。通过科学的繁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混合感染疾病的风险,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4. 结论

猪常见的混合感染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其防治需要综合运用疫苗接种、疾病管理、药物治疗和繁殖管理等措施。通过提高对混合感染疾病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泽文. 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治 [J]. 中兽医学杂志, 2023, (08): 76-78.

[2]冯晓静. 猪常见混合感染疾病的防治 [J]. 农业工程技术, 2023, 43 (04): 103+105.

[3]陈家海. 生猪常见混合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方案 [J]. 吉林畜牧兽医, 2022, 43 (07): 17-18.

作者简介:

姓名:付胜利    性别:男    民族: 汉   出生日期:1969.04.17    籍贯:四川乐至     职务/职称:兽医师    学历:大专       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作者简介:

姓名:付宝艺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94.11.09    籍贯:四川乐至     职务/职称:工作人员(在编)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动物医学 )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