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的重要性
1.1可以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受损,进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裂缝的存在会导致水分和气体的渗透,引起腐蚀和劣化,加速建筑物的老化过程。同时,裂缝还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如影响墙体的承重能力、楼板的稳定性等。因此,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可以有效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1.2 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其安全性至关重要。混凝土裂缝的存在会减弱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降低其抗震能力和抗风能力。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裂缝会进一步扩大,导致建筑物的倒塌或严重损坏,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抗风能力,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1.3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性
建筑物是城市的重要景观之一,其美观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氛围。混凝土裂缝的存在会破坏建筑物的整体外观,影响其美观性。特别是在高档住宅、商业综合体等场所,裂缝的存在会给人一种低档、破旧的感觉,降低建筑物的形象和价值。因此,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性,增加其市场竞争力。
1.4可以节约维修成本
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是一个繁琐且费用昂贵的工作。一旦裂缝发生,就需要及时修复,以防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大和结构的进一步受损。修复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给业主和施工方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因此,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可以减少建筑物的维修频次和维修费用,降低建筑物的运营成本。
2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2.1 混凝土温度
混凝土内外结构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性较为明显,造成的热胀冷缩效果也略有不同。尤其是混凝土水分蒸发过程中,结构内部产生的温度会急速上升,如此便会对混凝土的表面形成较为强烈的拉力,结构表面温度冷却的速度相对较快,内外形成一定的温差,形成的拉力作用也会更加明显,在超出其抗裂强度时,就会导致裂缝的出现。由温度问题引起的结构变化现象较为普遍,且结构变化导致的裂缝现象多体现在建筑顶层混凝土施工中,还会因为环境温度的季节性变化、昼夜温差等问题出现得更为频繁。
2.2 沉降裂缝
混凝土沉降裂缝的危害和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病害问题不仅威胁着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还会导致工程返工,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沉降裂缝则需要对这部分工程进行返工重建,不仅会导致工程量增加,延误工期还会增加施工成本,所以这一问题也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影响最大的一种质量问题。产生这一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混凝土结构之间无法均匀自然下沉最终导致沉陷裂缝问题的出现。
2.3 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不合理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原材料至关重要。如果原材料的质量、种类和类型不符合规范要求,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下降,甚至引发裂缝。例如,砂石粒度过大或过小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导致混凝土产生空洞或裂缝;如果使用的水质不符合标准,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强度,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如使用不合格的外加剂也可能会降低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影响施工质量,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
2.4 施工工艺的问题
施工工艺引起的裂缝问题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 中,尤其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工艺的复杂程度较高,稍有 不慎就容易引起建筑结构性裂缝问题出现。如在分层建 筑混凝土作业活动中,未依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合理进行 施工,对于钢筋密集区域等未按照施工要求严格落实振 捣工作,以致该区域内的混凝土密集程度不足,在其水分 蒸发完全后,混凝土强度不足,内部支撑力不足,最终导致 不同程度裂缝问题出现。再比如,在搅拌、运输环节,混凝 土的自由下落程度较高,离析现象过于明显,或者模板支 撑不牢靠、构造不当,硬化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漏 浆、变形或者漏水等问题。而若浇筑不连续、前后浇筑停 顿时间过长,甚至超过初凝时间,更会造成冷缝问题,最终 也会使混凝土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而这些一般都是由 施工工艺使用不当导致。
3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方法
3.1 优化混凝土关键施工工艺
从设计理念出发,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保障浇筑质量措施及温度控制,可在现实施工项目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采用区域约束的思想,在受力集中区域增加构造筋,从而提高结构的抗拉性能;配筋不宜采用大直径钢筋,宜选用高强钢筋,钢筋尽量均匀分布在结构中;在合理位置设置滑动层,减少边界条件的约束。(2)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大体积混凝土的长度有很大的影响,长度越长,越容易产生裂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合理设计后浇带位置,合理分缝分块浇筑;可采用分层浇筑、跳仓浇筑。(3)浇筑混凝土温度控制:从原材料自身温度控制出发,也可向拌和水中加冰,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在混凝土浇筑时埋设冷却水管,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冬季入模温度宜高于5℃,夏季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4)加强混凝土振捣,提高密实度,避免振捣不密实等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3.2 优化材料配比
比例对具体的生产过程非常重要。要提高混凝土质量,就需要使各材料的配合比例达到最优。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有关的建筑工人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物料的比例。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提高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以达到预防和减少混凝土裂缝的目的。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配合比,以达到设计要求。
3.3 合理进行温度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中,温度对混凝土的凝固过程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其内部结构和性能。混凝土温度的控制贯穿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全过程。(1)在配合比设计阶段的温度控制。配合比设计阶段,通过调整水泥用量、掺合物种类和用量等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减少由温度引起的体积变形和内应力,进而防止裂缝的产生。如使用低热水泥、掺入矿物粉末等能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2)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也需采取措施,如设立遮阳棚、采用喷雾冷却等方式来控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防止混凝土过早失水和硬化,以避免由此引发的裂缝。例如,在高温环境下,可使用湿布覆盖、防水膜覆盖等方法减慢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
3.4 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中和施工后期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防治裂缝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比如为了预防混凝土的冷缩现象,混凝土进行养护预防,一方面要对温度进行检测,避免混凝土受到高温影响产生裂缝。其次,在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也同样需要进行养护管理,因为混凝土施工之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可以完全固化凝结,这期间施工人员必须随时对混凝土的固化情况进行查看,在这期间还需要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避免出现收缩性裂缝问题。
结语
近年来,在我国建设中,由于预拌技术的巨大优势,使得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在目前的施工中,因为质量管理不够健全,很容易产生裂缝的问题,技术人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技术上的剖析,进而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估,保证项目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曾剑波.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散装水泥,2022(5):93-95.
[2] 魏自清.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的应用[J].居业,2022(08):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