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口蹄疫是一种高发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是由口蹄疫病毒引发的,并且常常体现在动物的口部和蹄部出现水疱,而且传染性极强,并且传染的速度很快。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春天和冬天,这段时间的温度较低,很容易引发猪的口蹄疫。猪在发生口蹄疫之后,常常伴有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和溃烂的情况。这种口蹄疫病毒潜伏能力很强,并且很难清除,其病毒经常隐匿在猪的粪便和饲料中,并且通过猪进食等情况进行传播,随着猪与猪的接触,病情不断扩大,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这种疾病的防治工作,本文主要研究了猪口蹄疫混合感染的防治技术,希望为猪口蹄疫的防治提供帮助。
一、猪口蹄疫病诊断
(一)口蹄疫临床症状
猪口蹄疫病存在2~4d的潜伏期,其病程约7d左右,患病猪的蹄根和蹄叉等部位可能出现水疱,并且变得十分敏感,严重时会导致蹄壳脱落。当猪出现此类疾病时,其舌头、齿龈和颚部也会出现水泡。如果仔猪出现此类疾病,那么其可能由于心肌麻痹或者急性肠胃炎而出现死亡问题。
(二)口蹄疫病的诊断
当生猪受到口蹄疫病毒的感染之后,其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典型的就是在蹄部周围或者口腔内部出现水疱或者烂斑,因为患病处的疼痛,导致猪出现爬行症状。猪体温会不断升高,最高可达41℃,还会出现精神萎靡症状,拒绝进食。随着病程不断发展,还会入侵猪其他部位,严重时导致猪蹄壳出现严重变形甚至脱落的症状。如果水疱破损,那么在其边缘就可产生严重溃烂面。经过15d左右,水疱破损处就会结痂,如果病程较为严重,需要21d左右才能痊愈。当成年猪感染此类疾病时,其死亡率不高,但是仔猪对于此类疾病较为敏感,导致死亡率较高。如果妊娠母猪受到此类病毒侵袭,慢慢就会流产。对于生猪进行检疫,屠宰以后可发现其肠胃内膜上存在溃疡或者糜烂处,猪心内外膜还会存在出血现象,心脏内部包有积液。如果口蹄疫为恶性,那么屠宰猪的心肌呈现脆软状态,观察切面可以看到淡黄色条纹,为了保证诊断结果准确,还可以利用鉴别诊断或者血清诊断多种方法,通过对口蹄疫转录聚合酶展开链反行测试[1]。
二、药物治疗措施
(一)西药治疗
生猪患有口蹄疫病后,在隔离的同时还可使用百毒抗消毒养殖区,利用浓度为0.1%高锰酸钾溶液对于患处进行清洗,还可在伤口处喷涂痘毒一喷灵,在饲料当中添加消炎药,选择10%的阿莫西林50g,10%葡萄糖酸粉5kg,激生肽100g,上述药物充分混合,之后饲喂生猪,持续时间7d。养殖人员还可根据病猪症状严重性,选择注射药物:可使用本草,肌肉注射,日用1次,连续用药3d;若猪蹄部病变症状明显,可使用欧诺康和痘毒5号药剂进行混合,用量为0.5mg/kg,每日用药1次,连续用药4d;如果猪的口腔内部出现水疱,可以选择痘毒脑心康,整套混合以后,按照剂量0.5mg/kg肌肉注射,日用药1次,持续用药4d;如果猪患有恶性口蹄疫,并且心脏出现功能不全问题,可使用整套痘毒脑心康,用药剂量0.5ml/kg,每日用药1次连续用药3d,用药的同时利用安钠咖和葡萄糖盐水作为补液,恢复病猪的心脏功能。
(二)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方剂可选择明矾、硼砂、黄连等各5g,对于病猪的患处进行清洗,使用药物消毒,将上述中药研磨成粉,涂在患处。还可选择甘草、木通、花粉、生地、荆芥各9g,连翘、大黄和桔梗各12g,绿豆粉30g,将上述中药研成粉末,之后向其中添加蜂蜜,用量100g,使用开水冲服,可连续用药3d。上述中药方剂对于猪口蹄疫的治疗效果较好[2]。
三、猪口蹄疫病防治技术分析
(一)加强仔猪的疾病管控
养殖场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加强对口蹄疫疾病的控制,就应该在仔猪上多下功夫,相对于购买仔猪来说,自家繁殖仔猪是最能够保证仔猪质量的。也能够在源头上对口蹄疫进行把控,能够有效的控制疾病的传播情况。首先,应该加强养殖户的自家繁殖,选择身体健康的种猪进行配种,保证自家仔猪的健康情况。如果不得不购买仔猪,就要在购买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仔猪的健康状况,购买健康的仔猪,并且将购买的仔猪进行隔离饲养,观察一段时间后,如果没有疾病发生的情况,才可以进行合圈饲养。还有在种猪进行配种时,应该加强对仔猪的检疫和消毒,以免使用携带口蹄疫病毒的种猪进行配种,这样不但会引起交叉传染,还会造成母猪的流产情况,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猪的口蹄疫疾病严重了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所以为了减少猪口蹄疫的发病几率,就需要饲养员在对猪进行饲养的时候加强管理,对养殖场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住口蹄疫的病情发生。饲养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更加科学的开展饲养工作,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应该是给养殖场消毒,加强消毒能够有效的杀死口蹄疫病毒,基本选用4%的火碱水对养殖场进行消毒。但是口蹄疫病毒比较顽固,口蹄疫病毒一般潜藏在猪饲料以及粪便里面,所以还要加强对养殖场的通风,保证养殖场内的空气清晰,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猪被口蹄疫病毒的侵蚀。这样能够对口蹄疫进行有效的预防,并且保证了养殖场的健康发展。
(三)及时的接种口蹄疫疫苗
想要更加直接有效的控制口蹄疫的情况,就需要从根本上对其进行预防,目前接种口蹄疫疫苗是防治口蹄疫情况最有效的方法。为了更好的控制猪口蹄疫的情况,一般情况猪在一年中都最少要接种3次以上的口蹄疫疫苗。母猪、种猪与仔猪的接种情况也是不同的,母猪在一年当中需要接种3次以上的疫苗,种猪要根据其体制情况接种疫苗,一般在三个月接种一次,或者四个月接种一次,由于仔猪的免疫力比较低,受到口蹄疫的威胁比较大,所以要加强对仔猪的疫苗接种情况,在仔猪断奶10d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第一次的疫苗接种,并且在第一次接种疫苗之后,要进行第二次口蹄疫疫苗的接种,这样能够有效的对口蹄疫进行控制,降低仔猪患有口蹄疫的几率。
(四)混合感染的诊断
口蹄疫混合感染这种疾病,能够根据肉眼对其进行有效的观察,通过对病猪的观察能够初步的诊断出患病情况,患病的猪通常会出现口部和蹄部等部位的水疱,可以直接作为口蹄疫病的依据。想要更加全面的诊断出口蹄疫病的情况,就需要采集口蹄疫样本,这就需要在已经患有口蹄疫病的猪蹄或者口部水疱附近采集一处适当大小的水疱皮质,放入到实现准备好的青霉素瓶子中,还要对其进行冷藏,以免影响检验的效果。在采集样本的时候不能为了节省时间,需要对多头患病的猪进行样本采集,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且要更加疫情的实际需要,采用更加适合养殖场的检验方法,如果发现口蹄疫病,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这样能够有效的对疾病进行治疗,并且可以对未患病的猪进行疾病的预防工作,从而降低口蹄疫病对养殖场的危害,保证养殖户的经济不受到损失。
结论:针对猪口蹄疫病的防治,需要从饲养管理方面入手,对于养殖环境及时消毒,并且落实免疫接种各项工作,合理利用中药或者西药治疗措施,高效预防疾病,保证预防和治疗措施的科学性,为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朱德学.猪口蹄疫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06):138-139.
[2]张玉林.生猪疫病防治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吉林畜牧兽医,2020,41(0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