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综述
王淑桐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淑桐,.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综述[J]. 水资源研究进展,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083.
摘要:
在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的主题下,废水的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膜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改革创新,膜分离技术已成为水处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简单阐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分离机理、膜的基本特点以及膜的类型,同时,指出了膜分离技术现在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膜分离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膜分离技术水处理;反渗透
DOI:10.12721/ccn.2023.157083
基金资助:

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环境问题是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膜分离技术操作简单、能耗低、效率高的优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2]。在我国,水污染情况非常严峻,所以水处理技术显得特别重要。此外,膜分离技术的理论研究、工程应用等,完全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要求。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环保、生物、食品、医药等众多领域,给人们带来了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膜分离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目前现有分离科学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1.膜分离技术的原理

膜分离技术的主要原理:利用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膜,在外加动力的作用下,实现小分子、固体颗粒在水中的分离。膜分离技术具有浓缩、分离、净化、净化等多种功能,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如:能耗相对较低、效率相对较高、操作较为方便、零污染无相变可回收等[3]。根据混合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分离混合物是混合物分离的基本原则。细胞膜分离技术的指导原则也是如此,主要使用混合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根据标准的水净化要求分离。细胞膜分离的基本原则是使用由特殊材料制成的细胞膜,额外能量,来分离水中的小分子,固体颗粒。

1.1利用物理性质的原理

现在,就一个物理原理来说:膜分离技术可以被用来处理物质差异,比如大小、质量和几何,而细胞膜就像一个分离面团的漏勺。

1.2利用化学性质的原理

利用化学性质的原理:混合物通过分离膜的速度,能够看作是两个步骤的速度。一种速度:它是从膜的表面延伸到膜的另一面,也可以说是薄膜上的扩散。

第二种速度,也能够被称为溶解速率,混合物从膜表面,进入膜内部的速率,溶解速率取决于混合物和用于分离的材料膜的化学性质。通过分离膜,混合物的速度可以看作是两步。

2.膜分离技术的种类

2.1微滤分离技术(MF)

微滤分离技术(MF)是在压力差的驱动下,依据筛分原理,进行膜分离的过程。盐类、溶剂和大分子物质,在一定的压力(50~ 100kPa)下,能够通过孔径在0.1 ~ 20.0μ m之间的微滤膜。它只能限制大分子物质,用于净化水或溶液。今天,微滤分离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经过优化的过滤技术:它能使普通的过滤设备获得类似的过滤技术,但它能含有比过滤粒子小得多的分子。

2.2超滤分离技术(UF)

超滤分离技术(UF),是一种过滤过程,其解决水中的杂质主要取决于一种选择机制。滤的直径是0.0015~0.02纳米,过滤器适用于胶体、蛋白质、分子料的分离,能够代替多介质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专为过滤剂结晶而设的过滤器,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能用于石油废水和工业废水的分离,还能用于人类饮用水的分离,因此,超滤分离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在中国农村地区的人口,居住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地区水质对居民的饮用水影响非常大,但由于经济的限制,他们只能进行简单的水处理,但是,不能完全清除水中的病毒和细菌,采用膜法水处理的分布式处理,可以有效地净化居民饮用水,相对来说更成功。与传统的水处理技术相比,膜处理技术充分体现了节能、稳定的特点,简单易行。

2.3 反渗透分离技术(RO)

反渗透分离技术(RO),通过施加足够的压力于反渗透膜,来获得溶液中的溶剂,而且溶剂与溶质的分离过程取决于反渗透膜。因为在高压下,反渗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能使钙、锌、钾、钠、血浆、细菌和病毒通过,从而,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纯净水。

2.4 纳滤分离技术(NF)

纳滤分离技术(NF),这是在分子层面上的分离,一种渗透系统的技术,在压力轴上使用473mpa。它被命名为“纳滤”是因为它适用于分子大小为1nm的溶解组分的分离。

纳滤是去除水中硬离子的一种有效方法,也可以替代传统的石灰软化和离子交换技术。水处理后软化。

2.5渗析分离技术(D)

渗析分离技术(D),利用不同浓度在膜的两面,是一个交换的过程,小分子溶质透过膜微孔对称的原则,根据吸附和扩散的筛选,保留更大的分子。透析分离技术主要分离大分子溶液的低组分。

2.6电渗析分离技术(ED)

电渗析分离技术(ED),它是一种由浓度差异驱动的膜分离操作,不同性质的溶质根据其选择性传输能力进行分离。工作过程中,膜的一边通过进料流体,另一边通过接收流体。供液的透析装置通过膜进入受体液体。能够接收透析液的液体是扩散器,能够部分去除透析液的液体物质称为透析液。

2.7渗透汽化(PV)

渗透汽化(PV)是一种相对来说较为新型的膜分离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它的优点是可以完成传统方法难以完成的蒸馏、提取、吸收等分离任务,能耗低,适用范围广,如:废水中少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

2.8液膜(LM)

液膜是一层薄薄的乳化粒子悬浮在液体中。到目前为止,它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带载体的流体膜、乳液膜和带载体的乳液膜等三个阶段。液体膜主要用于分离具有类似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物,但不能通过常规蒸馏或萃取分离。

2.9动态膜(DM)

动态膜分离技术包括动态膜支架和动态膜分离层本身。“支架”是指用于支撑动态膜的大孔隙材料,如筛子、不锈钢丝等。动态膜分离技术的主体是层分离。它是一层污泥或滤饼,附着在具有分离功能的动态膜支架上。动态膜分离的优良效果主要表现在废水中悬浮固体的浓度上。动态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目前处于试验阶段。

3.结论和展望

膜分离技术作为“21世纪水处理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虽然高昂的成本和膜普遍存在污染问题,然而,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膜的成本越来越低,抗污染能力也越来越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膜分离技术将在水处理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参考文献

[1]  王永忠.膜分离技术在制浆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20(08):72-73.

[2]  Dandan Han, Kyung Ho Row. Recent Applications of Ionic Liquids in Separation Technology. 2010, 15(4):2405-2426.

[3]  Ramalingam Balamurugan, Subramanian Sundarrajan, Seeram ra⁃ makrishna. Recent trends in nanofibrous membranes and their suitability for air and water filtrations [J]. Membranes 2011,1(3): 232-24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