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防治效果分析
韩永青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韩永青,. 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防治效果分析[J]. 预防医学杂志,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414.
摘要:
目的: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防治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南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联合社区健康教育管理,对比管理结果。结果:对比综合依从率:对照组综合依从36例(81.82%),观察组综合依从42例(95.45%),观察组综合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病症知晓率:对照组知晓率38例(86.36%),观察组知晓率43例(97.73%),(p<0.05),观察组病症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临床指标: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前无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8例(18.18%),观察组并发症2例(4.5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方式可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综合依从性、病症知晓率,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价值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疾病防治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414
基金资助:

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已高达11.9%,且发病日趋年轻化,使糖尿病成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且临床发病以2型糖尿病为主,1型及其他类型糖尿病较少。糖尿病可以导致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损伤,是我国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脑血管事件和截肢的主要病因,疾病负担沉重。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饮食方面的控制不足,导致机体代谢异常,诱发相关疾病。临床建议糖尿病患者接受及时的医药治疗,遵循医嘱及时控制血糖,预防疾病恶化威胁诱发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1 ]。糖尿病是国家实施综合防治管理策略的主要慢性病之一。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的知晓度和参与度,进而才能达到较好的降糖、控糖效果。现针对收入的糖尿病患者予以社区健康教育指导,分析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的病症知晓、血糖控制等干预效果,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南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4例,男性23例,年龄为52岁-78岁,平均年龄为(64.16±1.53)岁,女性21例,年龄为51岁-78岁,平均年龄为(63.53±1.86)岁。观察组44例,男性25例,年龄为53岁-80岁,平均年龄为(67.05±1.90)岁,女性19例,年龄为51岁-76岁,平均年龄为(63.85±2.25)岁。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医护人员监测患者的体征情况,提醒患者及时服用药物同时为患者发放宣传手册,让患者以及家属开展居家管理,如有疑问可以及时来电咨询。

对观察组对象予以社区健康教育干预,主要的干预活动有:(1)建立个体化档案,医护人员和患者多交流,获得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家庭环境、生活方式、体格信息、治疗方案以及相关活动。(2)制定随访计划,医护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BMI、饮食、作息、血糖波动情况制定相关的健康教育计划,可以采用定期的健康大课堂、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门诊预约随访、电话指导、定期的专家座谈会等,管理期间需要了解患者的血糖情况,并对患者提出一些有效的指导措施建议,让其保持现有的良好状态并改变不好的习惯。(3)做好生活管理,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做好多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主要的内容有:①饮食管理方面,医护人员需要记录患者的BMI水平,了解患者的饮食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等摄入量。结合患者的饮食禁忌和喜好联合家属一起为患者制定健康食谱。②做好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强调个体化,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与患者一起制定适合患者个体的运动方式及运动强度,提高患者运动兴趣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帮助患者及时改善自身的体质,增加抵抗力;③做好药物干预,医护人员需要引导患者自行测量血糖,血压水平,同时遵循个体化、针对性的需求选择药物,及时应对疾病。④做好心理指导,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因为自身体质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讲解康复案例,让患者有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促进患者及时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临床综合依从率、病症知晓率;对比患者经过管理前后的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有HbA1c、FBG、2h-PBG几项,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2-5 ]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为[ 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x̄±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两组糖尿病患者基本信息对比见表1

表1两组糖尿病患者基本信息对比[n(%)]

微信图片_20250310092056.png

2.2两组糖尿病患者综合依从率对比见表2

表2两组糖尿病患者综合依从率对比[n(%)]

微信图片_20250310092059.png

2.3两组糖尿病患者病症知晓率对比见表3

表3两组糖尿病患者病症知晓率对比[n(%)]

微信图片_20250310092102.png2.4两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对比见表4

表4两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对比(x̄±s)

微信图片_20250310092105.png2.5两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对比见表5

表5两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对比[n(%)]

微信图片_20250310092107.png3.结论

现如今我国的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国内针对糖尿病疾病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因为疾病容易出现糖代谢异常,还容易导致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还容易引发多系统的损伤,导致患者眼部、心脏、血管等受到慢性病变,诱发一定的病死率和致死率[ 6 ]。对此临床医护人员需要记录患者的体征情况,对患者做好身心管理,进而及时预防疾病,实现及时防治,及时治疗,帮助患者及时康复。针对此,医护人员需及时和患者交流,做好并发症控制和管理,进而促进患者及时康复[ 7 ]。社区健康管理是现代化的医护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应对自身的疾病,让患者建立自我防控的意识,进而及时应对疾病[ 8-9 ]。健康教育方式从患者的个体身心需求入手,在患者的心理、生活、疾病防控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通过及时的血糖控制管理,患者的病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患者的病症结果较好[ 10 ]。本文针对收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联合社区健康教育管理,观察组的综合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发症问题显著改善,患者的病症改善结果较好,多项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防治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茜,陈芳.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0):169-170.

[2]郭祢来.家庭医生服务式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4):101.

[3]Kiran B,Vikas K,Jaswinder S, et al. Association of 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 (rs10754558) and protein kinase C zeta (rs2503706)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Indian population[J]. Gene Reports,2021,14(26):178-179.

[4]武慧,燕钦栋.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1):196-198.

[5]邹昌群.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5):54-55.

[6]郭平,肖凌凤,迟金凤,耿丽荣,郝慰,周文恒.俱乐部形式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8):126-128+132.

[7]宋彦李青,王竹影,李国.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meta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01):35-38+42.

[8]王晓静,王旭红,李爱华.医联体联动模式下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2):3413-3414.

[9]张爽,马红梅,吴凌云,徐旭.国内社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20-22+2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