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是常绿乔木的一种,在植树造林作业中有着广泛应用,应该优先选择山坡等地势条件进行种植,同时保证土壤为弱酸性。因为樟子松可以在干旱地区生存,且与其他类型树木相比,具备更强的耐寒性,所以,此种乔木在很多地区得到认可与推广,尤其对于东北地区来说,樟子松给当地林业发展带来强大助推力。
1.樟子松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点分析
1.1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种子催芽
种子催芽是樟子松种苗培育的初始阶段和关键阶段,对樟子松种子的出苗率有着重要影响。在进行樟子松种子催芽之前,应去除干瘪、发霉的种子,然后使用0.5%高锰酸钾溶液等对樟子松进行浸泡消毒。此时工作人员应注意的是,消毒作业温度应在27℃左右且高锰酸钾溶液应是樟子松种子的3倍左右,浸泡3 h后将种子从高锰酸钾溶液中取出,并放入温水中浸泡1d,即可将种子放置在室内通风处准备进行催芽。樟子松种子的催芽方法:主要是将种子与细沙以1∶3 的比例进行混合,通过浇水确保种沙混合物中的水分在70%左右,然后将种沙混合物装入编织袋中并放置于24℃左右的室内,每3h左右翻动一次并进行喷水,确保种沙混合物的湿度控制在要求范围内,直至有1/3的种子开裂且大部分种子的种胚变绿即可准备播种。
1.2强化种苗培育地点选择的合理性
种植樟子松的过程中,其种苗对阳光有着较高要求,一旦出现光照不够充足的情况,不仅容易影响樟子松苗木的光合作用,还对其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该合理选择种苗的培育地块,优先选用土质肥沃、土壤微酸性、有着良好光照条件的区域进行培育,且需保证培育区域内具备较好的排水性。完成培育地点的选择后,应该配合开展翻耕、消毒等工作,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施撒底肥,创设良好的樟子松生长环境。
1.3正确掌握樟子松播种的技术要点
通常情况下,在北方地区的樟子松种植过程中,选择在5月落实种植作业,结合苗床情况明确植株数量。一般将幅宽设定为5cm,同时需合理控制行距,设定在10cm。进行播种时,采用按压的方式,使得种子能够顺利进入土壤,让种子与土壤之间有充足的接触空间,之后覆盖一层沙子,厚度控制在1cm。
1.4加大樟子松种植中的育苗管理力度
1.4.1有序落实浇水管理工作
樟子松种苗发育及生长阶段,水分发挥着关键作用,水分是否充足,直接影响种苗的生长质量及樟子松苗木的品质,因此,应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落实种苗生长初期的浇水管理工作,积极采用量少次多的浇水方式。而当樟子松种苗到达速生期后,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减少浇水量,同时可以依据当地气候变化规律,适当增减浇水次数。
1.4.2增强林间施肥管理意识
除了需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外,还应该重视土壤中养分的提供,进而为樟子松种苗的健康生长提供基础支持。而土壤中养分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施肥,种植人员应该结合对种苗数量的分析,合理控制肥料用量及施撒次数,在施加底肥的基础上,适当施加氮肥。当种苗进入生长后期时,可以施撒适量的钾肥与磷肥。
1.4.3合理选择除草管理方式
通常在樟子松种植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避免不了会在种植区域内出现杂草,而杂草的生长必然会争夺苗木的养分,不利于苗木健康生长。有关部门应该提高对除草工作的重视,积极采用人工除草方式,定期巡视林间杂草生长情况,可以采用集中焚烧或者化学药剂除草方式,选用无毒无害、环境污染小的药剂。
2.樟子松常见病虫害类型与有效的防治技术
2.1松苗立枯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常见的松苗立枯病有根腐型、茎叶腐烂型、猝倒型、烂叶型4种类型,具有较高的传染率。该病害多发生于一至三年生樟子松幼苗,以一年生樟子松幼苗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二年生、三年生。该病主要特征为根部腐烂、茎叶腐烂、枯死、发生枯叶,病原为丝核菌和尖孢镰刀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发生率较高。该病害应以预防为主,多在育苗期进行预防,采用30%苏化911乳油720 mL兑水500 kg喷洒苗床,采用喷壶喷洒即可。
2.2油松球果螟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油松球果螟为一年一代生害虫,发生时间为每年5月,幼虫通过蚕食樟子松嫩梢和二年生球果获取营养,危害叶、果。该虫害以药物防治为主,在每年5月幼虫高发期,用40%乐果乳油400倍液或50%敌百乳油1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3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进行防治;成虫期每7d喷洒1次6%可湿性六六六200倍液。油松球果螟的天敌为赤眼蜂,也可通过放赤眼蜂进行防治,放蜂约15万头/hm2 即可达到较好的防虫效果。
2.3落叶松毛虫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落叶松毛虫每年繁殖1代,于每年4月中旬为害,寄生于樟子松叶部,以蚕食松叶为生。该虫害的最佳防治时间在冬季,以树干涂白为主。采用硫磺粉、生石灰、盐、水制成的混合料涂抹树干,涂抹高度约为1.1m,可有效起到杀虫和防冻害的双重作用。
2.4松纵坑切梢小蠹虫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在樟子松种植中较为常见,此种害虫有一年一代生的特点,当进入冬季,害虫主要于樟子松树皮下或者树干部位进行越冬,春天来临时,松纵坑切梢小蠹虫会在树皮下产卵,而成虫则通过樟子松嫩叶及根部吸收营养,致使樟子松出现衰弱、枯死等情况。针对此种虫害的防治而言,可以通过引进天敌的方式达到虫害防治的目的。
结语:地块选择、苗木选购、栽植环节、病虫害防治等,均是樟子松种植的关键环节,有关部门需要做好樟子松种植规划,结合种植面积、苗木数量、土壤条件等,构建健全的种植技术应用及病虫害防治体系,确保樟子松能够健康生长,保证树木的质量与品质,推动当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忠元,徐小琴.樟子松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21,12(32):94-96.
[2]张卓.樟子松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0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