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微创手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领域,在妇科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有效对多囊卵巢、宫外孕、卵巢瘤、子宫肌瘤等病症进行治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可有效减轻患者手术中的疼痛水平,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创伤度小弟,有利于保持腹部的美观程度[1]。但是由于患者缺少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掌握程度,所以术后极易出现静脉血栓病症,只有合理采用护理措施,才可保障术后患者安全与健康,所以本文就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展开论述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实验研究的118例患者均行妇科腹腔镜手术进行病症干预,入组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分组方式以随机双盲方式开展,实验组中,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65岁和24岁,均值(41.25±4.58)岁;对照组中,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68岁和25岁,均值(41.64±4.69)岁。一般资料数据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饮食宣教、药物指导和舒适环境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干预,护理方式如下:
1.2.1循证问题的提出
需要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强化组内成员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了解程度,并依据临床实际护理情况,针对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循证问题。
1.2.2循证依据的查找
以“妇科”、“腹腔镜”、“静脉血栓”、“循证护理”等作为关键词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以此获得相应的文献资料作为参考,对所提出的循证问题进行解决[2]。
1.2.3循证方法的实施
在循证护理过程中,首先需要观察患者病情,询问患者是否感觉肢体沉重和疼痛症状,严密监视患者是否存在下肢水肿、嘴唇发绀的表现,测量皮肤温度和背动脉搏,开展小腿腓肠肌实验。其次,需要合理选择体位,抬高患者患肢,使其高于心脏25厘米左右,待患者病症稳定以后,必须开展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以提升静脉血液回量。再次,穿刺过程中,应以上肢穿刺为主,避免同侧穿刺,以降低下肢深静脉受损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发生静脉血栓的情况。
测量两组患者的静脉流速及静脉血栓直径的深静脉血流状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x̄±s),计数资料检验行x2,表示用(%),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结果
2.1静脉血栓发生率
实验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分析[n(%)]
2.2静脉血流状况
经研究,实验组的静脉流速及静脉血栓直径的静脉血流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2:
表2:静脉血流状况(x̄±s)
3讨论
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开展护理干预,可成立护理小组,分析循证问题,通过检索文献的方式对循证问题进行解决,并制定病情观察、体位管理及穿刺管理方案,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研究表明,实验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1.69%显著低于对照组16.95%,实验组的静脉流速(26.12±0.25)cm/s及静脉血栓直径(0.22±0.09)cm的静脉血流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静脉血流速度,降低血栓直径。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董小倩, 纪越. 循证护理在预防腹腔镜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025(002):328-329.
[2]张舒迪, 刘陆, 张学敏. 循证护理对颅脑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探讨[J]. 血栓与止血学, 2020, v.26(03):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