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科的应用分析
邱世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邱世艳,.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科的应用分析[J]. 中国儿科杂志,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005.
摘要:
探究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我院出生的98例新生儿。结果:49例足月新生儿中48例为连续性电压;49例早产儿中,18.18%的28~30周早产儿aEEG背景波形呈连续性电压,82.61%的34~36周周早产儿aEEG背景波形呈连续性电压,因此,不同胎龄的新生儿aEEG波形连续性存在明显差异。早产儿随着胎龄的增加,最低振幅不断升高,最高振幅不断降低,并随着胎龄的增加逐渐成熟,表明胎龄和振幅存在相关性。讨论:正常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aEEG背景波的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存在明显差异,振幅整合脑电图新生儿脑发育成熟度的监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新生儿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005
基金资助:

前言

现阶段,振幅整合脑电图为临床常用神经功能评估方式,此监护手段可以对新生儿脑电图进行连续的记录,在对新生儿脑功能的评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我院出生的98例新生儿。受本次研究的新生儿中有56例男新生儿,42例女新生儿,平均胎龄(38.50±5.43)周,围生期体重(3.16±0.59)Kg。将所有新生儿按胎龄分为28~30周、31~33周、34~36周、37~39周和40~42周胎龄组。

1.2研究方法

使用一次性电极片,接通电源,对仪器进行校正。将记录电极片放置于双顶骨处,两个电机点之间的距离为75毫米,将监护电极片放置于前额正中。分别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48小时、72小时实施监测,每次监测时间为4小时。

监测指标:①aEEG背景波连续性:最低振幅电压大于5μV,最高振幅电压大于10μV为连续;最低振幅电压小于5μV,最高振幅电压大于10μV为不连续。②振幅:所描记图形振幅的最低及最高边界,并对其平均值进行记录。③睡眠-觉醒周期评价:无周期性变化;不成熟:最低振幅存在周期性变化,但与相同胎龄儿相比未发育成熟;成熟:存在周期性变化。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数据处理软件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用`χ±s表示计数资料,χ检验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9例足月新生儿中48例为连续性电压;49例早产儿中,18.18%的28~30周早产儿aEEG背景波形呈连续性电压,82.61%的34~36周周早产儿aEEG背景波形呈连续性电压,因此,不同胎龄的新生儿aEEG波形连续性存在明显差异。早产儿随着胎龄的增加,最低振幅不断升高,最高振幅不断降低,并随着胎龄的增加逐渐成熟,表明胎龄和振幅存在相关性。

由表一,aEEG背景活动呈清晰明显的正弦样变化;49例早产儿出生后3内出现成熟的睡眠-觉醒由28~30周的45.45%增加至34~36周的91.30%,睡眠觉醒周期逐渐从无到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为规律出现。

表一 各胎龄组睡眠-觉醒周期情况[n(%),x±s]

截图1741590533.png3.讨论

aEEG技术在新生儿脑功能监护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其应用价值被人们认可[2]。图形连续性和睡眠周期可以较好的反应新生儿脑发育情况,能够对脑损伤患儿的脑功能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有效的反应出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在辅助诊断和早期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

本次研究发现,正常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aEEG背景波的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存在明显差异,振幅整合脑电图新生儿脑发育成熟度的监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Shellhaas RA,Gallagher PR,Clancy RR.Assessment of neonatal 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background by conventional and two amplitude—integrated EEG classification systems[J].J Pediatr,2015,153(3):369-374.

[2] 宋磊. 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9.

[3] 付俊鲜,罗蓉.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的应用研究[C].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2014:48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