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率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加重,出现增长的趋势,Baethel评分的改善,说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率得到控制。为了促进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治疗效果,本文围绕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对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当中,研究人员分析的所有数据信息都是选取我院2019年4月份到2020年5月份进行治疗的100名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临床资料以及基本资料等各项内容。研究人员围绕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人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以及Baethel、神经功能评分进行分析。在对这些数据之间的差距进行了分析之后,研究人员需要判断病人的基本资料是否会对这些数据表现出来的结果产生影响,所以下文我们需要先对病人的基本资料进行简单的阐述。首先参与本次研究的病人,经过诊断之后均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存在病人临床症状,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55%和45%。48岁的年龄是参与本次研究的病人中年龄最小的病人,而年龄最大的病人有72岁。
1.2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病人,分别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模式以及在静脉溶栓治疗模式的基础上使用神经介入方案对病人临床症状情况进行治疗。常规组病人单纯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方式,研究组病人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神经介入治疗。静脉溶栓治疗需给予病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静脉推注,推注时间需小于一分钟。神经介入治疗法则是使用局部麻醉的方法对病人骨动脉进行穿刺,并将6f和8f动脉稍置入其中,在周身肝素化之后,展开造影检查,明确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并在导丝的引导下将导管放入目标血管,近端沿着导管放入微导丝,并穿越血管狭窄处到血狭窄远端,从而进行扩张及支架介入治疗。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需要收集的两项重要数据主要是病人在进行治疗前后的Baethel评分以及神经功能,首先病人的Baethel评分需要通过Baethel评分指数量表进行测试,而病人的神经功能情况需要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进行收集。两组病人的Baethel评分以及功能缺损严重情况,需要根据分数的高低进行判断。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人员使用医院专用的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操作。
2.结果
本次研究收集的所有数据都是从我院治疗的100名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各种资料中进行提取,所以数据真实有效。在本次研究的两组病人在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之前,Baethel评分以及神经功能评分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经过治疗之后常规组病人的Baethel评分评分以及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研究组病人。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3.讨论
从全球疾病负担报告当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诱发死亡的第二大疾病,原因在国内它是造成死亡及病人残疾的首要因素,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缺血性脑卒发病率在卒中总量中占70%左右的比例。在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中,大概有68%的病人存在日常生活能力不足的现象,而且与健康人群相比,因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身体机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使得病人们更加容易出现各种临床症状。而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低于正常人群的原因尚未明确,就目前为止也没有相应的报道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存在的病人临床症状发生机制进行阐述。但是有部分医疗学家认为,个人的Baethel评分与其神经功能,心理状态,疾病状态,环境问题等多种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之后,有学者证实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病人临床症状的现象可以通过使用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它可以有效的帮助病人提高Baethel评分,优化神经功能评分。
本次研究课题针对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人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使用该进行治疗的病人,在治疗结束之后的Baethel评分指数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病人。研究结果可以显示,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能够起到改善Baethel评分,改善神经功能的优点,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申艳茹. 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评价[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 v.20(03):61-62+66.
[2]] 周林国. 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17):1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