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途径
李旋飞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旋飞,. 浅析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途径[J]. 哲学研究进展,2022.4. DOI:10.12721/ccn.2022.157139.
摘要: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提高对于高校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合理运用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高校思政课进行探讨,先简单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的地位,再分析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效的方法,通过改变大学生思想观念、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教学网络平台的利用等,达到预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水平。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地位途径
DOI:10.12721/ccn.2022.157139
基金资助:

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常常要求教师系统性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并且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改变旧有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打造新的育人模式,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思政教师未能认识到打破思政教育固有模式的紧迫性,通常都是以枯燥的理论讲授为主,导致大学生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繁琐,甚至对于当今世界已然不再重要。因此,有关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要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其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灵活运用,从而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地位

实际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被称为三观教育,目的即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三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政教育中地位显著,甚至居于首要地位。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而言,其理论体系极为严密,对于青年群体的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实际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要讲解一般观念,更需要深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前而言,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政教育的核心,所以教师需要提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正确认识,并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创新教育手段,积极落实三观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的社会责任与使命,能够追求更高的理想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2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途径

2.1树立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政教学中,教师需要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帮助大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不仅如此,更为关键地是,教师需要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仰,进而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从思想上进行教育。为达到这一教育目的,教师必须联系实际,将理想信念教育与思政课堂深入融合 ,从而树立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例如,某大学思政教师在讲到“关于人生价值衡量标准”这一教育理论内容时,选择采用情景教学法,先播放最新的《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将新时代的人与事进行联结,利用视频展现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平凡与伟大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领会人生价值衡量标准这一课程内容。最后,无数的学生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明白了金钱、地位并不是人生价值的衡量准则,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才是,实现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而且课后学生都表示要以这些年度人物为榜样,成为对于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从而起到了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用。

2.2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除了要开展理论教育外,还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实践教育方式,积极开展多样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加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学习与感受,更加地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理想的高效思政教育效果。

例如,某院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厂矿企业、历史名胜古迹等地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文化服务活动,让大学生通过深入社会生活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坚定了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该院通过播放大型纪录片《坐标》,使学生看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一大批城市的崛起,让学生切实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深刻领会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必然性,深层次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2.3加强教学网络平台的利用

当前是创新发展的时代,涌现了很多新技术新平台,网络平台的出现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可能。传统思政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死板地利用PPT进行教材讲解,尤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由于很多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对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知识学习缺乏兴趣,总是存在混日子的想法,难以提高实质性的思政课教学成效,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然而,网络平台的利用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落实。

例如,某校结合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搭建了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并主持开展网络演讲比赛活动。在活动报名期间,有很多学生踊跃参与,而且学生们都自主进行网络投票,提高了对于思政教学课堂的参与度,并覆盖了思政课教育范围。每位学生的演讲都发自肺腑,甚至有位同学在演讲视频中提到“我们以祖国母亲为傲,更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未来我将伴随祖国共同成长,力争祖国母亲以我为荣!”这直接击中不少同学的心灵,最终网络平台上的演讲比赛活动圆满结束,学生们都收获了对于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认识,激发了爱国情感,达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的。

3结语

伴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学生得到系统性的思想武装,作为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首要地位不可忽略。但是如何找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途径成为关键。为满足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要求,教师需要深耕马克思主义理论,除了要树立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加强教学网络平台的利用,真正激发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习的兴趣,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达到预期的思政课教育目标,培养更为出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丹.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途径[J].2021(2013-20):40-41.

[2]翟光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域[J].学理论,2019(4):2.

[3]陈燕.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2021(2015-2):186-18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