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是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精神病的发病通常比较缓慢,多数患者最初的表现为做事情的积极性下降,个人的情感性下降,不愿意和人交流,性格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头痛、乏力、失眠、情绪容易激动等情况,在思维、情感、认知、意志等方面表现出障碍[1]。精神分裂症在治疗方面难度较高,但是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身心及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在进行精神分裂症治疗的过程中,良好的护理对于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的提高性不强,近年来临床上常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对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即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护理的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47例。参与研究的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参照组男女比例为25:22,患者年龄在24-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3±20.27)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6:21,患者年龄在25-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2±20.32)岁。两组上述基线资料的对比上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
1.2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康复护理措施,首先做好患者所处环境的规划,保证适度的光照及相对的安静,避免病患之间的相互影响;平时指导患者进行思维和自我护理等方面的训练,做好和患者的沟通,尽量保证其情绪尽量平稳,避免不良因素对其的刺激;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等。
1.2.2研究组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使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护理。在患者的耳后乳突部位粘贴电极,干预开启后观察患者的表现并和患者进行沟通,针对其耐受情况调节电流进行调节,并对其脑电波进行收集分析[2]。
1.3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对其进行测评,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t检验中计量资料以均数±平方差表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BPRS评分
两组治疗前对比BPR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和护理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的对比(x̄±s)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多数为慢性发病,最早表现为对身边的人日益冷淡,对事物提不起兴趣,性格越来越敏感孤僻等,有些患者会同时出现情绪波动较大、失眠、乏力、头痛等情况,还有些患者会突然出现异常的兴奋、胡言乱语等情况[3]。精神分裂症患者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其情感、思维、性格、意志等方面都会出现障碍,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学习,给其个人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幻觉和妄想等,伤害自己和他人,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精神分裂在治疗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不容易被治愈,尽早发现和进行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目前通常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改善患者的病情,但其疗程较长,药效较慢。在此过程中,患者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反复的病情变化,因此需要格外注意对患者的护理。传统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和患者沟通、指导其进行自我护理、监督其正确用药、保证良好的生活环境等,这些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对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不够明显,当前多使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来辅助患者的康复治疗。该仪器主要是使用电流刺激患者脑神经,使其脑部的血液供应量增加,保证大脑的血氧充足,修复脑细胞的受损情况,让患者的睡眠及头痛等症状得到较好的缓解,从而降低其由于生理上的不适带来的情绪波动[4]。同时,该仪器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收集患者脑电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其反馈的信息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训练计划,让患者在参与治疗的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需求满足,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对比BPR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和护理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参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护理,能够对患者的大脑产生较好的刺激,降低患者的病情,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申变红, 陶云海, 王永平,等.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 28(11): 112-116.
[2]张黎黎, 朱怀敏, 李恩泽. 改良森田疗法配合脑电生物反馈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GDNF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7(30):75-78.
[3]范喜英, 吴月婵, 张玲,等. 改良森田疗法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广西医学, 2018, 40(6):713-715+722.
[4]李枫, 张频, 王丽俊. 背景音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8, v.35;No.376(10):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