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引导航空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以《飞行原理》为例
管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管宁,. 课程思政引导航空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以《飞行原理》为例[J]. 航空航天学报,2022.7. DOI:10.12721/ccn.2022.157058.
摘要:
本文以航空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为研究对象,在《飞行原理》课程授课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涵,搭建与课程有机融合的思政资源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了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本文基于上述教学改革,探索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方式,考察了课程思政对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影响机制,为航空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及其与混合式教学的融合教学,积累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 课程优化实施
DOI:10.12721/ccn.2022.157058
基金资助:

1. 引言

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

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加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断完善自身的课程体系[3-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这就是所谓的“盐水论”。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潜心研究课程的内在逻辑与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学,将课程内容、学生思想和思政理念进行有机结合[5-7]。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思政工作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中,专业内容是基本载体,而其中的科学思想和家国情怀则是思政的“核”[8]。以山东交通学院的航空类专业为例,根据该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航空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科学体系、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立足课程强化职业精神,面向行业提升爱国情怀,为通用航空生产与管理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以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2. 《飞行原理》课程的现状及思考

《飞行原理》课程是面向民航机务的航空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以飞机飞行过程作为课程主线,系统梳理飞机系统及飞行性能相关知识,强化对飞行性能及其原理的理解,对标CCAR-147基础执照飞行原理模块考试大纲,掌握大纲规定的核心知识。

课程在知识框架下,发展对空气动力学、机械学知识在飞行器制造领域的应用能力,具备独立分析不同机型飞行性能问题的能力,并对不同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常见工程问题提出初步分析方案,形成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终身学习能力。

通过对课程进行深入的学期分析,发现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课时量偏少,课堂内容过于饱满:按照本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及CCAR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在课堂上内完成课程的全部知识目标教学,会导致课堂内容过满,影响目标达成;

(2)内容跳跃度大,与先修课程衔接困难:《飞行原理》课程的前续课程为《空气动力学》,由于上述课程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灵活应用前续课程的知识对本课程进行快速理解;

(3)原理性知识较多,难以提升学习兴趣:本课程作为一门原理性课程,如果所有篇幅和时间用来讲解原理,会影响学生在各教学环节中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课程教研组进行深入的探讨,制定出了以课程思政为教学内涵,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工具的优势,以思政引导混合式教学,来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3. 课程思政引导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1)基于行业背景资源、航空时事和职业能力素养的思政教育资源建设:

利用相关航空公司、机场等合作单位的行业资源,结合网络上的大量行业资源,将民航领域的现状、遇到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情况建设为本课程的思政资源;航空时事思政资源建设:紧跟航空时事热点,将航空时事引入课堂,充分挖掘课程内涵,在原理讲解中不断融入歼-20、C919、运-20等新机型的知识;职业能力素养资源建设: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形成与职业能力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综合训练案例。

(2)与课程内容深度结合的思政内容优化实施:

《飞行原理》课程围绕飞机的飞行原理和性能展开,内容涉及低速飞行、高速飞行、固定翼飞行、螺旋桨飞行原理及机动飞行性能五个单元,分别进行思政内容完善。围绕低速飞行的原理,分别补充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变迁、我国先进机型特点及原理探讨、国内外机型对比等课程思政内容;基于高速飞行的特点,从飞行安全、行业成本等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针对固定翼飞行单元的内容特点,重点完善了与课程知识点相对应的典型空难分析和讨论;基于螺旋桨飞行与固定翼的不同,本章节强化了对典型行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根据本单元的行业特色鲜明的特点,重点晚上了行业内的应用重点,如航行时长、航距等性能与我国民航业运营情况的关系等。

(3)线上线下教学方法与思政的相互促进及评价改革:

充分利用“模拟飞行”等行业虚拟软件对难点问题进行VR式教学。积极引入微课、雨课堂等新技术教学新技术,提升思政效果;在教学中大力推进案例讨论、“今天我主讲”等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在翻转课堂中引导学生完成信息搜集——知识积累——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提升——航空报国热情提升的教学活动;在过程评价中增加与课程思政相关考核标准,使评价结果能够反映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及其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4. 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为了考察课程思政对混合式教学的提升作用,表2给出了本课程教改实施2个周期内内的成绩对比,其中2018级比2017级平均分上升了6.94%。

表2 成绩对比

65.png

图1为上述教学班的成绩分布对比。与2017级相比,2018级的优良成绩占比分别提高了13.48%和9.65%,本课程的改革有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64.png

图1 2017级与2018级成绩分布对比

5. 小结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并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航空类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能够实现航空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切实促进了专业课教学效果,对于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改进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艳霞,《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思政探索与应用,现代农业研究,2021,27(05):50-51

[2] 邵晓妮,民族院校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融合课程思政的探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2):105-107

[3] 任淑红,苏毅,王瑶瑶,方鹏亚,文振华,"航空维修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科教文汇,2021,10:78-79

[4] 谢丹,代洪华,“课程思政”背景下航空航天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21,09:59-62

[5] 陈鹏伟,陈新,王世山,飞行技术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线上课程建设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21,2:69-70

[6] 朱婧,司新辉,基于雨课堂的微积分线上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国冶金教育,2021,02:43-45

[7] 彭红军,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实践探索,大学教育,2021,05:1-3

[8] 冯俊荣,吕永红,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困惑与解决路径,大学教育,2021,118-12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