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郝颖 魏园园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郝颖 魏园园,.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肿瘤研究,2022.5. DOI:10.12721/ccn.2022.157028.
摘要:
目的讨论肿瘤晚期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7月间我院收纳肿瘤晚期患者88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将其中44例纳进常规护理组(按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开展),剩余44例纳进人文关怀护理组(按人文关怀模式进行开展),比较2组护理价值。结果 两组护理前心理情绪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人文关怀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人文关怀护理组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晚期肿瘤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模式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人文关怀肿瘤晚期生活质量护理模式
DOI:10.12721/ccn.2022.157028
基金资助:

近年来,肿瘤晚期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逐渐成为人们首要死亡原因,且死亡率高达90%以上,同时终末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死亡给患者以及家属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同时晚期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和放疗时,易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烦躁以及抑郁症等症状,且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从而不利于病情康复。因此,医护人员应降低患者不良情绪以及心理压力,并将治疗重点放在如何减轻患者疼痛等方面。有关研究显示,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效果十分显著,主要是“以人为本”,尊重并关怀患者,且关心患者生命健康,人文关怀主要目的是降低患者疼痛,促进病情康复[1]。鉴于此,本文选取88例晚期肿瘤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7月间我院收纳肿瘤晚期患者88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将其中44例纳进常规护理组(按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开展),剩余44例纳进人文关怀护理组(按人文关怀模式进行开展);2组男女比例分别为:21:23、22:22例,年龄分别为:43—79岁、44—78岁,平均值分别为:(59.11±4.50)岁、(59.15±4.62)岁;常规护理组:肺癌5例、淋巴癌6例、胃癌4例、乳腺癌8例、肠癌12例、肝癌9例;人文关怀组:肺癌8例、淋巴癌5例、胃癌12例、乳腺癌6例、肠癌9例、肝癌4例。两组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开展,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定点巡视病房,并抗感染、疼痛,减轻患者不适感为主。人文关怀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进行开展,具体如下:(1)主要以患者为中心贯穿整个护理过程,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提供多层次、全面、全过程的医疗活力服务,实行康复、保健、预防以及医疗为一体会服务模式,主要包括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简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且改善服务态度和增加服务意识。(2)重视患者心理护理需求,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对护理中产生疑问并耐心解答,使用合适的语言改善患者的心情与情绪,并且能够成为优秀的聆听者,帮助患者减轻对死亡的心理恐惧。(3)护理人员必须注意自身的素质修养,学会通过态度、语言、表情、行为来影响患者的情绪和感受,使其感受温暖,增加康复信心,减少痛苦,振奋精神,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态度,这就是良好医德在护理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也是对一个责任护士的严格要求。护理工作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权利和情感、人格隐私、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关心和爱护患者,实现对人的整体化关怀,以尊重患者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患者营造温馨住院环境,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方便、舒适、满意等状态。

1.3观察指标

参照美国研究健康调查表疼痛评价质量,其中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态4项目[2],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观察2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使用抑郁自评量评分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3],分值越低表示心理状况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x̄±s )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变化

护理前人文关怀护理组、常规护理组SAS的评分分别为:(69.13±1.12)分、(69.24±1.68)分,比较无差异(t=0.361,P>0.05);护理后分别为:(43.57±2.16)分、(36.04±1.57)分,人文关怀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t=18.705,P<0.05)。

护理前人文关怀护理组、常规护理组SDS的评分分别为:(68.43±1.34)分、(69.12±1.56)分,比较无差异(t=2.226,P>0.05);护理后分别为:(45.32±1.98)分、(36.31±2.15)分,人文关怀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t=20.448,P<0.05)。

2.2   2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人文关怀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6.52±9.43)、(66.57±10.43),比较无差异(t=0.024,P>0.05);护理后分别为:(91.23±10.36)分、(80.34±9.34)分,人文关怀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t=5.179,P<0.05)。

讨论

晚期肿瘤患者是死亡率疾病之一,该疾病主要出现营养不良、水肿、低热、呕吐、黑便、贫血、消瘦、呕血、食欲下降以及疼痛等症状,从而导致众多患者出现轻生、绝望、烦躁、抑郁、焦虑等心理现象,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质量。

晚期肿瘤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为化疗和放疗为主,放化疗不仅破坏肿瘤细胞增殖,还可破坏正常细胞组织功能,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免疫力下降、脱发、胃肠道反应等症状,因此,晚期肿瘤患者应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还需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减轻疼痛,并缓解患者的紧张以及焦虑情绪。有关研究显示,晚期肿瘤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因人文关怀主要以患者为中心,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润滑剂,只要把人文关怀作为医患沟通的重要内容,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人文关怀护理可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消除恐惧、紧张、教育、抑郁等心理[4]。本文研究显示,两组护理前心理情绪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人文关怀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人文关怀护理组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可说明晚期肿瘤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模式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晚期肿瘤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模式效果显著,有效调整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消除危险情绪,且减少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怀英,王绚璇,程红平, 等.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2):3015-3016.

[2]黄丽眉,欧阳英,胡伟珍.疼痛管理对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92-94.

[3]黄芹,陶云,刘哲.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3):305-308.

[4]岳琳娜.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277-27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