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离心泵的故障及维护技术进行研究
万思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万思宇,. 石化行业离心泵的故障及维护技术进行研究[J]. 电力研究,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029.
摘要:
在石化行业中,离心泵作为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介质的输送,其稳定性和效率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然而,离心泵在运行过程中常面临多种故障。为维护离心泵的正常运行,需定期检查泵的工作状况,并清洁泵的进出口和过滤器,重点检查和调整泵的轴对中,定期更换密封件,有效保障离心泵可靠运行。
关键词: 石化行业离心泵故障维护
DOI:10.12721/ccn.2025.157029
基金资助:

引言:在石化复杂且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行业中,离心泵是流体输送的核心设备,但在长时间、高负荷的运行过程中,离心泵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故障,需企业加强维护,探析离心泵的常见故障类型及其成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维护的策略与技术,为石化行业的离心泵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

一、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主要由叶轮、泵体(泵壳)、泵轴、轴承、密封环、填料函等六部分组成。其中,叶轮是离心泵的关键部件,其形状和数量直接影响泵的性能。在离心泵启动之前,需要确保泵内充满液体,此过程称为灌泵,是为避免泵在启动时因空转而损坏,并确保泵能顺利吸入液体。当电机启动后,通过泵轴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叶轮中的叶片驱使液体一起旋转,从而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被甩向叶轮的外缘,并沿着泵壳的流道流向出口,此过程中,液体的静压能和速度能均有所增加[1]。随着液体被甩出,叶轮中心处形成低压区,低压区的压强远低于大气压或吸液罐内的液体压强。在压差的作用下,吸液罐中的液体通过吸入管路及泵的吸入室进入叶轮中心,叶轮在旋转过程中不断地吸入和排出液体。通过上述过程循环进行,使离心泵能连续不断地将液体从低处输送到高处或其他需要的地方。

二、石化行业离心泵常见故障分析

(一)机械故障

轴承是离心泵转子系统的重要支撑部件,承受着转子的重量和旋转时的径向、轴向载荷。长时间运行后,由于润滑不良、异物侵入、载荷过大等原因,轴承易发生磨损、疲劳破坏或过热损坏,导致泵体振动加剧、噪音增大,甚至无法正常运转。

(二)性能故障

一方面,流量不足或过大。由于泵进口堵塞、叶轮磨损、转速降低或介质粘度变化等原因造成的;而流量过大是由于出口阀门未完全关闭、泵选型不当或系统压力突然降低等原因引起[2]。另一方面,扬程降低。通常与叶轮磨损、转速下降、介质密度变化或系统阻力增大等因素有关。扬程不足会直接影响泵的输送能力,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三)振动与噪音故障

离心泵的振动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轴承损坏、转子不平衡、对中不良、地脚螺栓松动等,影响泵的正常运行,并对周围设备和结构造成损害。而引发离心泵的噪音主要来源于流体动力噪声、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等。通过识别噪音的来源和特征,可以判断泵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类型,为故障排除提供依据。

(四)其他常见故障

除了上述常见故障外,离心泵还可能出现过热、气蚀等其他故障。过热可能是由于润滑不良、冷却水不足或介质温度过高引起的;而气蚀是由于泵内局部压力低于介质的饱和蒸汽压时,介质中的气泡破裂产生的冲击作用对泵体造成的损伤,都会对离心泵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需要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

三、离心泵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

(一)传统诊断方法

选择听诊法判断离心泵运行状态的方法,巡检人员使用听诊器或直接用耳朵贴近泵体,听取泵运行时的声音。通过声音的变化,初步判断泵内是否存在异常,如:轴承损坏、密封泄漏等。或者选择振动分析法,测量离心泵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利用振动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技术,对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判断泵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类型。

(二)现代诊断技术

其一,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实时监测离心泵各部位的温度分布情况,及时发现温度异常点,从而判断泵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类型。其二,声发射检测技术。指物质内部微粒(包括原子、分子及粒子群等)发生相对运动时,以弹性波的形式释放出应变能的现象。离心泵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内部存在裂纹、磨损等缺陷,会产生声发射信号。通过声发射传感器接收具体信号,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判断泵的内部结构和运行状态,能实现对离心泵的早期故障诊断[3]。其三,油液分析技术。通过检测离心泵润滑油中的金属颗粒、污染物等成分,分析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从而判断泵的磨损情况和故障类型。

四、离心泵维护要点及技术研究

(一)日常维护与保养

首先,定期对离心泵进行外观检查,确保其无明显损伤、腐蚀或泄漏,并清理泵体及周围的杂物和污垢,保持泵体及管道的畅通无阻。其次,润滑管理,确保离心泵的轴承、齿轮等转动部件得到良好的润滑,定期检查润滑油(脂)的量和质,及时补充或更换。最后,定期检查离心泵各部位的紧固件是否松动或损坏。对于松动的紧固件,及时紧固;对于损坏的紧固件,及时更换,确保泵体及附件的稳固性,防止因振动或冲击导致设备损坏。

(二)预防性维护策略

关于基于状态的维护(CBM)。通过实时监测离心泵的运行状态参数(如:振动、温度、压力等),结合历史数据和专家知识库,对泵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维护计划,对潜在故障进行提前干预和修复,避免故障的发生。再加强预测性维护(PDM),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对离心泵的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预测设备的剩余寿命和故障发展趋势。根据预测结果,提前安排维护资源,制定维护计划,确保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前进行修复或更换,降低故障对生产的影响。

(三)故障维修技术

对于因磨损、腐蚀或损坏而无法正常工作的零部件,及时进行更换或修复。在更换或修复过程中,确保零部件的规格、材质和性能符合设备要求,避免使用劣质或不合格的零部件[4]。同时,注意零部件的装配精度和配合间隙的调整,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因转子不平衡或轴对中不良而导致的振动问题,应进行平衡校正和对中调整,通过调整转子的质量分布或改变轴的安装位置,使转子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调整轴的对中精度,确保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正确无误,有效降低振动和噪音水平,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维修后性能评估与优化

在离心泵完成维修工作后,应对其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通过测量设备的运行参数(如:流量、扬程、效率等)并与维修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维修工作的效果和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如:调整泵的转速、改变介质的流量或压力等,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此外,还应加强对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长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水平。

结语:

通过深入探讨离心泵的常见故障类型、成因及其诊断技术,为石化企业提供一套系统的故障识别与应对策略。同时,结合日常维护、预防性维护及故障维修技术的综合应用,能有效降低离心泵的故障率,显著提升其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离心泵的故障维护及管理水平,为石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孙萍.浅谈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与维修技术[J].中国设备工程,2023,(S2):206-208.

[2]李良,李晓俊,杨顺银等.基于PSO-LSSVR代理模型的石化多级离心泵叶轮优化设计[J].流体机械,2023,51(09):42-50.

[3]许伟春.浅析石化离心泵的故障及维护技术[J].中国设备工程,2023,(10):77-79.

[4]张翼飞,谢小青.石化离心泵设备系统工程振动偏大影响因素的探究[J].化工设备与管道,2021,58(04):51-54+5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