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自动化问题研究
刘继源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继源,. 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自动化问题研究[J]. 工程与技术研究,2025.1. DOI:10.12721/ccn.2025.157004.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机电工程技术与自动化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电工程技术不仅涵盖了机械、电子、信息等多个学科领域,还与自动化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与产业升级。自动化技术作为机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生产线自动化、以及能源管理等领域。
关键词: 机电工程技术应用自动化
DOI:10.12721/ccn.2025.157004
基金资助:

引言;机电工程技术是机械、电子、控制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涵盖了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等。随着全球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背景下,自动化技术在机电工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尽管自动化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创新机会,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自动化技术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自动化技术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逐步渗透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制造业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生产过程的高效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现代机电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等。这些技术能够实现对生产设备、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精确控制,减少人工干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自动化控制系统,尤其是PLC和DCS,在机电工程中广泛应用于各类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中,能够精确控制机械动作、过程参数和运行状态,从而实现精密的操作和高效的生产。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使得高危或重复性较强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大大提高了生产线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同时还推动了人机协作模式的发展。与此同时,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机电工程中的各类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外部环境信息并进行反馈,进而优化生产过程和操作。尽管自动化技术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系统集成的复杂性、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设备的高维护成本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可靠性问题等,仍然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如何优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仍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机电工程技术的核心组成

(一)机械传动系统

机械传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动力源(如电动机、内燃机等)产生的动力传递到工作部件,并通过各种传动装置实现运动的转换和力量的传递。常见的传动方式包括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和轴联传动等,这些方式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负载要求。例如,齿轮传动系统广泛应用于需要高精度和高效能的机械设备中,因其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和较强的负载能力;皮带传动系统则因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和能有效吸收冲击负荷,常用于中低功率的机械设备。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传动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工作环境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和材料,以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随着机电工程的自动化发展,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传动系统更加高效、精准和灵活,传动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调节成为可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设备的整体性能与可靠性。

(二)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是机电工程技术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机械设备、智能建筑等多个领域。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电气元件和控制设备,实现对机械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精确调节。电气控制系统通常由电源、电气控制装置、执行机构和传感器等部分组成,通过电流、电压的变化来控制电动机、继电器、开关、传感器等元件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对设备的启停、速度控制、位置控制和状态监测等操作。常见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传统的继电保护控制系统和现代的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具有编程灵活、可靠性高、易于扩展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过程控制等领域。随着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发展,电气控制系统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传感器、变频器、伺服电机等技术的集成使得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响应速度和系统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自动化系统集成

自动化系统集成是机电工程技术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涉及将各种机械、电子、控制和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精密的系统设计和协调,确保各个自动化子系统能够高效协同工作。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优化和整合各类硬件和软件组件,实现复杂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自动化系统集成不仅包括机械传动、电子控制和传感器技术的结合,还包括PLC、SCADA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控制系统的有效融合,确保整个生产线或工厂能够实现精准的过程控制、数据监测、故障诊断和自我调整。在实际应用中,自动化系统集成需要解决多个技术挑战,包括系统硬件与软件的兼容性、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通讯接口、不同标准与协议的统一等,尤其是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中,如何确保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实时性是成功实施的关键。随着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系统集成也日益朝着更高层次的智能化、互联化方向发展,企业不仅能通过实时数据进行生产过程优化,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远程监控与控制,这为现代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提升。

三、自动化技术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

(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

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机电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的结合,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与优化调节。一个典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操作界面等几个核心部分。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和反馈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速度等,为控制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执行器则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如电动机、气动元件、液压系统等,负责实际操作的实施。控制器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大脑,通常采用PLC、DCS或工业计算机等设备,通过程序控制来实现对执行器的精确指令,并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进行动态调节。操作界面则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平台,用户通过人机界面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调整参数和进行故障诊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通常是通过闭环控制,系统不断对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反馈,并根据设定的目标值进行调节,以确保设备在最优状态下运行。

(二)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工业自动化设备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控机床、自动仓储系统、自动化检测设备等,这些设备在制造业、化工、物流、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自动化设备之一,能够完成焊接、装配、搬运、涂装等高精度和重复性的工作,特别适用于危险、脏乱、繁重的工况,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并且通过机器人技术的灵活编程,可以应对多样化的生产需求。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使得大规模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无缝连接,从原材料的投入、加工、组装到包装、出货等全过程都能自动化完成,极大地提升了生产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并且通过实时数据监控与反馈,进一步优化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数控机床在精密加工领域的应用,则使得高难度、高精度的加工任务得以高效完成,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行业,数控技术的普及极大提高了加工精度与效率。

结论;

自动化技术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揭示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设备和系统集成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随着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机电工程向智能化、互联化方向发展。为实现自动化技术的最大效益,行业需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持续优化系统性能,以应对快速发展的制造需求。

参考文献;

[1]林凯庆. 建筑工程中机电设备安装的先进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 [J].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24, 37 (05): 90-92.

[2]梁涛. BIM技术在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 (29): 115-1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