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一种很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全称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该病在社区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社区中老年人,发病率相对更高。此类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心脏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心肌功能受损,最终出现病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1]。目前,内科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对于病情程度较轻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同时避免了介入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而保证正确合理的用药,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本文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社区冠心病患者104例,研究了社区冠心病患者的内科药物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社区冠心病患者10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3.3±2.7)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2±1.4)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63.5±2.6)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4±1.3)年。两组比较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均为社区常住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其它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的,合并其它严重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药物过敏的患者,有认知沟通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开具用药处方之后,由患者自行用药,定期复查。
1.2.2观察组
观察组开展社区内科药物治疗指导。在社区定期举办知识讲座,讲解疾病知识和用药知识,让患者认识到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用药依从性。想患者讲解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告知注意事项,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用药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方案,保证药物治疗针对性和有效性良好。不定期联系患者随访,了解用药情况和生活情况,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行为,保证良好的用药习惯和生活行为习惯。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显效:发病次数相比于治疗前减少90%以上;有效:发病次数相比于治疗前减少50%以上;无效:发病次数相比于治疗前减少不足50%或增加。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表示。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内科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6.92%,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内科药物治疗效果的比较[n(%)](n=52)
3讨论
社区冠心病发病率较高,病程时间较长,难以彻底治愈,因此在实际治疗当中,主要目标是遏制患者病情进展,促进患者身心状况逐渐好转。该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心痛、胸闷等表现,同时可伴有气短、头痛的症状。发病后期会出现难以忍受的胸部疼痛感及压迫感,以及腹痛、左肩疼痛等,还有的患者会出现盗汗、咳嗽出血、呼吸不畅等表现,严重时可能造成心梗或猝死[2]。在该病的治疗中,内科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发病初期患者,采用及时合理的内腰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症状体征,对预后恢复有较大的作用。而在内科药物治疗中,应当积极开展社区用药指导,保证患者能够按时按量遵医嘱用药,保证用药合理性与正确性,从而进一步提升药物治疗效果,保证治疗安全。在实际治疗当中,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通常需要进行降脂治疗、降压治疗、降糖治疗、扩冠治疗、溶栓治疗等。如果患者合并其它特殊情况,在内科药物治疗中,需要采取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应当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避免发生相互作用而影响药效。在疾病治疗期间,要随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调整内科药物治疗方案,确保用药合理,减少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3]。通过开展社区内科药物治疗指导,使患者可以遵医嘱用药,能够保证药效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于症状缓解和病情控制,以及患者预后效果的提升,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在社区冠心病患者中,开展有效的内科药物治疗指导,保证内科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旭东.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3(2):1356-1356.
[2]钱军,陈建峰,王丽洁,等.冠心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方案的研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8,22(3):215-215.
[3]张鸿生,陶睿,于书香,等.降脂通脉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和肝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9,17(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