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使用一直为医院药学管理的重点,而儿童抗菌药物的使用更为重中之重,根据国家卫生部相关规定,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各项器官处于发育期,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发育尚不完善,免疫机制不健全,在抗菌药物的吸收、代谢及排泄方面有独特反应,若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极易引起耐药、药物不良反应等,因此对儿童抗菌药物的使用规律、规范性进行统计分析尤为重要[1]。本文通过对我院2019年门诊儿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循迹药物使用规律,并对处方合理性进行点评,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自我院2019年1-12月门诊儿童用药处方中,每个月随机抽取100张,共计1200张。其中男童632例,女童568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6.28±1.01)岁。
1.2方法
记录患儿姓名、年龄、性别 、体质量、疾病诊断、处方用药等基本情况,筛选出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对抗菌药物名称、使用剂量、规格、给药途径、使用时间、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条例作为判断依据,对我院门诊儿童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情况进行点评。
2. 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抗菌药物使用率
我院门诊儿童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共计206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7.17%。
(2)抗菌药物使用疾病谱
就诊疾病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计162张,占78.64%,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普通感染、咽炎)95张,占58.64%,下呼吸道感染67张,占41.36%;小儿胃肠道疾病30张,占14.56%;其他14张,占6.80%。
(3)使用抗菌药物种类
206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中,共涉及抗菌药物18种,其中应用频率居前三名药物依次为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阿奇霉素,具体药物分级分类使用情况见表1。
表1 抗菌药物种类具体情况统计
(4)抗菌药物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以口服用药为主,共180张处方,占87.38%,其次为静脉输液,共22张处方,占12.62%。
(5)联合用药情况
处方中,抗菌药物单独使用158张,占76.70%,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处方12张,占5.83%;抗菌药物联合抗病毒药物使用23张,占11.17%;抗菌药物联合激素使用13张,占6.3%。
2.2处方点评
根据《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可以看出,我院门诊儿童抗菌药物使用中,二线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比较高,且越级用药情况较为严重。在所用抗菌药物中,头孢克肟使用频次最高,且主要应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
3. 讨论
根据《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相关要求,各医疗机构每个月至少对具备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展1次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合理和不合理性统计、点评和公示,鉴于此,我院成立处方点评小组,在每个月末对处方进行点评,并将结果公示于内网。
我院2019年门诊处方中,儿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7.17%,符合卫生部规定的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相关规定(20%),表明在儿童抗菌药物的使用中,我院整体把控合理,基本合理。但是本次调查中亦发现,儿童门诊抗菌药使用仍存在一些不合理,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主要集中在无指征用药、越级用药两个方面。(1)无指征用药。在9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中,仅有63例患儿接受了血常规检查,明确为细菌感染或细菌病毒双感染,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余32例患儿因各种原因并未接受相关检查后,即在处方中开具抗菌药物治疗,这属于无适应证应用范畴,为不合理用药。(2)越级用药,处方中,使用前三名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其中二线用药占主要部分,根据《指导原则》,在患者使用二线药物时,必须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因此临床医生在用药时,应该注意选择用药,可以选用一线药物时,就不要使用二线药物,提高用药的合理性。
总之,我院门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较为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得当,但是药物使用中仍然存在无指征用药、越级使用等,因此临床医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根据《指导原则》合理用药,保证儿童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文双, 张交生, 郑跃杰,等.中国儿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动计划(2017—2020)[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8,33(1):1-5.
[2]杨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解读[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6, 9(5):39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