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病原与抗菌药物治疗研究
邹启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邹启明,. 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病原与抗菌药物治疗研究[J]. 中国儿科杂志,2022.10. DOI:10.12721/ccn.2022.157100.
摘要:
新生儿早发败血症,这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一种疾病,对新生儿的存活率有着很大影响。本文的主要论述目的就是,探究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病院和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通过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分析,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做到对新生儿早发败血症最有效的治疗和防范,不断完善新生儿早发败血症治疗方经验,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做到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新生儿败血症治疗。
关键词: 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病原分析抗菌药物
DOI:10.12721/ccn.2022.157100
基金资助:

前言

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的发病时间,一般都是在新生儿出生的3~7天时间内发病,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的发病原因,是新生儿时期,细菌通过新生儿的血液循环,细菌不断的繁殖数量也急剧增多,导致新生儿出现恶性感染。虽然目前国际上对于新生儿早发败血症发病时间有着一定的争议,但是对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疾病的判断标准是一致的,在新生儿通过一些列的医学检测之后,就能通过疾病的判断标准,确定新生儿患有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疾病,对新生儿进行及时的诊断并进行治疗。

1.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的特点

1.1新生儿早发败血症发病率

通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发现,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的发病率,与新生儿的自身重量有很多关联,根据研究调查结果发现,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越低,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早发败血症发病率越高,因为体重较低的新生儿,新生儿免疫力系统发育不完全,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发病率高达28%。就目前而言,我国极度缺乏对于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的治疗和预防经验,相关资料也不够完善,我国缺乏对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的大数据统计,仅仅在2005年时,对新生儿进行了一次流行病学调查,根据那一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儿早发败血症发病率为5%。从上一次大数据调查距今已经过去了十多年,还没有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的相关报道,需要通过大量的医学实验,以此来弥补在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疾病资料方面的空白,本文就对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病原与抗菌药物治疗进行研究。

1.2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病原菌

让新生儿出现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疾病的主要原因,在孕妇怀孕的过程中,母亲患有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在怀孕的过程中,这些细菌有可能会入侵到新生儿的体内,从而形成败血症疾病的产生。根据美国一份新生儿的调查显示,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的病原体,主要为B族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在这份调查报告显示,早产儿极容易遭受大肠埃希菌的感染。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对于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疾病的调查较少,能够进行参考的资料不完全,缺乏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的大数据统计,但是我国各地区进行了小规模的统计和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对于新生儿早发败血症诊断时间有着一定的区别,病原研究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没有办法准确得出B族链球菌的感染比例,因为缺乏医学依据的支持,对于是否在孕期检查中,加入B族链球菌的检查,我国医疗界还有很大争议。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存在较大差异,应该对全国范围内的新生儿早发败血症诊断时间进行统一,根据每个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新生儿早发败血症预防手段,让新生儿在败血症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2.新生儿早发败血症抗菌药物治疗

对于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的治疗,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结合对该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在治疗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摸索和创新来寻求治疗的突破。在美国对新生儿早发败血症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治疗方式是,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相联合的治疗方式,且这种质量方式效果显著。在孕妇分娩的过程当中,使用抗菌药物,能够非常有效的减小新生儿病菌的感染几率,利用抗菌药物的作用,能够非常有效的预防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疾病。在孕妇生产时使用抗菌药物,虽然能够很好的控制有害病菌的感染,但是也有可能影响其他病原的传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否是因为在孕妇分娩过程中使用抗菌药物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

我国现在的医疗水平,在很多医院缺少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方面的基础设备,氨基糖苷类药物对于新生儿早发败血症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在对新生儿治疗时不建议使用此类药物,我国目前对于新生儿早发败血症治疗使用的抗菌药物,以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为主,在使用这两种抗菌药物治疗时,需要医生严格控制用药量,因为使用这种抗菌药物,也可能增加新生儿感染其他细菌的几率,防止出现使用抗菌药物引发并发症。新生儿一旦确诊患有早发败血症疾病之后,一定要进行及时治疗,采取恰当的对应手段,及时对新生儿病情进行改善和控制,新生儿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时,一般治疗周期为10~15天。

3.结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而言新生儿早发败血症,仍然是威胁我国新生儿生命健康安全的一项疾病,在孕妇怀孕期间、分娩时、分娩后采用一定的抗菌药物,能够非常有效的对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的预防和治疗,但是在对新生儿进行用药时,一定要对用药量进行谨慎控制,在不断的实践治疗过程中,不断的积累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相关资料,不断完善我国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的病原资料和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蒙丹华,韦秋芬.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敏分析[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 9) : 848-851.

[2]潘千,余加林. 新生儿早发型 B 组链球菌感染的预防和管理[J]. 儿科药学杂志,2016,22( 11) : 48-52.

[3]盖建芳,冀湧,张勇,等. 早发败血症早产儿 81 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2016,43( 17) : 77-79.

[4]叶冯,昌宏.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43 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 2) : 85-87.

[5]李燕,潘新年,韦秋芬,等.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征分析[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 1) : 9-1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