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问题和对策
蒋学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蒋学佳,.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问题和对策[J]. 中国儿科杂志,2022.11. DOI:10.12721/ccn.2022.157106.
摘要: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时段内收治的静脉留置针新生儿共140例,以抽签法纳入A组和B组,各70例。A组使用常规护理,B组使用预见性护理,比较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5.71%,B组为95.71%,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B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72%,A组为17.14%,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静脉留置针新生儿,预见性护理行为可在有效把控护理潜在风险事件的同时,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降低或预防不良事件,可推广。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DOI:10.12721/ccn.2022.157106
基金资助:

静脉留置针还可称为静脉套管针,是现代新生儿科常见治疗方式,涉及开放式、密闭式留置针,既可提高穿刺成功率,还可增强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但在此过程中,若仅采取常规护理,虽可对患儿予以基础护理,但极易出现血管损伤、液体外渗和穿刺失败等状况,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抽取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时段内收治的静脉留置针新生儿共140例,现将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时段内收治的静脉留置针新生儿共140例,以抽签法纳入A组和B组,各70例。A组男患儿38例、女患儿32例;年龄高值为144h,低值为2h,中间值为(25.8±2.8)h。B组男患儿39例、女患儿31例;年龄高值为148h,低值为2h,中间值为(26.0±2.9)h。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使用常规护理,即定期做好病房清洁消毒等工作,保持室内空气畅通,限制病房出入次数和人数,预防细菌滋生;时刻把控患儿体征变化,明确日常护理的意义[2]。B组使用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为:

①选择留置针。依据患儿日龄、静脉大小和输液速度等因素,合理选择留置针,但多为最小型号留置针;若患儿输注刺激性药物,如甘露醇,应改为中号留置针;精准把控留置针质量,预防倒钩、导管破裂等现象。②选择血管。一次性穿刺是否成功,和血管是否选择正确密切相关。但在新生儿群体中,由于出生时间较短,躯体功能尚未发育健全,静脉血管显露部位较少,应在综合考虑各类因素的前提下,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如头皮皮下血管。③穿刺方法。穿刺前应充分暴露血管,预防留置针偏离,以免造成不良反应;穿刺期间,应妥善固定患儿手脚和头部,杜绝过激反应引起的穿刺失败;穿刺完成时,应精准把控患儿输液状态,如检查导管是否畅通,增加病房巡视次数,若存在穿刺点红肿应及时处理;若表现为敷料污染应及时更换,若患儿表现为哭闹应及时安抚,保持其安静状态[3]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②比较患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涉及导管滑脱、导管堵塞、皮下血肿[4]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软件SPSS 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处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采用检验。P<0.05证明数据比较有意义。

2、结果

2.1 比较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5.71%(60/70),B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71%(67/70),数据比较有意义(=4.1551,P=0.0415)。

2.2 比较患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B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72%,A组为17.14%,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患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n、%]

截图1741679194.png3、讨论

新生儿静脉穿刺为现代儿科护理难点,也是新生儿护理的核心环节,如何把控导管通畅,是静脉及时补液、抢救的前提,但在具体穿刺过程中,会因护理不到位出现各类不良事件,诱发患儿哭闹,还会滋生医疗纠纷。

为有效预防静脉留置针引起的各类问题,可针对主要并发症施行对症处理,具体为:①皮下血肿。是因穿刺、置管等技术不到位引起血管壁穿破导致的血肿事件。可在医务人员上岗前,做好静脉穿刺培训工作,再联合现代化穿刺技术的学习,保证一次穿刺成功。②导管滑脱。是因患儿躁动、固定不牢和反复穿刺引起的。除基本静脉穿刺护理外,还应有效固定导管,特殊情况下应做好新生儿肢体约束,明确穿刺点护理的意义。③导管阻塞。和冲管不到位、高营养静注、封管液错误、患儿高凝状态等因素存在相关性。应在输注高营养液后立即冲管,待滴注完毕后及时封管。④静脉炎。依据病因可划分为化学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应在日常护理期间倡导无菌理念,刺激性药物输注时应满足缓慢原则,且取生理盐水冲管,若表现为局部并发症应及时拔出留置针,合理消毒灭菌,预防静脉炎[5]。本研究可知,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5.71%,B组为95.71%,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B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72%,A组为17.14%,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针对静脉留置针新生儿,预见性护理行为可在有效把控护理潜在风险事件的同时,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降低或预防不良事件,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月兰,沈婷,刘永戍.2例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困难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6):156-157.

[2]邹倩雯,张志清,黄建花.高举平台固定法在新生儿黄疸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0,37(02):144-146.

[3]肖蕾萍.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干预效果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2):107-108.

[4]徐春梅,傅荣.外周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静脉营养输注中应用与护理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1):111-112.

[5]于静静.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3):309+31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