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电力工程与可再生能源技术
陈亮 陈帅 李云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亮 陈帅 李云,. 绿色电力工程与可再生能源技术[J]. 能源学报,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012.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需求的加剧,绿色电力工程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系统分析了绿色电力工程的定义与组成,探讨了其在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重要性。同时,详细阐述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面对技术成本、政策法规及市场接受度等方面的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以及公众教育等,旨在推动绿色电力工程的广泛实施和发展。通过这些综合策略,文章期望为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实用指导,推动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
关键词: 绿色电力工程可再生能源技术技术进展
DOI:10.12721/ccn.2025.157012
基金资助:

一、引言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强,绿色电力工程与可再生能源技术成为了推动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的核心。面对化石燃料日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文章将系统分析绿色电力工程的组成及其在全球能源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探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最新技术进展及其面临的挑战。通过深入研究,文章旨在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以促进绿色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未来能源结构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绿色电力工程的定义与组成

绿色电力工程指的是那些旨在最小化环境影响、提高能源效率,并主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生产和供应系统。这类工程项目包括了从能源的生产、传输、到最终使用的全过程,涉及多种技术和设施,其核心目标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并优化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可再生能源发电:绿色电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用可再生资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来发电。例如,中国西部地区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已经建立了大量的风电场和光伏发电站,有效提供了清洁电力。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是实现电力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集成先进的通信技术和网络管理技术,实现电网的实时监控、动态优化和自动化控制,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经济性。电力存储系统:随着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升,电力存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电力存储系统,如电池储能、抽水蓄能等,能够在电力过剩时储存能量,并在需求高峰时释放,平衡供需关系。节能技术和设备:绿色电力工程还包括应用高效的变压器、电动机及其他电力设备,这些设备的能效标准通常高于常规产品,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排放控制和环境保护措施:在设计和运行电力设施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使用封闭水循环系统减少水资源消耗,使用低硫燃料减少空气污染[1]

通过这些组成部分的综合应用,绿色电力工程不仅能提供清洁能源,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项目在中国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国家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为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水能等领域,技术进步显著,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太阳能技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光伏发电技术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和转换效率的提升,光伏发电已经从辅助能源转变为主流电力来源之一。最新的技术进展包括多结合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这些高效率的电池技术使得太阳能发电成本进一步降低,经济性大幅提升。风能技术: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连续多年全球领先,特别是在海上风电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技术创新包括大型化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2]。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风电的发电效率,也优化了风电机组的运维管理,有效延长了风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水能技术:作为传统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水能在中国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小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的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提高水轮机效率和环境适应性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生物质能技术:生物质能利用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农业大省。通过现代化的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如厌氧消化和生物质气化,有效转换农业废弃物为能源。这不仅有助于农业废物的处理,也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新的能源来源。地热能技术: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地热能的利用相对较少,但中国在地热能的勘探和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在华北地区。现代地热能技术,如地热热泵系统,已经在多个城市进行了商业化应用,提供住宅和商业建筑的供暖和冷却解决方案[3]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成熟和创新,正逐步改变国内外的能源供应和消费格局,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加速了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也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绿色电力工程的实施挑战与策略

绿色电力工程虽然具有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但其实施过程中面临众多挑战,需通过有效策略加以解决。这些挑战主要包括技术瓶颈、经济成本、政策和法规限制,以及社会接受度等方面。

技术瓶颈:尽管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部分关键技术如能量存储和稳定性调控仍未完全解决。这些技术瓶颈限制了绿色电力的高效率和大规模应用。应对策略包括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特别是在能量转换效率和储能技术方面的突破。经济成本:可再生能源项目通常需要较高的初期投资,尽管长期运营成本较低,但高昂的建设和技术成本仍是推广的障碍[4]。策略上,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和绿色金融支持等方式,降低投资者的经济负担,提高项目的投资吸引力。政策和法规限制:绿色电力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受到复杂的政策和法规影响。在中国,尽管政府支持绿色能源发展,但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实施细节多变。跨区域能源调度和电网接入标准等问题也需进一步明确。因此,制定和优化与绿色电力发展相匹配的政策法规,实现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推动绿色电力工程实施的关键。社会接受度:社会公众对于新能源项目的接受度也是影响绿色电力工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对新技术的不了解或对环境变化的担忧,公众可能对某些绿色电力项目持保留态度。增强公众参与,进行透明的信息公开和积极的环境教育,将有助于提高社会对绿色电力项目的支持和接受度[5]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应对绿色电力工程面临的挑战,推动绿色能源的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进而为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五、结语

文章综合分析了绿色电力工程及其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中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关管理策略,指出了绿色电力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通过实施有效的技术创新、优化法规政策、降低经济成本以及提升社会公众的接受度,可以加速绿色电力工程的实施进程。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完善,绿色电力将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持续关注与推进绿色电力工程的实践与研究,对确保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经济持续增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万清. 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J]. 太阳能学报, 2024, 45 (05): 613.

[2]王旭,梁沁仪,解其昌. 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影响研究进展 [J]. 世界地理研究, 2024, 33 (05): 31-44.

[3]朱祥亮,马云婷. 绿色住宅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与优化 [J]. 居舍, 2024, (03): 85-88.

[4]许勤华,李文琪.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中国能源安全方略 [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 (01): 117-129.

[5]马丽梅. 政策的空间效应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 [J]. 当代财经, 2022, (08): 3-1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