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基础的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当前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对数学进行更好的学习,从而阻碍教学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一问题,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升级,充分发挥数形结合这一思想的优势,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相关技巧,进而帮助学生深化数学能力,为后期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一)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教材本身就是数学科学知识的系统化总结,小学生要想全部掌握数学教材内容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数学教师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忆数学符号,还要理解其代表的意义。因此,数学教师可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与“形”之间的合理转化,可以给小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题目中存在复杂的数量关系时,可以利用“形”直观对问题进行解释。当“形”过于简洁时,将其数量关系用“数”表达出来。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功课,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从目前学生的心理状况来看,一些学生比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针对这一问题,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
三、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数解答形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要积极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到课堂中。数学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数学中涉及的各类知识点用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图形变为数字,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计算的具体过程。除此之外,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并没有形成较强的空间认知,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图形的过程中就会感觉到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较强的空间观念,例如:现在有两个长、宽、高分别为15、10、10厘米的盒子,要想把它们连在一起,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够节省材料?在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就需要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解决,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提前准备两个盒子,在课堂上让学生来进行实际操作,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得出最终的结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教师来讲,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整体的数学教学质量。
(二)挖掘生活元素,渗透数形结合思维
学具操作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学具,并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亲自操作。这是因为,过早展示学具极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从而会使教学效果降低;而过晚展示学具,又会出现实践与理论脱节的问题,无法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数学偏理论性,因此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很难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但是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和学生日常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利用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发共鸣,以此调动学习兴趣,改被动学习为主动。数学教师要合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将其作为教具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平均分”时,教师就可以引入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元宵节到来,大家都要吃什么食物?”“元宵!”“对,图片中丽丽和父母围桌而坐十分开心,而且盘子中有8颗元宵,考虑到父母为家庭的付出,丽丽想把所有的元宵都给父母吃。那么大家替丽丽想想应该怎么分。”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种方法,而丽丽最初的分法为:给父亲5颗元宵,母亲3颗,但是,母亲觉得自己分的比父亲少,丽丽偏心,因此不高兴了。“现在,请大家替丽丽想一下,要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画图形式分析,得出最好的方法就是两人分的元宵颗数一样多,如此很自然就引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平均分”。而且在整个思考探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了概念的生成,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三)展示教学概念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知识和概念的教学中,为了方便教学,大部分的教师都会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这对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非常不利,这会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得不够灵活,记忆不深刻,无法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给学生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使学生明确其推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不同形式的阴影图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数学概念的内涵,数学概念并不是凭空出来的,也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些推理的过程,才能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数形结合的方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将原本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这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应当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出更加符合其身心特点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共同的学习和探索,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与形之间的变化规律,确定数形结合教学模型的建立,从全方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数学教师在给学生讲分数、小数以及整数之间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时候,就可以将几何图形运用其中,以此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有关运算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对几何图形通过分一分、画一画的方法来完成分数、小数以及整数之间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让学生借助几何图形直观的表现形式来强化对数学运算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学生在进行1/8+3/8这个分数加法运算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圆形这个几何图形,将其平均分成8份,然后将其中的一份涂成红色,再将其中的3份涂成黄色,这时再去观察带有颜色的部分一共占了这8份之中的4份,也就是这个圆形的一半,这样的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数学运算,理解其运算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得出运算的结果,数学结合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结束语: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总结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有效地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于小学的数学教学之中,逐步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石艳平,尚小舟.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6):102-103.
[2]吴幼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3):141-142.
[3]董恩振.浅议“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