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1.研究背景
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女性是否被摆上一个正确的位置,这对社会和国家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日本作为亚洲的一个重要国家,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值得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考察日本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用何种视角去看待她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直至今日,日本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仍然存在一些相对的不平等。不论是生活上,社会上,这都给日本女性带来不小的挑战。
2.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日本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地位和角色,以期揭示日本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变化,并分析影响她们社会地位的各种因素。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本研究将提供关于日本女性地位的全面理解的分析,以促进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平等和公正。
3.现有研究
郭梦霞在《浅谈社会女性地位变化》一文中,从历史,政治,社会等多元观点系统阐述了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结构上,在略述明治维新时期女性教育和就业上的变化后,重点着眼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现状和变化原因分析。文中指出,其变化与经济发展,社会剧烈变革,再者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拓宽了眼界。主观上,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才是造成她们蜕变的主要原因。
张家捷在《从日语中的女性用语看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围绕近代时期、明治时期、明治维新后等多个历史节点,描述了在不同时代,日本的女性用语的发展过程。以及在语音语调方面详细描写了男女的用语差异。但从词汇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女性在面对丰富的情感时,常常是使用隐晦的,柔弱的,暧昧的方式进行沟通;在表达方面,日本女性很少使用命令形,她们认为这样是粗暴野蛮的。
综上所述,日本女性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有其与男性差异较大的地方。在不同领域中,女性往往有特殊的、固定的角色定位,这些往往都会在道德上,伦理上对女性有着严苛的要求。不论是古代的深入人心的“男尊女卑”,还是现代的“日本女性从家庭走向职场”,多数学者认为,应该汲取历史上造成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经验教训,维护女性既得利益,搭建两性平等的机会。
二、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演变
1.从文学著作来看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演变
日本文学是一个反映社会、文化和人类关系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其中的作品,我们可以窥见日本女性地位的演变。
《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小说,由女性作者紫式部所著。这部作品通过描绘平安时代贵族社会的爱情和人生经历,提供了一些关于当时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见解。在《源氏物语》中,女性主要被描绘成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她们履行传统的婚姻和承担家的庭责任,成为男性的妻子和孩子的母亲。这是一部女性的悲歌。里面的每一位女子都向往着爱情,她们只希望有一位夫君能够一心一意地与她白头偕老。然而在那个时代,上至皇后,下至小姐,虽地位不同,但无一能幸免悲剧的结局。在这种文化环境笼罩下,广大妇女的地位一降再降,妇女自我意识逐渐被湮灭。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是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小说,通过一只猫的视角,反映了明治时代末期的社会风貌。尽管小说的主要焦点是男性社会,但其中也涉及到一些关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描写。在小说中,家庭生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女性主要扮演着传统的家庭角色,包括妻子和母亲。女性的社交往往受到男性的主导,而传统的礼仪和期望对于她们的社交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小说中也出现了一些具有独立思想和行动的女性角色,反映了当时一些女性开始追求个人独立和自主性的努力。
日本作家吉佐和子的小说《不信之时》的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的日本,小说中以道子为代表的女性对男性经历了由妥协到忍让、反思,最终到斗争的过程。女性们的反击颠覆了男性话语建构的两性关系的框架,消解了男权话语的支配性,女性终于开始了自我追寻和探索之路。小说描绘的内容战后是五、六十年代日本女性主义运动的真实写照。
2.从流行用语看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演变
流行语往往能过够反映社会的一些主流观念、价值观以及当今的社会现象。通过日本的一些流行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女性地位的演变过程。
1958年,日本皇室的皇太子明仁和平民女子正田美智子在网球场上相遇并相爱成婚,这是日本皇室第一次迎娶平民女子,日本全国顿时掀起了一股“ミッチーブーム”(美智子风潮)。美智子的一言一行、衣着打扮都成为老百姓尤其是日本女性们追随模仿的对象。平民女子成为了皇太子妃,对当时的日本民众而言这是一件突破性的事件,是之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不仅反映出女性地位的提高。对当时的民众而言,皇太子妃美智子是女性新形象的代言人,身上都充满着自立、自强、自信的正面能量。这对广大女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70年,源自法国女性时尚杂志《ELLE)的日本版《all·an ELLE JAPAN》杂志创刊。1971 年,以女性群体为对象的时尚杂志《non—no》也开始发行。这两本杂志销量极其地高,许多女性 根据杂志中对休闲旅游、吃喝玩乐等目的地的介绍,手持杂志一路寻去。在许多著名的观光景点经常看到慕名而来的女性游客。人们把这些手持杂志慕名前往休闲玩乐的女性读者称为“an·non族”,她们成为了该时期女性们的流行时尚代表。“an·non族”一词也由此成为了1971年的日本流行语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女性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变化,女性开始注重自我。
三、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现状
1.家庭地位
日本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承担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参与家庭决策。然而,传统的家庭角色观念仍然存在,许多男性仍然认为家务和育儿是女性的责任,这导致家庭中的权力分配不平等。生育后不得不面临职业中断和薪酬降低的风险。
2.工作地位
近年来,伴随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分工模式开始转变。同时,日本女性就业率中的所谓M字曲线依然表征明显——多数日本女性婚前即便有稳定工作,一旦结婚、生育就退出职场,度过最繁忙的育儿期以后再重返职场。并且日本女性即便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其作为家庭内部劳动主要承担者的角色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日本政府制订了《男女共同参与白皮书》,尽管日本女性在工作上得到政府有力支持,但日本社会存在很多非情愿非正式的女性雇佣形态。随着现代日本女性雇佣者的不断增加,职场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性别歧视问题,从而导致女性的工作地位与男性相比有一定差距。
3.教育地位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注重日本女子教育将女性为人妻、为人母的作用作为定位依据,注重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教育。而到现如今,日本女性的地位也处于相对弱势。尽管日本在教育上的投入很大,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日本女性在接受教育方面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家庭认为,女性应该早早结婚、生子,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因此,她们在求学过程中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导致她们无法充分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四、日本女性社会地位演变的意义
1.对经济社会
随着日本女性社会地位逐步得到重视,日本女性的教育也慢慢改变。日本女性深受传统社会角色影响,认为服侍好丈夫就是女人一生最伟大的义务。她们做出的一切选择都取决于能否照顾好家庭,而不是自身的职业技能等问题。很显然,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深深影响了日本女性的社会意识,从而阻碍了她们在社会的职业选择,又进一步丧失了提高社会地位的机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然而。从数据限时女性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特别突出,且这一数据有利于实现男女平等。根据1980年的《工资统计调查》得出,随着学历越高,女性进入的企业规模差距越来越小;而男性学历越高,工作的企业规模差距越大,也就是说,女性在这种与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的就业机会密切相关的大学等级化中相对平稳。即中型企业对女性在髙等教育的劳动力水平需求更大一些,即说明中型企业正在出现女性劳动力逐渐代替男性劳动力的趋势。
由此可见,如果更多女性能够获得更高教育的机会并投身于社会工作,服务国家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工作,必定会对推动日本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女性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劳动,获得经济酬劳,在家庭的地位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
2.对政治社会
随着社会一系列对日本女性社会角色的教育,现代日本女性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日本女大学生的比例已经慢慢接近男性大学生。在当今国际化、信息化的社会,网络能够有效地帮助日本女性开阔视野、参与社会。
而日本女性的参政意识也越来越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参众两院女性候选议员和当选议员比例都有稳步的提高。虽说选举中偶有一定回落,但整体仍呈上升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进女性地位提高。《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废除女性歧视条约》、《面向2000年的新国内行动计划》、《育儿休假法》、《男女共同参与基本法》等,这些法规政策的出台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女性的社会地位打造一个阶梯,进一步推进平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地方长官的大量产生,也是女性政治地位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尤其是女性长官能够在女性选民的支持下高票当选,这反映了日本普通民众对于女性政治家的接受与认可。可以说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这二十余年时间,日本女性政治地位发生了本质跃升,女性在多个层面上对于国家和公共事务的话语权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虽然日本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与其他国家对比可以发现,日本女性所占据的政治资源仍然有限。在2012年12月,日本第45届众议院选举后两院中女性议员共有81人,仅占整个议席的11.2%。而同年的美国女性议员比例可达18.9%,2013年中国选举的女性代表比例可达23.4%。而由《世界男女差距报告》可知,日本女性众议员的比例仅占8%,在发达国家中位列最末。
3.对个人价值
在日本传统,受封建思想影响,日本女性需要学习“稽古事”,即花道、茶道、料理、礼仪等技艺,其原型为日本江户时代的游艺文化。游艺文化在发展中逐渐加入一些适合女子“赏玩”的技艺,使之逐渐成为女子奉为人生修养的“稽古事”和妇德教育。长期的稽古事加重了日本“男尊女卑”的思想,日本女性只能越来越依赖男性,始终处于社会底层地位。
而在日本传统技艺深受日本社会追捧的同时,远渡而来的西洋文化打开了日本女性的新世界,逐渐改变她们的生活。由于近代社会法律制度的确立,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步得到提高。而现代日本女性对于学习技艺,也更关注技艺的实用性而非观赏性,她们的学习态度和动机由原本的追随潮流到自身发展,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也大大增加了。
五、结论
综上所述,日本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被动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综合因素所导致的。即使政府希望从政策的角度来改善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壁垒,也因受到现实社会的限制和现实需求的掣肘,而无法实现根本上的改变,即女性在社会劳动上的角色依旧是被动的状态。事实上,日本女性在劳动市场上始终处于不必要的“他者”地位。这导致日本女性时刻要为家庭和职业两个方面进行付出。
最后,政府和社会要为女性独立提供环境保障。日本政府积极推进“安倍女性经济学”,政策实施后女性就业率的确呈现上升趋势。但政府单方面鼓吹“女性重返职场”“女性活跃”,但另一方面迟迟没有完善儿童入托难的问题,致使日本女性很难积极地重返职场,这将进一步影响日本的结婚率、生育率。如果日本女性能够向男性一样,面对职场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她们对日本社会的贡献将是不言而喻的。
六、参考文献
[1] 王月婵.关于现代日本职业女性现状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2] 日本政府内阁.《男女共同参与白皮书》[S].日本政府内阁.2011
[3] 张家捷.《从日语中的女性用语看日本女性社会地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4] 谢新华,张宁.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相关研究:回顾与反思[A].山东女子学院学.2011
[5] 方海燕.二战后十年间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变迁——基于流行语的视角[A].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6] 黎莹.日本女性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分析[A].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 段云兰.试析当代日本女性修养与性别角色变化的关系[A].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10
[8] 于朔,陈然.日本女性政治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J].日本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