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在土地测绘行业领域内的应用更加广泛,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我国对土地资源的重视程度,还可以实时监测不同地区内各个部门对土地资源的生态化管理效果,以免出现生态用地被窜用等不良问题。在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全面配备硬件设备和软件信息资源,才能够快速整合各项传感数据信息资源,还可以提供更精准的基础数据信息。
1 土地测绘的技术方法
1.1 GPS差分定位技术
在农业和工业领域内,GPS差分定位技术是比较常用的土地测绘方法,其测量测绘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并不能动态操控和调整分辨率以及数据参数,回传到数据中心的关键数据结构类型比较单一,并不能提供多元化的基础数据信息。在应用GPS差分定位技术和设备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校对各项系统数据参数是否一致,并对各类基础测绘数据信息的合理范围进行详细界定,以免影响到农业与工业测量操作过程的可靠性和精准度。通过运用GPS差分定位技术,可以将各类地形信息和地理纬度进行进行及时整合,还可以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及时校对和修正本地地理信息资源库,并对土地资源的实际测绘测量操作结果进行多次核对,才能够保障农业和工业土地资源被合理利用。在操作GPS设备和校准仪器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硬件故障问题和人为操作误差问题,影响到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具体测绘分析结果。
1.2 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
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能够被广泛应用在各类土地测绘工程场景之中,还能够辅助国土资源调查人员构建完整的测量测绘网络,实现更加精准的生态化监测目标。但是在应用此类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合理配置飞行器的具体数量和飞行范围,以免出现土地测试网络交叉和重复等问题,还可以适应多种野外作业形式,比较适用于较为复杂的地理地形环境和位置。
1.3 遥感传感器技术
遥感传感器技术,比较适用于地质灾害监测体系中的土地测绘应用场景,还能够及时判断和识别分析各类地质灾害的具体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能够为我国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安全管理体系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信息。但在应用遥感传感器技术和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更换内置的电源和安全锁系统,以免出现设备外部和内部零件长期损耗等问题。遥感传感器设备能够根据独特的土壤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功能模式,对土地测绘人员的实际测量工作过程产生一定正面的影响,因此测量人员也可以选择不同功能模式和省电模式,以免传感器设备出现较多系统故障问题。在应用遥感传感器技术和设备资源的过程中,土地测量测绘人员需要及时调整设备的电磁波感应强度,并需要根据独特的土壤地质环境,配置节能高效的保护措施,以免被野外恶劣的自然环境所影响。在通过遥感传感器采集基础土地测绘数据信息的过程中,数据管理人员需要及时验证和分析接收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2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具体应用
2.1 无人机航空摄影
在无人机航空摄影工作正式开展前,通常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严格落实前期准备工作,深入了解与分析待监测区域的气候环境、地质条件等影响因素,结合现有信息技术手段统筹规划各项工作环节,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图纸中的航线设计完成拍摄工作。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积极强化无人驾驶飞行器的起降场地建设,充分满足无人机航空摄影工作的基本需求。在这项工作完毕后,还应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严格落实质量检查工作,确保航空摄影图像质量已达到相关要求,若未达到要求还需立即进行重飞或补飞,直至所拍摄的航空摄影图像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以此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2 像片控制测量
在开展像片控制测量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把控项目成图的具体要求,重点关注无人机航空摄影比例尺的设置,在六条基线之间的间隔点中合理配置像控点,严格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航线完成整个布点工作,充分满足无人机航空摄影工作的实际需求。此外,在像控点设置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易于保存、易于识别的位置布点。如花角台、斑马线、道路交叉口、平方房角等适合布点的区域。另外,除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服务平台外,在其他有网络的地方开展相关测量工作时,还可以借助网络PTK技术高效完成测量工作。
2.3 空中三角测量
在开展空中三角测量工作时,通常需要根据野外控制点将其进行加密处理,以此得到加密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信息。与此同时,为保证空中三角的测量工作的质量,相关工作人员还应严格落实原始无人机影像的矫正工作,对影像模糊的部分进行重点处理,从而有效提高影像的清晰度。另一方面,依托于空中三角测量软件校正处理后的图像时,还可以自动获得连接点和自由网平差,并及时删除残差较为严重的连接点,同时引入全新的连接点,有效保障了图像的精确度。在测点工作结束后,还应积极开展区域平差解算工作,科学衡量不同精度指标,最终获得高精度的空三加密成果。
2.4 DOM制作
在制作DOM模型时,应充分利用已达到要求的DEM数据、空三加密成果、畸变影像数据信息,构建集平面精度高、信息完整、无明显变形、分辨率准确、影像清晰度高等优点于一体的单模型。与此同时,在制作单模型DOM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无缝镶嵌技术完成镶嵌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式镶嵌前还应做好镶嵌线的检查工作,避免出现镶嵌线贯穿人工建筑的情况,否则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新编辑。另外,在实际镶嵌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利用单个影像的中心区域,避免模型不同的影像在重叠过程中出现虚化或重影等问题。在镶嵌工作完毕后,还应及时处理DOM模型,重点关注噪声、重影、色调等项目的处理,在提高影像清晰度的同时有效避免了扭曲、拉伸、错位等现象的发生,以此获得精确度高、满足各项基本需求的数字正射摄影成果,为后续土地勘界调查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理论方面的指导。
2.5 立体采集
在开展立体采集工作时,通常需要对模型中间部分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从而保证整个数据采集信息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模型误差。另外,对地物信息进行采集时,还应从地类信息、地名信息、管线信息、道路信息、建筑用地信息、水系信息以及耕地信息等方面着手进行完善。对于地貌信息,则需要集中在高程点、等高线等信息的采集。在立体采集工作完毕后,还需要及时检查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质量,确保最终的采集成果符合要求,使其图斑封闭、无搭接、无压盖、逻辑正确。
结语
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的优势和应用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新型技术手段,整体提高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质量。但当前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仍存在各种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大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应用的研究力度,从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相关经验,进一步推动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长海. 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研究[J]. 华北自然资源. 2019(01)
[2]陈仲明,蒋成文,周忠瑞,袁智华,刘羽茜. 浅析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