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航天科技工作者“四史”教育的思考
陈适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适,. 加强新时代航天科技工作者“四史”教育的思考[J]. 航空航天学报,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79.
摘要:
加强新时代航天科技工作者“四史”教育,是满足我党当前教育形式任务现实需求,顺应新时代科技人员思想和价值取向特点,保持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生机与活力的需要,是思想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不断融合结合、充实发展的实践抓手。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交织的大历史背景下,确保当前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历史观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召力的有力措施;是提升科技工作者创业、奉献精神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科技人员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航天科技工作者党史学习教育“四史”教育
DOI:10.12721/ccn.2024.157079
基金资助:

一、新时代航天科研单位开展“四史”教育的功能

(一)端正历史观点态度,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影响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际国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部分西方国家持续对我诋毁抹黑,历史虚无主义作为敌对势力的重要工具开始出现具象样态和存在方式,特别是对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相关伪命题和错误认识沉渣泛起。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极个别不良媒体、公知、大V,利用当前新兴阅读、娱乐方式,无据漫谈甚至主观杜撰拼凑有关“四史”的所谓“史实”及观点,充当了敌对势力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工具,极大地危害着青年科技工作者身心发展。这些错误思潮严重影响着青年科技工作者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弱化了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让科技工作者无法正确掌握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很容易在杂音中失去方向和动力,也就很难辨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进而难以全面科学地认识到党的历史功绩和执政地位。毋庸置疑,历史虚无主义是与“四史”史实和人民对党和祖国的热切情感背道而驰的,不管以何种面目、手段、行为示人,我们都要用一颗火眼金睛,来识别其主要以歪曲丑化、否定贬低党领导人民的历史来达到其险恶政治企图这一惯用伎俩,挖掘“四史”中的哲学道理和精神滋养,以加强“四史”学习研究来增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和坚定“四个自信”的底气,勇于用史实和事实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谎言,增强党百年历史方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健全思政教育体系,筑牢思想政治根基

航天科研单位历来重视对革命历史的教育和学习,这是航天科技工作者队伍保持思想纯洁性的优良传统,也是航天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之一。培养新时代航天科技工作者,就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视角,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把历史与理论相贯通,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拓展科技人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引导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指导现实。“四史”教育与传统思政教育具有极强的耦合性,将“四史”教育融入单位思政课,既是培养新时代航天科技工作者客观要求,也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内在需要。

(三)紧贴事业发展轨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航天科研单位“四史”教育开展过程中,各级施教者除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具体框架和历史过程向科技工作者系统授课外,将“两弹一星”史、载人航天史、中国航天发展史等与航天科研单位紧密相关的航天史深入挖掘整理。在做好相关历史教育的同时,更能让科技工作者设身处地的理解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将“四史”教育与单位政治文化氛围建设工作相结合,与单位优良传统教育相结合,增强航天科研单位文化氛围感染力,提升科研人员自觉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当前航天科研单位“四史”教育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未能深刻领悟当前形式下开展“四史”教育深刻意义

部分航天科研单位未能深刻领悟立足党的百年历史重大时刻,党在总结过往百年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大背景下,在全党、全国开展“四史”教育的重大意义。部分单位甚至将“四史”教育当做简单的阶段性活动,党委领导议教研教不及时、不深入、不主动。部分施教者只限于将下发的必读书目、文件材料对所属人员简单宣贯,没有结合科技工作者特点、单位历史深研深挖。配套活动单一,思考谋划不主动,未能将“四史”教育与党的百年庆祝活动紧密结合。教育效果检查、评估不够,未及时制定考核评价体系,教育实效性不强。

(二)教育整合不够,与常规思政教育配合度不高、融合度不深

在“四史”教育开展过程中,部分单位未能将“四史”学习教育与主题教育、单位日常教育整合起来。根据问卷调查普遍反应有以下三类问题:一是增加了科技工作者日常学习负担,消磨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二是不利于科技工作者通过学习建立系统的“四史”相关知识体系。三是教育时间安排上易出现冲突,部分活动及学习计划与其他大项活动不能有效联动,效果不强。

(三)教育力量偏弱,相关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机制不完善

当前“四史”教育力量主要为基层单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各单位未及时组织施教者进行“四史”教育相关培训,造成部分单位教育者对“四史”相关内容了解不多、学习不够、体会不深的问题;同时受限于单位条件,外请专家授课较少;本单位施教者送学不够。

三、加强新时代航天科研单位“四史”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思想引领,深刻领悟“四史”教育重要价值

注重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抓学习教育,始终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作为最重要、最严肃的政治任务和当前单位建设的头等大事,科学筹划、深研细谋。

在后续“四史”教育过程中,航天科研单位要认真贯彻习近平一系列重要指示,扭住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这个根本,特别是深刻领悟习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四史”学习与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紧密结合,用“四史”富矿厚植教育根基,用伟大建党精神丰富教育内涵,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引领创新、提升层次。

(二)紧贴航天科研单位历史文化和社会热点,突出“四史”教育针对性

坚持“组学首先研学”“带队首先带头”“领导首先领先”要求,突出学习党史这条主轴,抓住班子成员这个“龙头”,扭住科技工作者这个“大头”,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强势铺开。

航天发展史、先辈创业史是航天科研单位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教育力量,更易被科研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深入挖掘“四史”教育与中国航天发展史的关联部分,并运用于教育之中,一方面可以增强“四史”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航天发展史和先辈创业史的宣贯增强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和矢志航天的使命感。

(三)加强新时代航天科研单位“四史”教育力量建设

针对当前科研工作者队伍存在的理论掌握不深、授课技巧不足、工作思路不清等问题,组织定期集训,抓好办班集训,在单位总部开办夜校、外请专家、组织教育培训、制作相关微课等方式开展。在所属下级单位重点做好授课技巧、集中学习等相关教育训练工作的同时抓好送学外训,借助院校资源优势,与单位周边高等院校建立协作关系,分批安排优秀骨干跟岗见学,接受系统学习,完善知识结构,积累阅历经验。建立“四史”授课考评的机制,按照不同层次,开展对应的试讲试教工作,做好教案评议、审定,成立课程考评组,遴选出一批精品课,做好精品课表彰激励机制。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