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我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来的伟大斗争中创造出来的一笔珍贵的思想遗产,也是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伟大思想的鲜活教材。在新时代,新时代下,开展初中阶段的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的理想信仰、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要注重的是“在实际的语文使用环境中,通过主动的语文活动,积累和建构起的”,是一种“文化自信”和“语文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全面反映。中国独特的“红色”,孕育于革命战争年代,具有深厚的革命思想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既是尊重历史,也是培育青少年爱国情怀的一种途径。在基础教育时期,《中国共产党宣言》收录了许多关于“红色文化”的选文,其中,初中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有31部;除了课本以外,其他各学段的教科书也都有相应的“红色经典”读物,比如八年级学生要求学生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
一、 初中语文教学与红色文化教育融合中面临的现实难题
1.初中语文教育中的“红色文化”渗透不深
在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方面,语文课程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过去的几年里,语文教育领域在进行红色文化的实践中,也积累了比较丰厚的经验。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才能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时期的特征,对“红色文化”进行有效地继承,才能将这一丰厚的“红色文化”与现行的语文教学相结合,这是当前语文教育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时期,语文教育应该抓住各种红色资源,多样的课堂改革,丰富的课外实践。将课堂内和课外的语文教育材料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进行革新。
2.初中生的“红色文化”身份的危机
初中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容易被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所感染,通过对他们的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使他们对这些不良的意识形态文化产生一种积极的抵抗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从目前的初中生的思想现状出发,采用了一种采访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有一些初中生受到了诸如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等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与其所传递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等精神相抵触,使得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认可度较低,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红色文化”的危机。
二、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语文课堂的战略
1.对教科书进行深度发掘,发掘红色要素
教科书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基础,其中蕴含了许多名家著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仔细审视初中语文教科书,就会发觉它所蕴含的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果我们善于发掘和利用,就会变成我们的“好帮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材料进行深层次的发掘,发掘红色文化的要素,把红色文化融入语文知识当中,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这样,就可以让语文的课程变得更为充实,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真正地进入到了语文课堂之中,在累积了语文知识与技巧的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影响和影响,感受到了一种爱国之心,从而有了一种崇高的理想。比如,在上《老山界》这一课时,作者从一位“红军”的视角出发,将“红军”路上的艰难与感人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很明显,这篇文章展现了红军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中所展现出来的坚韧的毅力和乐观的革命信念,这是一种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是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很好的载体。在教学中,可以从这方面着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向同学们播放有关红军长征的照片、录像、老山的地图、录像等,来讲述红军的历史与历程。在直观、形象的画面帮助下,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体会到了长征精神和红色精神的浓厚氛围,并在内心深处种下了一种百折不挠、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
2.创造良好的气氛,形成一股学习的热潮
环境对一个人有很大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周围的环境和他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语文课堂,可以从创设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出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比如,在楼道里设立了一个红色的宣传板,展示了几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故事;在下课的时候,要充分运用学校的电台,播放音乐,优美的歌曲,传播红色文化;将革命英雄的画像和语录挂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举办红色演讲比赛、红色作文竞赛、红色诗歌朗诵会等多种形式的学校文化活动,并设立适当的奖励,激发同学们的参加热情。为了在各种比赛中“脱颖而出”,同学们都要提前搜集相关的材料,信息。在这一点上,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促进他们的良性互动,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其中,在学习和使用这些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为学生营造浓郁的红色气氛,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熏陶,净化学生的心灵,实现环境育人和物化育人的效果。
3.开展语文教学,扩大“红色阵地”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语文技能,推动他们的长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把红色文化渗透进去,使学生的素质和思维都得到全面地发展。一是通过看电影和电视来锻炼自己的文字功底。可以让同学们一起去看一些高质量的红色电影,比如《太行山上》,这部电影是关于朱德同志带领新组建的三大主力师北上黄河创建太行山根据地的。电影结束后,同学们被请写出自己的感想和感受。其次,加强对红色文学作品的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扩大同学们的眼界,扩大他们的知识,在课程规定的基础上,老师们也可以增加一些红色的经典,让他们在业余的时候去看。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程序:①集体建议;③组织读书研讨活动,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同学们向同学们介绍了很多红色名著,最后选出了《青春之歌》《呐喊》《红岩》《复活》等作品,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阅读习惯,选择两部作品,并在课余的时候,进行阅读。
结语:
把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既是老师的一种责任,也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弘扬红色精神的必然选择。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坚持知行统一,显性与隐性并重的两大原则,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渗透着红色文化元素,让学生把爱国主义的红色基因铭刻在大脑里,让他们能够传承红色基因。
参考文献
[1]尹鸿儒.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考试周刊,2020(A0):45-46.
[2]周东.试谈红色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J].文教资料,2019(6):32-33.
[3]谢涛.统编本初中语文红色文学作品阅读支架建构研究[J].初中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0):17-18.
[4]蔺姝红.红色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阿拉尔:塔里木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