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自然科学课程中的方法研究
司晓丽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司晓丽 ,. 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自然科学课程中的方法研究 [J]. 交叉科学研究,2023.11. DOI:10.12721/ccn.2023.157054.
摘要:
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里面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 我们根据学院自身实际出发以及社会的发展需要提出了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技工类)开展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提高的研究,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然科学
DOI:10.12721/ccn.2023.157054
基金资助:

一.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涵义

创新能力是在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创造能力。当然,创新不是灵感和灵光一现的作用,是人与技术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有着明确而强烈的客观规律。

实践能力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际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汇总资料、提出问题,体验实践、分析问题;思维参与、解决问题;发展提高、交流成果。也就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知识从而运用到生活中来完成,实现将理论知识升华至实践。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认为,对事物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也就愈强烈。结合实际案例恰当,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本学科兴趣才能得到提高。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自然科学实验与小玩具制作的技能,提升学生幼儿园科学教育能力,积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践经验,从而为将来进入幼儿园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自然科学中的运用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并在社会实践中有目的地利用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和服务社会。通过介绍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解释自然科学问题与现象、趣味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等环节,形成以问题为中心、幼教特色鲜明的专业基础课,同时设置了“小玩具制作和小魔术”,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入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科学、合理的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教学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淄博市技师学院现代服务系学前教学部,拥有江北地区最现代的现代服务实训中心,实习实训设备齐全,师资管理团队专业,全新现代多媒体教室36个,高配置电脑机房4个,电钢琴实训室4个,舞蹈实训室5个,幼儿活动实训室2个,幼儿手工实训室2个,实训条件居全省前列,能够满足现有专业全方位的“一体化”教育教学。依托优秀平台,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本人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结合课程任务 ,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照教学大纲及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运用创新教育思想、结构课程、拓补图等模式以任务驱动方式为主,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步骤如下:(1)布置任务:由学习过程体验认识“不倒翁”的科学实验为例,从组织教学,导入,新授内容几个环节开始,教师根据所学内容,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或思考问题,再猜想设计操作实验或器具,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物理表象及构架图。(2)演示分析任务:分组讨论每个同学的具体任务,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制作。制作过程中注意团队合作,协调精神,创新与实践能力充分得到发挥。(3)总结归纳:让学生陈述表达“不倒翁”为何不倒的结论、原理、方法。(4)“教师点评”,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及个人。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教师在任务驱动下并适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原型启发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类比联想法等等),组织、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及思维和方法获得发展和提高。

(二)开创与自然科学相关实验室,分层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创建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自然科学实验室”,组织好课堂教学,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选拔优秀学生,分层练习,使其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增强自信心,更好挖掘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根据布置任务,充分发挥自然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自然科学本着自身学科特点,有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实验教学以及本身学科特点,增设平衡玩具、曲轴玩具、电磁玩具、魔瓶、种子发芽装置等,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得到切实的培养。

(四)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新活动

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自然科学课程中的方法研究

本课程研究方法是多样的,对于技工类院校来说,最切合实际的就是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一)行动研究法   是适合在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将实际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密切相连。在自然科学课程中要求组织教师和学生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以某个班级为实例,研究来自自身成长与创新型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最佳结合点,结合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师生双方共同寻找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将知识、能力、思维融为一体,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幼儿园科学教育能力,积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践经验,从而为将来进入幼儿园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考察了解情况后直接获取相关材料,然后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调查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科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能运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一是调查研究本课程创新与实践教育现状和发展可行性,让教育的目标和操作符合实际,既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考虑升学的压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各方面的顺利成长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调查研究学校和教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展创新教育的成果,总结新经验、新方法,为以后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总结有效经验,以便以后高效率开展工作。引入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科学、合理的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教学能力。

(三)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从多角度开展对创新教育资料的比较研究,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和经验,找出新的生长点。如借鉴国内国外其他同类的技工类院校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自然科学课程中的方法研究的成果及经验,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验方法,从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除此之外,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有科学实验法、数学方法、系统科学等方法。

总之,在自然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始终,竭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给学生充分创新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创新能力之花在自然科学实践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万晓宇主编 2020年8月第二版

2.《创业能力训练教程》  教育科学出版社  夏鲁青主编 2021年2月第一版

3.《创新创业实践与能力开发》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蒋雯主编 2017年12月

作者简介:

司晓丽,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生于1979-11,工作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单位邮编:255000职称:讲师  本科学历 研究方向:技工院校教育中的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