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机械加工设备,作为航天工业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对于这种高精度、高复杂度的设备来说,维修保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更是决定设备性能和寿命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航天机械加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往往面临诸多问题,如:常见故障处理不当、维修保养流程不顺畅、技术和材料更新缓慢等。这些问题无疑会对设备的稳定运行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生产效率降低。因此,对这些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保养,解决故障问题,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是当前航天工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航天机械加工设备的常见故障
航天机械加工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故障,这些故障大致可以分为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两大类。对于机械故障,典型的例子包括轴承磨损、齿轮疲劳、链条拉伸等。轴承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磨损,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换,可能导致设备精度下降,甚至出现停机的情况。齿轮疲劳和链条拉伸同样会影响设备的运行精度和稳定性。电气故障则可能包括电机故障、传感器失效、控制系统故障等。一旦电机出现故障,可能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甚至无法运行。传感器是机械设备中的“感觉器官”,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反馈,一旦传感器失效,设备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控制系统是机械设备的“大脑”,负责对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和调整,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2航天机械加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其问题
航天机械加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存在多种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生产质量。一方面,现行的维修保养策略往往是等待设备出现故障后再进行维修,这种被动式的维修方式会导致设备出现突发停机,影响生产进度。另一方面,预防性维护和定期检查的执行力度并不足,导致一些可以预防的故障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在维修保养管理方面,设备维护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参差不齐,可能会影响到维修保养的效果。其次,设备的维护记录和故障历史记录不完善,使得设备的维护工作无法得到科学的指导和参考。最后,设备的保养工作往往只侧重于硬件部分,忽视了对软件系统,特别是控制系统的维护。目前,航天机械加工设备的维修工作往往依赖于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技术支持,缺乏自主的维修技术和能力。此外,一些高新技术,如故障诊断技术、远程监控技术在设备维修中的应用还不广泛,使得设备维修工作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提高维修效率和效果。此外,航天机械加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还面临着资源配备的问题。一方面,设备维护需要大量的零部件和材料,但是这些资源的采购和管理往往存在问题。另一方面,设备维护也需要足够的人力,但是当前的设备维护人员配置可能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3航天机械加工设备维修保养的优化措施
3.1预防性维护与定期检查
预防性维护与定期检查是航天机械加工设备维护保养的两个重要方面。预防性维护主要目标在于通过预先的维护活动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这些活动通常包括定期更换磨损部件、清理和润滑机械部件、检查电气设备等。定期检查则着重于定期对设备的各个部位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目标在于及时发现并修复设备的隐患,从而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定期检查的频率及内容取决于设备的使用情况和重要性,使用频率高或设备重要性大的设备往往需要进行更频繁和详尽的检查。实施预防性维护与定期检查的过程需要精细的计划和严格的执行。这个计划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设备的重要性以及维护的资源和成本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设备维护人员具备高技能,掌握充足的设备知识,以便有效地进行设备维护与检查。
3.2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的运用
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是现代设备维护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故障诊断主要是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确定故障的位置和原因,有利于及时准确地排除故障。而故障预测则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预测设备可能出现故障的时间和原因,有利于提前进行维护,避免故障的发生。在航天机械加工设备的维护中,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通过对设备的振动、温度、噪声等参数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进行故障预测。另外,通过采集设备的故障历史数据,建立故障模型,也可以有效地进行故障预测。
3.3采用新的维修技术和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维修技术和材料,积极研究和使用这些新的维修技术和材料,有利于提高航天机械加工设备的维护效率和效果。远程诊断技术能够实现远程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并远程指导设备维护人员进行故障排除,这种技术特别适合于设备分布广泛,维护资源有限的情况。增材制造技术,也就是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制造出设备的零部件,用于设备的修复,这种技术特别适合于零部件供应困难,或者零部件形状复杂的情况。新型润滑材料,如纳米润滑材料、高温润滑材料等,可以提高设备的润滑效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这种材料特别适合于工作条件苛刻,常规润滑材料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
3.4实现设备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
设备信息化主要是指通过采集和分析设备的运行数据,获取设备的实时状态和运行状况。设备信息化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的各项运行参数,如温度、振动、噪声等,然后通过网络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获取设备的实时状态,发现设备的异常,预测设备的故障,从而实现设备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智能化管理则是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设备的高效、智能化的管理。设备智能化管理则需要运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设备的高效、智能化的管理。例如,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大量的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设备运行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实现设备的优化管理。
3.5 提升设备运维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为了提升设备运维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提供专业的培训。通过定期的培训,可以帮助设备运维人员掌握新的设备知识,新的维护技术,新的管理方法等。二是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如图书、网络课程、专家讲座等,可以鼓励设备运维人员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三是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通过设置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丰富的晋升机会,提供各种形式的奖励,可以激励设备运维人员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航天机械加工设备维修保养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设备运维人员技能为目标,不断优化航天机械加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为航天工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设备保障。
参考文献:
[1] 姜会菊. 航空机械设备检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1(1):2.
[2] 施梅健. 航空机械加工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优化措施[J]. 幸福生活指南, 2018(28):1.
[3] 范国军. 关于航空机械设备检修存在的问题分析[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