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我国一直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电力供应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因此作为电力企业来说,要注重自身电力供应水平的提升,从而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然而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中会受到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无法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导致人们用电的稳定性无法实现。因此电力企业要充分重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随着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了先进电子信息技术,并且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也逐步得以实现,有效保证了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充分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利保证。
1.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
所谓电子信息技术,就是在获取信号后对其进行运算和分析,通过相应指令来进行设备的控制。在我国电力自动化系统发展过程中,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今其应用范围已经初具规模。电子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与如今网络技术充分结合,能够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输,进而实现远距离的设备控制功能,也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重要条件所在。除此之外,电子信息技术能够高效的接受和利用数字信号,并且数字信号具有较高的传播速度,因此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大大提升了其反应速度和控制速度。另外,在电力系统控制过程中,涉及到各种设备仪器和多方面的操作,因此通常来说系统都较为复杂,这就大大提高了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而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电力系统中的操作步骤,使得其操作的复杂化得以降低,因此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为宽松起来,并且有利于减少操作错误率。除此之外,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闭环控制发电厂的效果,使得发电厂的能源利用率有所提高,一方面使得资源节约效果提升,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环保增收的目标。以上便是电子信息技术对于电力系统建设的优势所在。
2.电力系统中有关电子设备
2.1硬件设备
电子信息技术所涉及的硬件设备功能在于收集和调度信息,是当前发展阶段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的自动化智能设备。由于电子信息设备自身的影响,设备之间具有较高的数据共享水平,同时这也是对参数进行调整的重要保障。通过先进信息采集设备能够有效的采集开关设备以及继电器等设备的实际运行信息,同时第一时间将信息向监控系统进行传递,以调节指令作为核心来调控系统中各项实际运行参数,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实现了自动化特性。当前在远程通道和终端设备中已经广泛的应用了电子信息硬件设备,为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充分保障。
2.2 电子信息系统
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软件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形成是以管理者的实际需求为基础的,在内部子系统中具有相对较多的类型,最典型的就是信息收集系统和管理系统等。结合系统中配套的管理系统,可以使得自动化水平有效提高。例如在能量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科学的分配电力系统电能,在操作时采集和记录相应的信息。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取各方面的信息需求,并将相应的信息传输给监控系统,当监控系统接收到信息后对其加以分析和处理,第一时间发现运行异常和问题,并且进行相应的修改,通过电网软件加以记录。
3.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3.1电气调度自动化
在电气调度自动化工作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初具规模,并且现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成果。例如当前使用非常广泛的现场总线、无线网络和控制软件,除此之外还有具有信号、保护以及控制等功能的电气集中控制器,都是电子信息技术与电力系统的结合成果,并且当前已经产生了众多的相关技术产品。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电力调度设备主要包括继电保护装置和无功功率控制装置,而在系统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后,这些装置的功能都可以通过网络的连接来加以实现,实现设备资源与数据的有效连接和及时反馈,进而使数据的自动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为变电站的管理工作提供较大的便利。除此之外,还有变电站中故障定位的自动化设备,为维修人员的故障维修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有效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3.2配电网的整体管理
配电网的整体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先进技术,除了电子信息技术外,还有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配电技术等等。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管理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采用离线和在线相结合的方式来加以管理,加强配电网运行的经济、安全和高效性能,实现电网运行的综合性保障。而对于电网建设工作,主要涉及到变压器、架空线以及电缆,关系着电网的整体发展。在传统电网管理中主要通过人工来进行网络分配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网的发展,电力系统配电网络工作中应用大量的分布式电源,促进了电网的实际发展。在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配电网电子信息主要在测绘自动化、馈线自动化、信息分析自动化、设备管理自动化等方面得以应用,使得配电网整体自动化程度有所提高,保障能源高效利用率。
3.3变电站自动化管理
现阶段我国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政策一定程度上为电网发展取得了空间,并且在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研究努力下,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十分迅速和高效。当前阶段,我国电力系统中要依赖计算机的智能化建设来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不断提高计算机接口的审查力度,从而使人工检测时间缩减,特别是在数据检测存在困难的地区中作用更加明显。另外,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应用中,可以将传统的继电保护设备和相关仪表通过自动化设备来加以取代,从而保障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总而言之,当前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其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
4.进一步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建议
虽然电子信息技术在当前电力系统中应用有限,但是未来阶段电气自动化一定会凭借电子信息技术而取得更大突破。在应用中,要注意结合其他先进技术,来将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升级,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在当前阶段电子信息的终端技术在企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企业制造系统和电气系统的连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使得客户不同需求得以满足,另一方面使得产品研发工作有了更高保障。在工业生产中,操作系统性能是决定其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保障和前提在于系统性能的好坏。因此要不断对系统进行创新和改善,保证系统性能,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对于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作用也更加凸显出来,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更加重视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其更好的为电力系统服务,从而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电,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国宾.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有效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2):160-161.
[2]陈国建,陈庆,苏啸天.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2):127[2019-03-15].
[3]邬念.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7(03):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