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管理中应用价值分析
谭秀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谭秀红,. 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管理中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儿科杂志,2023.10. DOI:10.12721/ccn.2023.157099.
摘要:
探讨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12月-2023年3月21例腹腔镜手术患者,腹腔镜均来源于消毒供应中心,在此期间,均实施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分析使用后,腹腔镜器械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以及患者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经分析,21例患者当中,均无出现因腹腔镜器械感染的情况,且腹腔镜器械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管理中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管理应用价值
DOI:10.12721/ccn.2023.157099
基金资助: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职责是对医院中反复使用的器械进行回收、清洗、消毒、包装、发放等,它的工作品质的好坏对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最近几年,由于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导致了腹腔镜器械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这也导致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负荷越来越大,如果消毒灭菌不符合标准,就会导致器械表面还会有残余的细菌存在,这会对器械的使用安全性造成很大的威胁,严重的还会导致医院内的交叉感染[1-2]。与此同时,一些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对器械进行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不足,会导致腔镜器械丢失、损坏、存放杂乱无章等情况,从而对器械的标准和使用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3]。数字化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科学有效地对腔镜器械进行识别管理,实时监控、规范腔镜器械使用、清洗消毒、保养等流程,提高腔镜器械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对于腔镜器械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将我院2020年12月-2023年3月21例腹腔镜手术患者,腹腔镜均来源于消毒供应中心,在此期间,均实施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分析使用后,腹腔镜器械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以及患者感染发生率情况,了解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管理中应用价值。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0年12月-2023年3月21例腹腔镜手术患者,腹腔镜均来源于消毒供应中心,在此期间,均实施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分析使用后,腹腔镜器械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以及患者感染发生率情况。男7:女14。最小6岁,最大70岁。

1.2方法

以往的常规工作流程是:按照流程展开消毒灭菌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对腔镜器械的回收、使用情况信息登记、清洗消毒、保养、包装等,并根据科室需求及时间将其送出。与此同时,要经常对腹腔镜器械的品质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有损伤,要标记损伤位置,并及时报告;严格遵守相关程序,对腹腔镜器械的取用、清洁、消毒等进行检查,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技术操作规程,一周检查一次。

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为:(1)建立团队;具体包括护士长(组长)、手术室护士、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他们主要负责腔镜的管理、腔镜器械的交接、清洗、消毒、检查等工作,并对器械消毒管理进行培训,在培训合格后方可入组进行操作。(2)健全腹腔镜器械取用系统及管理系统。①取回:先将腹腔镜器械编号,每个器械有自己的编号,用标签记录器械的基本资料,并在器械上贴上不同色彩的标签,以便于区别于各专业,并粘贴在器械的外包装上,由管理员取回后,再在电脑上注册,注册资料会被自动输入电脑。与此同时,还将仪器的原始数据输入到电脑系统,这样在仪器出现故障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这些数据,对仪器进行更新,并且,还可以把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制作成一张图纸(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用彩色的笔进行标注),将制作好的图纸粘贴在仪器和器材上,以降低仪器在准备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几率。②监管:在器械收货后,利用 PDA系统对其进行扫描,利用信息技术对其出库、使用、清洗、消毒、包装等进行跟踪,并对其在使用前、后的操作规范进行监测,实现对外科医师在使用过程中的全程监管,对术中不规范操作的人员予以引导和纠正。(3)器械的常规维护与器械的合理配置。每周组织专家到消毒供给中心检查并维护贵重精密器械,每月与器械制造商的公司技术人员联络,对腹腔镜器械进行维修,并对器械的性能进行评价;在计算机系统中,可以将各种腔镜使用信息注册到电脑系统中,让电脑对各种按照腔镜器械的使用频率展开分析。如果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器械,可以以医院的具体需要为依据,增加采购的数量,这样就可以避免器械被长期占用。(4)制定腹腔镜器械的清洁、灭菌程序;在术前,对器械进行清点,并在术后对器械的操作和使用进行详细的记录,之后,由有关人员根据腹腔镜、器械及附件的污染程度,对其进行清洁和预处理;根据腹腔镜、仪器的精度和材料的耐热性和耐湿性对其进行了分类;并且按照器械和附件的结构和拆卸情况等进行合适的归类,将器械拆卸到最小的单元,放在一个特殊的密纹清洗篮中,浸泡3到5分钟,之后在底部进行擦洗或者刷洗,能够进行超声波清洁的器械和附件,就用超声波清洗器进行清洗,医院里用新华牌的减压煮沸器进行超声波清洁,之后进行漂洗、漂洗、消毒、干燥(带管腔的器械是用高压水枪对管腔进行冲洗)。烘干质量检验通过后,进行检验和封装,消毒待用,同时将有关的操作步骤上载到电脑中进行自我检测。

1.3观察指标

分析使用后,腹腔镜器械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以及患者感染发生率情况。

1.4数据统计

使用 SPSS20.0统计软件,对这些数据展开了分析。

2结果

经分析,21例患者当中,均无出现因腹腔镜器械感染的情况,且腹腔镜器械未出现不良事件。

3讨论

腹腔镜器械是开展微创手术的关键器械,近年来,随着“微创”概念的普及,其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多,但其清洁、消毒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在对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管理的过程中,因为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技术操作上存在着差别,再加上管理流程繁琐、工作量大等因素,导致了器械管理质量不高,从而对器械的安全性产生了影响[4]。然而,目前国内外对腹腔镜器械的灭菌过程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规范,容易造成腹腔镜器械的灭菌不彻底,从而加大了腹腔镜器械的感染风险,并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5-6]

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是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通过计算机系统对腔镜器械的领取、使用操作流程、交接、清洗、消毒等各项措施进行标准化管理,以保证器械正常使用,保证患者医疗安全。本试验的结果表明,经分析,21例患者当中,均无出现因腹腔镜器械感染的情况,且腹腔镜器械未出现不良事件。结果表明,在腹腔镜器械消毒过程中,采用数字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腹腔镜器械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从而提升腹腔镜器械的消毒管理水平,是值得推广的。究其原因,是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下,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腔镜器械管理技能操作进行相关培训,可以保证各项管理措施更有规范化,减少器械清洗、消毒、使用中的人为故障,减少腔镜器械的损耗,降低医疗成本。采用了对器械进行编码的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对不同的器械进行科学的分类,让领取者可以快速地识别并准确地领取。与此同时,还可以将领取者的信息自动地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这样可以帮助及时地查询和核对有关的信息,降低了器械准备错误的发生[7-8]。推行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器械进行科学有效的记录,便于对其进行区别管理,便于对器械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养,并通过信息化技术实时监控器械出库使用,可规范腔镜器械的使用流程,提高腔镜的使用寿命,确保器械的工作状态。加强对腹腔镜器械的管理与维护,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疼痛,增加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清洗消毒流程和清洗效果,可以对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流程展开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保证腔镜器械回收、清洗、消毒、包装、发放等各项流程更具标准化,从而提升腔镜器械消毒管理的质量[9-10]。如果要提升腔镜器械消毒管理的质量,可以保证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从而减少器械使用的安全风险,这对腔镜手术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还可以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患者的痛苦。实施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各类腔镜器械的使用频率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购买器械,可以确保腔镜器械的正常使用和供应。此外,还可以根据计算机系统所登记的腔镜器械信息,对损坏的器械进行及时补充,在提升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消毒管理质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1-12]

因此,本研究提出的数字护理管理模式,可以降低腹腔镜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腹腔镜器械的使用品质,为腹腔镜器械的使用及手术安全提供依据。腔镜器械的管理中,在日常操作中,若存在某些疏忽,极易影响腔镜器械的安全。为了提升管理效能,通过数字化护理管理,可促使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减少,腔镜器械的管理效能增强,突显了数字化模式下工作效能的制度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张文静. PDCA循环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2,34(22):133-135.

[2]裴晓英. 手术器械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中的运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22,35(04):43-45.

[3]冯春月,晁乐研,赵杰,吴淑贞. CDIO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34):6516-6519.

[4]刘晓,徐静侠,耿慧. 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9):127-130.

[5]王承兰,沈星烨,张玉娟. 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对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08):190-192.

[6]杨玲. 不同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的改善效果比较[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03):173-175.

[7]钟秋丽. 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5):192+194.

[8]张琦,王漫. PDCA循环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378-379.

[9]范瑞娟,谭远琼,程秀娥,谭丽娜,黄玉洁. 团队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20,37(04):313-315.

[10]钟桂萍. 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08):1124-1126.

[11]赵小玲. 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2):111-112.

[12]张春霞,何争君,孙晓,汪艳敏. 情感激励护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0):78+1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