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脑血管疾病。脑梗塞引起的脑损伤,会导致多种功能障碍的形成,患者无法正常行走、说话以及吞咽食物,并会因此产生负性情绪[1]。脑梗塞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应该关注其各种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了更好的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帮助其尽早摆脱各种功能障碍的困扰,需要通过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负性情绪的影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2]。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护理需求,在最佳的最佳激励时机,应用合适的激励方法,对于安抚情绪、调整心态有着良好的作用,进而引导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各项康复护理工作,有效提高康复效果,改善其预后[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脑梗塞患者的基本资料见表1。
表1脑出血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
通过症状、体征监测,评估脑梗塞患者的健康状况。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用药期间的症状、体征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具体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合理安排日常饮食,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针对脑梗塞患者的各种功能障碍,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1.2.2观察组(时效性激励护理+常规护理)
(1)制定护理方案:通过心理评估,了解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制定时效性激励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具有时效性的护理目标,并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准备好相应的奖励。
(2)激励措施:在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的过程中,在达成期望护理结果时,能够及时给予奖励。在功能康复训练中,针对患者的进步,需要给予言语鼓励。增加患者对于康复的信心,并保持愉悦的心情。患者能够做到按时、按量用药,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指导,及时给予言语激励,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遵医行为。以遵医行为良好、预后优良的患者作为榜样,用于激励患者,使患者自觉、主动的配合护理措施。
2结果
2.1负性情绪
表2负性情绪评价[(x̄±s),分]
2.2创伤后成长
表3创伤后成长情况评价[(x̄±s),分]
2.3神经功能与生活活动能力
表4神经功能与生活活动能力评价[(x̄±s),分]
3讨论
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可以达到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对于消除负性情绪、修复神经功能损伤有着积极的影响[4]。时效性激励护理的开展,能够达到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作用[5]。在护理过程中,当患者达成各个时效性护理目标后,及时提供激励,能够增加患者对于康复治疗、功能锻炼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快其病情康复,同时可以改善其精神状态[6]。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的时效性激励护理,可以改善其身心状态,促进其创伤后成长以及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张芳芳,彭芬,尹俊锋. 时效性激励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研究,2023,31(6):174-176.
[2]张芳. 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2023,24(3):100-103.
[3]薛艳玲. 时效性激励护理联合人本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韧性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 临床研究,2022,30(1):155-159.
[4]陈香玉,钱倩云. 激励式时效性护理在改善脑梗死早期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中作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2,43(24):2380-2383.
[5]陈云亭. 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3):220.
[6]闫喜芝. 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424-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