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措施分析
毕芳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毕芳桢,. 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措施分析[J]. 冶金学报,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16.
摘要:
水工环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泥石流、地震、山体滑坡等,危险性极高,发生事故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并且很多安全问题容易被忽视,为提高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的重视,开展一系列危险性评估与措施分析势在必行。本文将从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分析两大方面进行进行探讨。
关键词: 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措施
DOI:10.12721/ccn.2023.157016
基金资助:

前言:

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矿产需求也日益增多,为不断满足发展需求 ,就需要不断地展开矿山开采。然而,在开采的过程中保证安全是首要任务,这就需要对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有一定的了解,危险性及时评估以及做好各项防治措施。

一、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一)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级别划分

近年来,地质灾害类型受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复杂和多样化,主要包括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地裂缝等。根据各自的特点将其危险性划分为高、中、低、无四个危险灾害级别,为确保矿山工人施工时方便区分这四个级别,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绿色代表从高到无危险灾害级别,给予工人有效提醒,也是对危险灾害的有效预防。红色区域表示该区域是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禁止工人在此范围内进行矿工开采,并及时远离,采取对应的治理措施 ,预防灾害进一步扩大范围[1]。橙色区域代表相对高发地区,通过实地勘察得出,这部分区域辐射面积大。黄色区域表示比前两种区域危险性小,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低,但会受到矿山施工设备影响,对于工人造成一定的危险。绿色区域表示不会发生地质灾害,即使发生灾害,对工人安全、周围环境等影响不大。

(二)人才设备不断完善评估体系

地质灾害一但发生,必然会对国家和人们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对勘察技术落后的地区,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工人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来应对各项地质灾害。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开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而有些地区由于评估设备的落后、技术人员知识的薄弱等容易造成评估结果的偏差,可见,开采的技术人员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需配备专业的技术设备,才能让开采更安全、更顺利。专业的勘测设备,能够识别更微弱的探测信号,提高预测地质灾害的精准范围,对建筑与地裂缝之间的距离进行更加准确的测量,避免灾害的发生,减少很多安全隐患,也能够让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如虎添翼,安全顺利地进行开采工作。因此,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离不开掌握先进技术综合人才,更离不开先进设备做辅助。

(三)多维度分析地质环境科学合理评估

在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深入矿区实地考察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 技术人员携带先进设备来到现场,可以对矿区环境展开详细的了解,得到精准的数据并记录下来,能够确定风险等级、分析现场主要灾害因素等很多资料作为重要的风险评估参考数据。基础的现场评估以后,相关工作人员可将得到的数据与一些参考指标做比较,科学合理地评估风险等级。除此之外,为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还可以与专业机构合作,运用各种专业设备与方法对矿区整体环境进行评估,得到更加专业全面的评估数据。例如,在对某一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进行评估时,可设置专业机构监测点,由专业人员进行数据检测,将得到的数据全面整体分析,指定合理安全的施工方案,为开采工作保驾护航。

二、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分析

(一)合理科学开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矿山开采有时就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破坏。如果没有科学合理地开采,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周围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如何专业合理科学地开采势在必行。首先,需要专业团队,就需要专业人员来指导,对开采工人进行相关培训;其次,对矿山整体有全面的分析,尽量减少破坏周围环境的前提下,展开开采,施工后能够很好的恢复原本的环境。开采时遇到的地理环境各不相同,甚至繁多复杂,针对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防止措施。除此之外,对矿山的了解一定要深入,像破坏程度、对周围环境有哪些影响、产生的后果等信息,需要全面收集与分析,在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综合方案。最后,矿产资源不是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在开采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不可过渡开采,造成资源枯竭。总之,开采过程一定科学合理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操作规范化[2]。 

(三)监测防范要到位

在开采的过程中,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在工作过程中,采取严格的监督监管,保证所有的程序都符合国家安全施工标准;第二,对一些地质灾害高发区,建立完备的预警监测系统,采用警示牌人为干预,给开采人员和周围居民提供明显的警示;第三,引进先进的设备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根据以往灾害发生的规律,进行防治监测;第四,在施工过程务必环环相扣,把每一个环节细化,进行严格的人工审查,对所有防治措施进行监管,确保工人安全顺利地施工,减少自然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地质灾害复杂多变,依据勘察结果设计科学合理的防御措施,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把每一处细节落实到位。

(三)因地制宜方法各异

不同的地质灾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例如地震,从自然界动物的异常察觉预感地震的来临以外,通常都是通过专业仪器获取震前信号,发出地震预警信号,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另外,大力宣传地震应急常识,提高公众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伤亡。像地裂缝,注意防治措施是及时躲避,运用检测设备精准测量地裂缝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处理特殊地基等。对于微裂缝灾害,要及时疏散居民,加强巡查和管理。像地面塌陷起因尤其复杂,具有周期性、连续性的特征,防治工作必须先行。建筑物开裂、地面坍塌等都有前期预兆,应及时建立地面监测系统,发生灾害后进行修正填补。

总结

总之,在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之前,首先要对水工环地质灾害了如指掌,做好基础数据现场勘察,其次先进设备的引进和培养专业综合型人才必不可少。科学合理地制定开采方案,保护环境放心上,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各种防治措施综合运用,加大地质灾害的宣传工作,提高防范意识,最大程度地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任涛.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措施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21(07):237-238.

[2]王志虎.甘肃碧口地区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措施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20(04):227-22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