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中,静脉输液是较为常用的给药方法,相比口服用药有更高的治疗效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患儿静脉输液期间极有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良事件,如针头脱落、反复穿刺、纠纷等,将会给患儿造成一定损害。目前,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应积极加强风险管理,实施更具科学性、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新理念、新模式,将其用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能够基于患儿静脉输液期间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常见不良事件,并针对具体不良事件采取风险防范对策,以帮助提高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展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共计选取78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是儿科门诊收治。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将78例患儿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9例,具体包括41例男性、37例女性,年龄范围0~11岁,平均(3.14±1.63)岁。
1.2 方法
在对照组内实施常规护理,患儿静脉输液期间,护理人员应定时巡视,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问题。
观察组中需实施系统化护理风险管理。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鉴于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特殊性,在静脉输液调配中心(PIVAS)中应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对儿科门诊患儿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小组应由若干具备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并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常见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具体影响因素,制定优化对策。②定期培训:护士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参与者、实施者,其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水平。针对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工作,应重视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尤其是穿刺熟练度、沟通能力及应急处理能力,而且需定期或不定期考核,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将其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应用。③常见风险处理: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液体渗出、针头脱落、感染、给药错误是常见情况。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处理[1]。首先,对于液体渗出情况,一般是因患儿活动或针头位置不正确引起,护理人员应在穿刺时应注意这一问题,确保一次穿刺成功,在完成穿刺后还要检查针头具体位置,并指导家属要加强监督,而且后续巡视时也要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液体渗出情况;其次,对于针头脱落问题,与固定不牢密切相关,若发现此类问题,应再次穿刺,做好针头固定措施,同时要积极与患儿、家属交流,安抚患儿情绪,使其尽量减少活动幅度;再次,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时应严格落实无菌操作,确保所有操作均能够规范、标准,降低感染风险;最后,对于给药错误情况,应在输液前严格进行信息核对,若已经发生给药错误,应及时停止给药,由医生处理,同时护理人员要向家属道歉、承认错误。④提升服务质量: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地为患儿提供服务。主动询问患儿的感受和需求,及时为其解决问题和提供帮助。同时,要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给予必要的安慰和鼓励。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调查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对于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信息均需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此可选择SPSS23.0软件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在具体统计学处理过程中会涉及到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可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同时还需分别通过“X2”、“t”进行检验,确认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后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据统计,观察组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2.2 满意度情况
从满意度调查结果看,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更高(P<0.05)。
表2 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儿科门诊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由于儿童的血管较细,穿刺难度较大,易出现穿刺失败或静脉炎等并发症。儿童的表达能力有限,有时无法准确描述输液过程中的不适感,容易造成不良反应的漏报或延误处理。此外,门诊患儿数量众多,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疲劳和疏忽,进一步增加了静脉输液的风险。
针对静脉输液的风险性,系统化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中便探究分析了系统化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的效果。首先,系统化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制定严格的护理操作规范和培训计划,使护理人员可充分认识到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从而更加谨慎地执行操作[2]。其次,系统化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通过在护理期间的不间断巡视,并针对具体不良事件给予针对性防范,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如结果中表1所示,观察组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系统化护理风险管理还有助于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通过提供严格、严谨、标准的风险管理,以及耐心、细致的护理服务,使患儿及家长感受到关心和关爱,因此也有助于提高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3]。而且再如表2可见,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合本次研究分析看,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应系统化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而且还可提高家长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聂登峰,张希兰,王振东等.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门诊静脉采血患儿中的应用 [J]. 心理月刊, 2021, 16 (21): 153-155.
[2]胡琳.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输液护理中的应用 [J]. 中国当代医药, 2021, 28 (19): 264-266.
[3]宋继兰,刘淑秀,刘丹. 细节护理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1, 27 (13): 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