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在宫颈癌的筛查中,病理学检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进行有效地干预。然而,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需要较长的时间,延缓了诊断和治疗的进程。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快速石蜡切片病理检查作为一种新兴的诊断技术,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应用。该技术通过在手术过程中快速制备和检查石蜡切片,极大地缩短了诊断时间,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病理学信息。本文旨在对快速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在宫颈癌筛查异常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围绕研究过程及结果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从本院2022年8月~2023年7月收治的疑似宫颈癌患者中选取80例,以此作为主要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1)宫颈癌筛查中发现有异常情况的女性,如细胞学检查(如液基细胞学检查)或HPV检测阳性等;(2)有宫颈癌家族史、长期HPV感染史、过早生育、多次生育等高危因素的女性;(3)思维意识正常,能够较为稳定地控制情绪,顺利完成检查的女性。
排除标准:(1)本研究开始前已经明确诊断或排除宫颈癌的女性患者;(2)受各种因素影响,无法耐受宫颈活检的患者。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具体情况如下:观察组40例,年龄区间27~44岁,平均(35.16±1.45)岁;体质量指数19~24kg/m2,平均(21.46±1.19)kg/m2;对照组40例,年龄区间26~45岁,平均(35.27±1.51)岁;体质量指数20~25kg/m2,平均(35.32±1.46)kg/m2。比对结果显示,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两项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简析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片病理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石蜡切片检查,流程如下:
(1)标本获取。从宫颈病变处采集组织标本。
(2)标本处理。快速冻固或快速固定标本。
(3)切片制备。利用冰冻切片机或快速切片机快速制备组织切片。
(4)染色。快速染色,如快速涂片染色,加速染色过程。
(5)镜下观察。病理医师立即观察切片,诊断异常细胞或病变。
1.3观察指标界定
(1)比对两组第一次浸蜡操作、第二次浸蜡操作、切片制作、病理报告获取时间。
(2)比对两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包括Kappa指数、95%置信区间、准确率。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当P<0.05时,表明比对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检查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第一次浸蜡操作、第二次浸蜡操作、切片制作、病理报告获取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表 1 两组患者检查时间对比(x̄±s,min)
2.2两组检查一致性对比
一致性比对结果显示,在数值层面,观察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在统计学层面不具有意义,P>0.05。
表 2 两组检查结果一致性对比
3.综合讨论
本研究对快速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在宫颈癌筛查异常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快速石蜡切片检查相较于常规切片检查,能显著缩短检查时间,提高了诊断效率。因此,快速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在宫颈癌筛查异常者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和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的结果需要在更大样本量和更广泛的临床实践中进行进一步验证。此外,未来研究还可以深入探讨快速石蜡切片检查在宫颈癌筛查异常者诊断中的长期效果、成本效益比以及临床操作的标准化等方面[2]。总体而言,快速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的应用为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对于改善患者的诊疗体验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