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域下中国媒体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以《中国日报》为例
计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计洁,. 目的论视域下中国媒体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以《中国日报》为例[J]. 中国文学,2021.10. DOI:10.12721/ccn.2021.157046.
摘要:
在“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外宣翻译成为向世界宣传我国文化、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本篇以《中国日报》为例,以目的论视角具体研究其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模块中不同的翻译策略。总结各个新闻模块增译、减译、词性转换、文化意象转换等翻译规律,旨在为其他外宣翻译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鉴,正确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关键词: 外宣翻译目的论《中国日报》
DOI:10.12721/ccn.2021.157046
基金资助: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2021年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目的论视域下的中国媒体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以《中国日报》为例》(项目编号:XSKY21150)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家形象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尤其是“一带一路”背景实施后,我国国际地位大幅上升,外宣翻译成为向世界宣传我国文化、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作为国家重要的对外宣传渠道之一,《中国日报》以其极具中国特色的新闻报道在帮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了解世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日报》充分发挥着国家宣传平台和讲好中国故事的作用,在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一、研究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外宣翻译活动由来已久,但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还尚属年轻。据文献内容显示,在“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我国外宣翻译在翻译方法原则及策略研究较多,近几年,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作用研究逐渐呈上升趋势,但缺乏对某一具体主流媒体翻译策略进行分类、系统的分析研究。鉴于此,本课题基于国内相关研究,系统探讨在目的论视角下以《中国日报》为例的主流媒体在外宣中的翻译策略。

二、理论简介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并逐步深化。1971年,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 首先认识到在翻译实际中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对等,于是她将研究的方向转向翻译的目的,成为翻译研究目的论的开创者。1984年,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 则提出所有的翻译都有目的,他认为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同年,德国学者贾斯塔·霍茨·曼塔里(Justa Holz Manttari) 也提出观点,她认为应该将翻译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活动,传递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翻译目的和功能。1997年,克里斯汀娜·诺德(Christiane Nord)提出了“功能加忠诚”,认为译者应该在不违背惯例的同时下,向读者解释译者怎样译,为何这般译,进一步完善了功能派理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和翻译策略,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一切实践活动都有目的,没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毫无意义可言。翻译应该符合译语情景文化,符合接受语读者的需求并达到一种交际目的,这便是翻译的目的性原则,也是首要原则;“评判译文的标准并非是前人提到的简单的“文本对等”,即字面上的词、句、形式上的对等,而是要面向译入语文化。译文不仅要有可读性,还要有可接受性,译文应考虑接受者在文化思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做到语内连贯,以便实现交际目的的最大化,这就是连贯性原则;除此之外,译文必须要忠实于原文,也就是实现语际连贯,但具体以何种程度的忠实取决于翻译的目的以及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这就是忠实性原则。

三、目的论视域下《中国日报》的翻译策略

(一)直译

原文:作为2013年初发起的全国消除食物浪费行动的一部分,南阳市的“光盘”行动已经持续了几年。

译文:The“Empty Plate”action in Nanyang city, part of a nationwide campaign to eliminate food waste launched in early 2013, has been going on for several years.

本例“光盘行动”本意是“do not waste food”,这里被直译为“Empty Plate”,语言十分形象且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日报》中常用直译来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征,尽可能忠实于原文,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原文。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即“三孩政策”,其译文“third-child policy”是一种非常形象的表达“三孩”的说法,结合上下文语境就能理解词义,同时保留了原文的口语色彩,又体现了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

(二)意译

原文:卫生当局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一直强调使用公筷和公勺的重要性,以防止病毒传播。

译文:The health authority has since the COVID-19 outbreak last year repeatedl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serving chopsticks and spoons when people dine together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the virus.

公筷顾名思义就是公用的筷子,换句话说,这是起到一个“服务”作用的筷子。因此,如果直接翻译成“public chopsticks”过于宽泛,强调的是“大众”之意,而不是“服务”。而serve则更强调“服务”,故公筷的英译是serving chopsticks同理,“公勺”可译为serving spoon。

本例中的“公筷”属于意译,意译是指忠实于原文内容,但会根据原文意思在形式上另有创新的翻译方法。意译主要应用于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所以意译能更好地体现本民族的语言特征,发挥译语的优势,更有利于跨文化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

(三)音译

原文:这套海报由组委会选定的艺术家设计,共六幅,主要以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融融的红色剪纸作品为特色,让人想起中国节日期间的传统窗户装饰。  

译文:Designed by artists selected by the committee, the set of six posters primarily features the Games mascots-Bing Dwen Dwen and Shuey Rhon Rhon-on red papercut works, reminders of the traditional window decorations seen during Chinese holidays.

在该文本中,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的名字被音译成“Bing Dwen Dwen",“Shuey Rhon Rhon”,这既是中华文化的生动展现,也扩大了汉语的国际影响力。音译是指直接采用汉语拼音进行翻译的方式。在汉语报刊新词英译的具体实践中,一些极具中国特色且别具一格的汉语词语,音译可作为首要选择。音译的运用不但体现了其中国特色和汉语中的文化意象,也能够保留自身文化中出彩的词语,从而加强语言文化的交流合作。近些年来,许多外来词被“原封不动”地收录在词典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与国的交流中相互影响、彼此交融,并为不同文化的人们熟悉和使用。比如日语里的“emoji”(绘文字),韩语里的“muk-bang"(吃播)都是最近较为流行的词汇。

四、总结

中国媒体外宣翻译作为横跨传播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多学科的领域,应当从更高深的层次和更多维的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促进该领域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媒体外宣翻译在文化、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也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译者在克服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中国媒体外宣翻译能力,提高英语新闻传播效果,才能促进我国外宣领域的发展。现今,身处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向世界表达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是每一位译者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 胡庚申. 刍议“生态翻译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2):125-131.

[2] 杨红燕,姚克勤,廖甜甜.国内新词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28(2):92-98.

[3] 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M].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计洁 女 2000年10月28日出生 汉族 籍贯为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学历为大学本科 安徽财经大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