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政治工作“三进”意义
1.顺应宏观大势的需要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发展,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加速推进,国有煤矿企业员工同样面临复杂社会问题带来的多样、多变的社会心理,个体思想选择性、独立性、自主性大大增强,社会思想引导的难度不断加大,社会主流思想文化面临的挑战愈加复杂多变,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特别是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相互融合,促使社会交流更加活跃、社会舆论更加复杂,网络以从未有过的方式改变了社会交往和舆论生态,改变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顺应这种宏观大势,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国有煤矿企业提出了严峻考验。
2.应对行业形势的需要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及社会用工、就业渠道的灵活和拓宽,人们在满足精神和物质需求上有了质的改变,煤矿企业招工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因此,必须对煤矿企业管理思维、模式、方式进行积极探索,对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和畅通诉求通道进行有效尝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留住员工、吸引员工,为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3.巩固发展态势的需要
国有煤矿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煤矿企业要想巩固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将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全面凝聚员工的心智与合力,让员工在企业改革创新发展过程中当主角、挑大梁、唱大戏,在提升个人岗位价值的同时,为促进企业提质提效作贡献。
4.符合民生趋势的需要
当前,国有煤矿企业员工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有着更高需要,表达心理意愿、倾诉建议渠道等都产生了复杂的变化。特别是网络发展所带来的多元变化,员工在各种维度展示不同的个性化思维,其表达性更直接、覆盖性更广泛、影响性更多元。日益变化的发展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与过去不一样的新要求,国有煤矿企业必须积极主动适应这一新变化,不断满足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思想政治工作“三进”做法
1.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岗位”,实现上下联动、解疑释惑
一是拉近群众关系。全面形成党组织书记进岗位工作模式,常态化开展接访下访,把“办公桌”搬到基层岗位一线,变“背靠背”为“面对面”,变“你约我”为“我约你”,通过源头“把脉问诊”倾听员工诉求,协商解决办法,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拉近干群关系。二是维护群众利益。每月对市场化工资分配、评先评优、奖惩、劳保发放等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问题进行公开,让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得到具体落实。严肃查处员工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严厉惩治侵吞挪用、吃拿卡要、克扣截留等问题,监督推动解决员工合理合法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督促各单位带着责任和感情,办好员工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三是凝聚群众力量。明确党组织书记是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清单,以管理工作带动思想政治工作,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管理工作,及时化解内部矛盾、凝聚团结员工,为企业营造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围绕员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宣教,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夯实主流思想文化的群众基础。
2.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宿舍”,实现多方协调、靶向发力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形成党组织书记进宿舍工作模式,零距离了解员工工作、生活问题,倾听员工对单位、企业的意见建议,既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为员工排忧解难。把员工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员工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对员工反映的合理诉求、合法需求、合规要求,以“说办就办、马上就办”的速度办理,问题不解决不销号、成效不明显不销号、员工不满意不销号。二是坚持效果导向。加强日常监督考核,对员工反映问题进行跟踪落实,每周汇总通报、月度专题汇报,实行日常动态积分预警,纳入月度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考核、年度履职考核,并作为各类评先评优重要依据。三是坚持目标导向。做到目光所及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在为员工办实事上、化解员工矛盾、疏导员工心理等方面,把劲用足、把招用全,以干部的“辛苦系数”提升了员工的“满意指数”,把员工的呼声变成满意的掌声。
3.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心里”,实现全程跟踪、活血化瘀
一是建好“民情日记”。全面形成党组织书记进心里工作模式,以“记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题,全面推行党组织书记“民情日记”工作,以“记”为手段,以“办”为目的,把员工的呼声建议、急事难事记下来,同时还要分析具体情况,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有针对性地为员工排忧解难,要做到既记民情,又解民忧。二是抓好“重点人员”。定期对排查出的重点人员、重点问题进行民情集成分析,工作关口前移,思想沟通跟进,建立重点人员帮扶档案,全面掌握,做到知人、知事、知情,精准分析问题症结,瞄准问题直击病灶,起到干事创业凝聚人心的效果。三是用好“文化引领”。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精神引领发展、塑造形象、凝聚人心、创造价值的重要作用,做到以文化人、统一共识,推动企业文化融入煤矿企业中心工作,植根于员工灵魂深处,体现在改革发展、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将文化建设的“软实力”转化为推动煤矿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硬基础”。
三、思想政治工作“三进”效果
1.拓宽了员工倾诉渠道
通过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三进”,能够进一步拓宽员工倾诉渠道,为国有煤炭企业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凝聚民力搭建了平台;通过各种渠道对员工的不同声音、多样需求、各类诉求及时有效进行收集,并进行系统梳理、集成化管理,为掌握员工思想动态、稳定情况、需求热点提供充分借鉴,对解决各类矛盾提供研判资料和发力方向。
2.促进了企业科学管理
煤矿企业管理干部与员工是工作关系上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生活关系上的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避免管理干部与员工关系上的对立。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三进”,既是合理做好管理工作的一种手段,也是积极处理员工生活的一种方式,更是促进干群关系准确把握不同时间内角色关系的一种尝试机制,能够弥补日常管理方式方法的不足,形成日常管理与人文关怀的融汇贯通点,让企业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3.丰富了解决问题方式
新时代新形势要求国有煤炭企业在改变思想、换位思考、转化角色上紧跟节奏。通过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三进”,能够有效覆盖员工八小时之内与八小时之外,区别对待不同时间维度内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做到线下、线上贯通联动,线下注重的是角色随着空间的变化而变换,线上注重的是沟通随着维度的变化而变换,使工作与生活不同空间范围内思想政治工作措施的落实更有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
4.巩固了员工主体地位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通过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三进”,能够充分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休戚与共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提升上来,围绕企业美好愿景与奋斗目标全面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建立员工与企业相伴相生、企业与员工相辅相成的命运共同体,让员工争当“主人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企业管理与发展上来,把精气神汇聚到企业的奋斗目标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