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古文教学探究
朱美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朱美娜,.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古文教学探究[J]. 中国文学,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120.
摘要:
我国拥有深厚的诗词文化。经过千年沉淀而来的诗词文化,不断陶冶着华夏儿女的灵魂、滋养着华夏儿女的性情,因此开展古诗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古文教学”为主题,探讨小古文教学的多元高效的运作方式,希望能对诸位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小古文
DOI:10.12721/ccn.2022.157120
基金资助:

一、重视词汇积累,从基础抓起

“语言是提升文学素养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这包括培养学生对语文词汇的积累与一些古文的积累,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觉,即语感,达到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因此,在给学生上小古文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梳理要教的古文的一些常用词汇。如给学生列出“表示快乐的文言文词汇:愉、悦、说(通“悦”)、乐、欢、娱、喜等。当然,在这一点上,教师还可以巧用“反向检测”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文言词汇的记忆。例如,遇到一些具体的文言词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动手査找陌生的文言词汇,并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符合语境的意思。又如,教授某一篇具体的小古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回家通过词典预习,第二天上交自行翻译的成果…教师用这种主动性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小古文词汇的记忆更为深刻,进一步丰富学生自身的文言词汇积累,让学生能够初步形成对小古文的认识。另外,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也可以直接给学生布置填写或者抄写的任务,以此现固古文知识。此外,朗读也是一个重要部分。古文毕竟不是小学生的习惯用语,因此,所谓的“语感”十分重要。首先,教师可以在课上教学生怎样朗读小古文一在哪里停顿?为什么停顿?以此培养学生对小古文的“语感”。其次,为了方便检验,教师也可以在学生中定期抽査,被抽查到的学生应当在课堂上朗读,而其余学生也要帮忙指正读音,进而使学生加深对古诗词陌生词こ汇的印象,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最后,语文教师应当耐心地进行正确的巩固意义的范读,在读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古文中的抑扬顿挫,并带有感情,使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古文的独特韵律与魅力,进而能够融入古文本身的意境中。

二、重视古文背景意境,提升鉴赏能力

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意境的品味与欣赏,不仅要让学生对古诗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产生深刻的理解,还要让学生能够从情感上与古诗文作者声生共鸣。只有情、理、形、神上高度和谐统一,才能真正理解古诗文中描写的意境,从而进一步理解古诗文的内容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提升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所谓“万物之生,皆有因,有因才有果”,任何一篇文章的出现也必然先从其“因”开始,而这“因”,简单来说,就是背景(包括作者写作文章的时间、地点、场所、时代背景等)。任何有价值的著作都蕴含着写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要想真正领略其中心血,就必须将自己代入作者创作文章时的情境中,用作者当时的心境和理念去读文章,才能领略到作者创作的情感。如今,时代的步伐很快,人们往往都无法专心于研究什么东西。对短小精悍的小古文而言,大多数人也是一遍读过、似懂非懂。这对当代小学生而言无疑有很坏的影响。因而,为了通过古诗文培育学生耐心、细心、专心的学习态度和处世方法,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小古文创作的意境、背景,让学生拿到小古文后,能不火急火燎地把小古文读下来,让学生有意识地先从背景入手,有一颗愿意沉心静气、认真钻研的心。同时,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解读文本时,自己也要先慢下来,不能急急忙忙就去看小古文,甚至是看题目。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古文的过程中自身要能够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要能够积极鼓励学生在品味古文语言内涵的过程中对我们民族文化的智慧有所吸收,有所感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分析当前选编教材中的小古文,对有趣古文故事中的内涵有所认识,发挥小古文对培养学生情趣和价值观的作用。让学生深刻体悟古文的深刻含义,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在教学《自相矛盾》一课时,教师为了鼓励学生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让学生能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可以在课堂精读课文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品读感悟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插图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矛”和“盾”,在合作探究和精讲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明白古文中藴含的哲理。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遇到过的“自相矛盾”的事例。

三、诵读激趣,反应文章哲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对学生积极参与到古文学习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关注古文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情趣美,要能够鼓励学生在古文学习过程中通过放声朗读的形式读准古文节奏,通过有层次的诵读引导学生对古文的停顿和字音准确性及情感表达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反复诵读,多种形式诵读,让学生慢慢找到古文语言规律,让学生对古文学习产生探究欲望,实现教学有效性。比如,在教学《王戒不取道旁李》一课前,因为中年级的学生接触文言文不多,因此对文言古文的停顿和断句意识不是很强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无法读出古文的韵律和节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鼓励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可以通过范读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断句,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让学生反复练读,划分好节奏,感受古文大致含义,同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读出感情,体悟作者反映的哲理。

四、注重学科互相渗透,激发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小古文教学中要想办法做到让学生爱上小古文学习,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综合素养水平等;同时,还要实时改变教学策略,让教学灵活机动、丰富高效。因此,在时下多元化教学理念风行的背景下,为了与语文核心素养理念更加贴近,语文教师就可以积极地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让各种学科互相辅助,改变传统教学背景下学科之间界限分明的状况,以新颖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授《望天门山》与《望洞庭》等写景意味十分浓厚的古文时,教师就可以将本课程与绘画课结合到一起,让学生边读诗,边画出自己眼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景象,如此,让绘画辅助语文小古文教学的多元化、丰富化建设,为语文小古文教学奠定绘画课程的意象基础。

结论:在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对小古文进行充分的理解,还要让学生能够读懂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为了让小学古文教学更为高效地进行下去,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不断的积累,从而提升学生对小古文的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小古文和学生的距离,让艰涩难懂的文言字词变得切合实际、易于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在小古文学习方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笋. 玩转小古文——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策略探究[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50-52.

[2]杨诠.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小古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 教育观察,2019,8(08):21-22.

[3]王桂媛.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传播传统文化[J]. 文学教育(上),2019,(03):100-10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