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颈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脊柱疾病,其发病率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而逐年攀升。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以及频繁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的不良姿势是诱发该疾病的关键因素。患者通常会经历颈部疼痛、僵硬、上肢感觉异常以及头晕等症状,这些症状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1]。中医针灸推拿作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介于30至65岁之间;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并通过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包括: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颈椎外伤、肿瘤、结核等疾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以及精神疾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包含40例。观察组由18名男性和22名女性组成,平均年龄为45.2岁(标准差为8.5岁),病程平均为1.5年(标准差为0.8年);对照组则由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组成,平均年龄为46.5岁(标准差为7.8岁),病程平均为1.8年(标准差为0.6年)。
(二)方法
1.对照组
本研究采用传统颈椎病护理方案,涵盖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维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及睡姿,预防长时间低头;强调颈部保暖,防止颈部受寒;推荐适度的颈部功能锻炼,例如米字操;提供物理治疗,如热敷、红外线照射等;并根据患者疼痛状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止痛治疗。
2.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本组实施了中医针灸推拿护理方案。
(1)针灸护理
①穴位选择:依据患者具体症状与体征,选取风池、天柱、颈夹脊、大椎、肩井、外关、合谷等穴位。对于伴有上肢麻木症状的患者,增加曲池、手三里等穴位;对于伴有头晕症状的患者,增加百会、太阳等穴位。
②针法操作:患者采取俯卧位或坐位,对穴位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使用0.30mm×40mm规格的毫针进行针刺。针刺风池穴时,针尖朝向鼻尖方向,刺入深度为0.8 - 1.2寸;天柱穴直刺深度为0.5 - 1寸;颈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深度为0.5 - 0.8寸;大椎穴向上斜刺深度为1 - 1.5寸;肩井穴直刺深度为0.5 - 0.8寸;外关穴、合谷穴直刺深度为0.5 - 1寸。得气后,依据患者体质与病情,采用平补平泻或泻法,留针时间为20 - 30分钟,期间每10分钟行针一次。每周进行针灸3 - 4次,连续治疗4周。
(2)推拿护理
①放松手法:患者取坐位,按摩师位于患者身后,先运用揉法、滚法、按法等手法对颈部两侧、肩部及上背部进行放松按摩,重点针对紧张肌肉和痉挛条索进行按摩,每次按摩持续10 - 15分钟,旨在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②整复手法:在放松手法后,根据患者颈椎状况,采用适宜的整复手法,如颈椎牵引、旋转复位法、拔伸法等。颈椎牵引时,根据患者体重和耐受程度调整牵引重量,一般为3 - 5kg,牵引时间设定为10 - 15分钟。在执行旋转复位法时,需注意手法轻柔、准确,避免因过度用力导致损伤。整复手法每周执行1 - 2次,连续治疗4周。
(三)观察指标
1.颈椎疼痛程度评估
本研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在护理前及护理4周后的颈椎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具体操作为在一条长度为10cm的直线上,0代表无痛,10代表剧痛,要求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在直线上标记相应位置,测量标记点至0端的距离,以此作为疼痛评分值。
2.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估
本研究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问卷对患者在护理前及护理4周后的颈椎功能进行定量评估。该问卷涵盖疼痛强度、个人护理、提物、阅读、头痛、注意力、工作、驾驶、睡眠和娱乐等10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范围为0至5分,总分介于0至50分之间,分数越高,表明颈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3.治疗满意度调查
在护理4周后,本研究通过自行设计的治疗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估,内容涉及对护理效果、护理服务态度、针灸推拿舒适度等方面的评价。满意度分为五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满意度计算公式为:满意度 =(非常满意 + 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4.心理状态评估
本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在护理前及护理4周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定量评估。SAS和SDS均包含20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范围为1至4分,总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作为标准分。SAS标准分≥50分表示存在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分表示存在抑郁症状。
(四)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均值加减标准差(x̄±s)的形式进行表示,组间差异的比较则通过t检验进行;对于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并通过χ²检验来比较组间差异。当P值小于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两组患者颈椎疼痛程度比较(见表 1)
t 护理前 = 0.98,P 护理前 > 0.05;t 护理后 = 8.56,P 护理后 <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颈椎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颈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
(二)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比较(见表 2)
t 护理前 = 0.65,P 护理前 > 0.05;t 护理后 = 5.32,P 护理后 <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三)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分析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达到90%(36/40),具体表现为非常满意22例,满意14例;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0%(28/40),其中非常满意12例,满意16例。通过卡方检验得出χ²值为4.00,P值小于0.05,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四)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比较研究
在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55.2±8.5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58.5±9.2分;对照组患者的SAS标准分为56.8±7.8分,SDS标准分为59.2±8.8分。进行t检验后发现,护理前SAS的t值为0.82,P值大于0.05;SDS的t值为0.35,P值同样大于0.05,说明护理前两组患者在心理状态上无显著差异。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标准分为42.5±6.2分,SDS标准分为45.2±7.5分;对照组患者的SAS标准分为48.8±7.0分,SDS标准分为50.5±8.0分。此时,SAS的t值为4.05,P值小于0.05;SDS的t值为3.12,P值亦小于0.05,表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其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
四、讨论
(一)中医针灸推拿对颈椎疼痛的缓解作用
颈椎病引发的疼痛主要源自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颈椎骨质的增生以及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这些因素对邻近的神经和血管产生压迫和刺激。针灸治疗通过精确针刺特定穴位,能够实现经络的疏通、气血的调和以及疼痛的缓解。位于颈部的风池、天柱、颈夹脊等穴位,当被针刺时,可直接作用于病变区域,调节颈部经络气血的流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进而减轻疼痛。推拿疗法中的揉法、滚法、按法等放松技术,能够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解除肌肉痉挛,降低肌肉对神经末梢的压迫和刺激,从而减轻疼痛[2]。根据本研究的观察结果,接受中医针灸推拿护理的观察组在治疗后其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未接受该疗法的对照组,表明中医针灸推拿在缓解颈椎病患者颈椎疼痛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二)对颈椎功能的改善作用
颈椎功能障碍与颈椎稳定性、活动度及肌肉力量等因素紧密相关。针灸推拿疗法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能改善颈椎的功能状态。推拿中的整复手法,例如颈椎牵引、旋转复位法等,能够调整颈椎关节的位置关系,纠正颈椎错位、紊乱,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进而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3]。同时,针灸和推拿的刺激能够促进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颈椎的支撑能力,从而改善颈椎功能。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中医针灸推拿疗法对于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具有积极效果。
(三)对患者治疗满意度的影响
患者治疗满意度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在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的同时,亦重视患者的整体体验。在针灸推拿过程中,按摩师会依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手法力度,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验到舒适与放松[4]。此外,中医针灸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非手术的治疗手段,其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更易于接受。因此,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更高,这表明中医针灸推拿护理能够显著提升颈椎病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四)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
颈椎病患者长期受到疼痛困扰,常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加剧疼痛感知,形成恶性循环。中医针灸推拿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亦对患者心理状态具有调节作用。通过调节人体气血、经络及脏腑功能,针灸推拿有助于恢复人体阴阳平衡,进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五、结论
在颈椎病患者的护理实践中,中医针灸推拿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成效。该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颈椎疼痛,改善颈椎功能状态,并提升治疗满意度。此外,针灸推拿亦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5]。鉴于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将中医针灸推拿视为颈椎病患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依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定制化的治疗方案,以充分发挥其治疗优势,进而提升颈椎病患者的护理及生活质量。同时,亟需深化对中医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作用机制的研究,以期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谭灵秀.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应用于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3,52(02):200-202.
[2]王英霞.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在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0,11(16):68-69.
[3]刘素丽.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在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8):95+97.DOI:10.16281/j.cnki.jocml.2020.38.081.
[4]李桂玉,殷见弟,殷多玲.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在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06):779-780.
[5]程静.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在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7):152-153.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18.1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