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探究——以甘孜州格萨尔说唱为例
马机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马机,. 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探究——以甘孜州格萨尔说唱为例[J]. 当代艺术,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7052.
摘要: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传播方式中的说唱艺术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格萨尔史实说唱音乐风格绚丽多姿,唱腔以及曲调自成一派。本篇文章主要对格萨尔史诗说唱的特征方面进行阐述,并研究格萨尔史诗说唱的文学特征、唱腔变化以及道具运用等几个方面的变化规律,提出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未来传承与发展的策略以及思考。
关键词: 格萨尔甘孜说唱发展
DOI:10.12721/ccn.2022.157052
基金资助:

说唱艺术是对历史故事或传说进行叙述、讲唱,并综合了传统文化、音乐、舞蹈以及表演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由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组成,不同少数民族的语言和地区文化都有一定差异,其所产生的说唱艺术形式及其歌曲品种也各有所别,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全国不同地区的说唱艺术高达三百多个曲风,最古老而又神奇的便是藏族说唱——格萨尔说唱艺术。格萨尔说唱艺术历史能够追溯到远古时期,时候的藏族民众就已经采用了口头说唱的艺术模式把自身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不但可以传递生产生活和劳动的经验,还可以把藏族民众那特有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观念充分表达。

1.甘孜州格萨尔说唱艺术的特征

康藏高原上每个牧人的心里都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格萨尔史诗说唱,他们见证了岁月的风吹雨打,也透过格萨尔史诗感悟着人生的真谛。

1.1说唱艺人特征

说唱艺人是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中的重要载体,在其传播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占有极其关键的地位。与此同时,由于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的真实存在,引起了不少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现阶段,关于格萨尔说唱艺人的相关资料比较丰富,但大部分都是口头传闻,很少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在康藏高原上格萨尔说唱艺人就像格桑花一样非常普遍,这也充分诠释了一个民族向人类生存进行对抗的顽强拼搏精神[1]。格萨尔说唱民间艺人经常在各地游走,因为其说唱风格十分鲜明,所以他们一般都会在村寨的婚假喜事上,或是在逢年过节时进行说唱,其中一些则会挂上与说唱故事有关的唐卡画,一些则会摆放不同类型的供奉礼品。一些说唱表演者边弹琴、敲鼓边说唱,在说唱演员进行说唱的过程中,时间长的话可能达数天,而时间短则数个小时。说唱过程中的音律也比较和谐,说唱的节奏快而清晰,说唱时间比较长的艺人往往能够唱六十多个曲调,而说唱时间比较短的艺人也可以唱十几种曲调。

在某种程度上,说唱艺人的说唱并不是为了记录那些英雄伟人的丰功伟绩,而是要告诫后人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坚定信念创造美好家园的动力。格萨尔史诗说唱是一面具有传承精神的旗帜,吸引着无数说唱艺人积极探寻。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的精神与文化不仅仅属于藏族人民,更属于人类文明以及中华文明的文化遗产。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不仅承担了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的重任,还在为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的流传于演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在不同的时代散发着新的生命。

1.2史诗内容特征

格萨尔说唱艺术是我们藏族人民千百年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宝贵智慧结晶,它不仅将藏族社会的各种阶级和文化种类完整地表达出来,同时也象征着藏族那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格萨尔史诗在藏族说唱艺术中广泛地流传着,是我内容是对藏族英雄格萨尔的歌颂,格萨尔王为了抵抗外来民族的入侵,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园,在与外界做出强烈的对抗中所体现的英雄气概,也充分地反映了格萨尔为民除害以及抑强扶弱的精神主题。格萨尔的史诗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学内容,它涵盖了藏族的政治、社会、经济以及其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格萨尔史诗说唱的语言之美、流传之广和说唱之诱人等等特点,都早已超越于西方国家的《奥德赛》以及《伊利亚特》。

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中的语言展示出了一幅幅格萨尔王激烈战争的场面,带给了人们一种奇妙而又非凡的艺术感受,时而描绘出康藏高原上的奇丽的风光,时而让人们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有学者专门对格萨尔史诗说唱中的藏族社会的描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供了比较详细的文字,并且格萨尔使诗说唱片段也被国内外出版社翻译成了各种语言文字,为国内外 学者研究进一步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的进程提供了准确资料,也让藏族格萨尔史诗说唱音乐走向全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格萨尔史诗说唱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来,格萨尔史诗说唱整个过程中都面临着文化传承逐渐衰弱甚至灭亡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第一,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萨格尔说唱也受到其他文化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藏族以往的游牧生活也逐步地向定居的状态转变,从而导致萨格尔说唱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第三,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进程不断加快,年轻人的文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新时代环境下的年轻人接触到萨格尔说唱的机会少之又少,对于传统的萨格尔说唱文化不再感兴趣,民间说唱艺术的年轻一代传承者越来越少;第四;西藏地区的旅游人数越来越多,其他地区的文化、信息与文明不断传入西藏地区,为传统萨格尔说唱的关注度越来越低,甚至现代的藏族人民都很少知道萨格尔说唱,甚至大部分都听不懂萨格尔说唱讲述的内容;第五,群众文化的不断地发展与日益丰富,现阶段,各种媒体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加多样性的选择,例如诸如娱乐活动、艺术文化等[2]

3.格萨尔史诗说唱的创新发展与传承路径

3.1建立格萨尔史诗说唱重点保护基地

为了将格萨尔史诗说唱有效延续,必须要集结多方面的力量,尽可能的设置比较多的表演场所,例如学校、社区等。除此以外,还要提高对格萨尔史诗说唱相关研究的重视沉浮,积极引导更多的藏族人民以及相关科研人员对其进行时间,并组织相关的学术活动,带动国家落实相应的政策以及传承性的保护机制,促进格萨尔史诗说唱的有效发展与传承。

3.2建立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资料馆

广泛收集与格萨尔史诗说唱相关的文字资料、音像资料以及相关文物,并建立格萨尔史诗说唱档案馆与格萨尔史诗说唱曲库,为格萨尔史诗说唱的传承、研究与发展提供资料以及场地的保障。

3.3推动格萨尔史诗说唱走进学校、走进教材

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可以相应的开展关于格萨尔史诗说唱相关的课程,让格萨尔史诗说唱得以延续,在中小学或大学开设格萨尔史诗说唱专业或课程,培养能够有效传承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的专业人才。

3.4定期举办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节

格萨尔史诗说唱表演,并展开与格萨尔史诗说唱相关的国际研讨会,进一步加深格萨尔史诗说唱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与影响力。

3.5提高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的社会地位

甘孜的各个州、县都设立了文艺表演团体,在每一个文艺表演团体中都设置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岗位,解决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的社会福利待遇,将节目内容、形式等进行创新,在文艺汇演的整个过程中将精彩的格萨尔史诗说唱带给观众。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举办格萨尔史诗说唱活动相关的竞技比赛或者是调演,组织当地的文艺工作者参加格萨尔史诗说唱的曲谱以及其他传奇故事进行写作。

3.6文旅结合的环境下组织格萨尔史诗说唱表演

组织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到当地社区、广场或风景名胜地进行宣传和表演,在当地的各大电台或者是电视台都开设专门的格萨尔史诗说唱的节目或者是频道,让广大的旅客以及当地游牧民都能够接触到格萨尔史诗说唱,让全国各地的人民都真正爱上格萨尔艺术文化。将格萨尔史诗说唱作品列入到藏地乡村传统文化建设的历史性进程中,让整个藏区人民无论走到哪里能听到格萨尔说唱歌曲,让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一部分,这也是让格萨尔史诗说唱能够持续发展、传承的重要途径。

3.7建立格萨尔史诗说唱数据库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程度不断加快,可以通过对网络平台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利用,对格萨尔史诗说唱进行有效的宣传,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够了解并喜欢上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文化,充分感受格萨尔史诗说唱自身的魅力[3]

4.结束语

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能够传承到今天实属来之不易,由于说唱人从古到今生活条件上的艰苦,表演环境的简陋,各种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藏族人民开放的生活模式以及生活环境,都让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频频想要放弃这份职业,从而导致格萨尔史诗说唱也正面临着将要消亡的状态。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要不断寻找格萨尔史诗说唱创新的模式,充分将格萨尔史诗说唱的魅力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将原生态的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在高原牧区扎根,让格萨尔史诗说唱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罗松求培. 《格萨尔》狮龙宫殿的产业化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21.

[2]甲央齐珍.《格萨尔》演述艺人的另类面孔——试析白玛多吉的擎纸说唱形式[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01):100-106+119.

[3]尹玲.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探究——以甘孜州格萨尔说唱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0,29(06):101-108.

作者简介:马机(1979-),性别:女,籍贯:四川省红原县,单位:阿坝州红原县中共红原县委员会党校,学历:专科,职称:专技十级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