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疗法在小儿脑瘫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郑佳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郑佳佳,. 中医康复疗法在小儿脑瘫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医研究杂志,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405.
摘要:
小儿脑瘫为发育中胎儿、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受损引发的持续性运动、姿势发育异常的儿科常见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目前,临床尚无治疗小儿脑瘫的特效疗法,均以中西医康复治疗为主。临床经大量研究发现,在治疗小儿脑瘫上中医康复疗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小儿脑瘫采取中医康复疗法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与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医康复疗法小儿脑瘫
DOI:10.12721/ccn.2021.157405
基金资助:

小儿脑瘫为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内因大脑先天性发育缺陷或是获得性非进行性脑受损等多因素所致非进行性脑受损、脑发育异常等引发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性疾病。小谭患儿的主要特征为姿势、肌张力异常以及肌无力、无法自主运动、共济失调等,并可伴有认知、感觉以及交流、行为上的障碍或是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等,部分患儿还可反复发作癫痫等[1]。近年来,受社会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小儿脑瘫发病率越来越高,统计显示,目前小儿脑瘫发病率约为1.2-2.5‰。目前临床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疗法,多以中西医康复疗法为主。本文主要探讨中医康复疗法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情况,以供参考、借鉴。

1 中医对小儿脑瘫的认识

中医并无“脑瘫”之名,多将其归于“五迟”、“五软”等范畴,即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气不足所致。现代中医认为,小儿脑瘫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上述范畴并无法有效反应其病理特点,还有待深入探究。

1.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小儿脑瘫与其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有关,即:先天与父母体质、年龄以及双胎或是多孕多产有关,若父母精血不足,成胎时未充分浇灌则可导致受胎后气血无法长成,进而使新生儿出现出生后身体怯弱、肝血、肾精不足情况,筋脉骨骼失养,从而导致其瘫痪;先天不足则可导致后天失宜、气血不足,进而使脑髓受损,导致新生儿脑瘫发生与进展。此外,头部为该病主要病变部位,《素问》载“头者,精明之府”。头部为诸阳之会,可汇集气血,内含脑髓,主神明并统领全身[2]。同时,该病密切相关患儿肾、肝、脾等,经由经络内联各脏腑,外联五官七窍等,因此经由经络、脏腑等相关疗法可治疗本病。

1.2 辩证分型

目前中医尚未统一小儿脑瘫辩证分型,现已有多为学者对小儿脑瘫进行了辩证分型,比如分成肝肾不足、脾肾两亏、气血虚弱、心血不足等四型,分成肝肾不足、阴虚风动、心脾两虚、肝肾亏虚、脾虚肝亢、痰瘀阻滞等六型等。此外,还有学者按照虚实、部位等予以辩证。

2 小儿脑瘫中医康复疗法

2.1 针灸

针灸是目前中医临床治疗小儿脑瘫的常用方法,经中医针灸辨证施治可使患儿脑部血供得以改善,从而使其神经细胞功能得以修复,进而促进细胞新生,以此促进神经结构、功能重塑等,从而使患儿症状改善[3]。目前,临床有关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较多,虽多在西医康复疗法基础上进行,但均充分证实了其独特的效果。比如,刘斌[4]等人经调神通督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认知功能障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发育商(DQ)、Gesel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灸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瘫患者病情。分析原因为,调神通督针法可刺激患儿中枢神经系统,使患儿脑组织缺氧状态得到改善,进而减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因此可有效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影响因子水平,加快患儿认知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目前,临床可经头针、体针、舌针等治疗小儿脑瘫。

2.1.1 头针

头刺源自《黄帝内经》,即以中医脏腑经络理论、大脑皮质功能定位为基础的新型针刺疗法。经头针治疗即对头部特定经络、穴位进行针刺,起到运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可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比如,傅雨薇[5]等人脑瘫认知功能障碍患儿头皮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67%(P<0.05)。

2.1.2 体针

体针治疗即经毫针予以患者躯干、四肢穴位刺激,经针感传导原理起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减轻肢体障碍的作用。比如,许敏鸿[6]等人予以了脑瘫患儿予康复训练联合中医针灸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69.76%(P<O.05);研究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及自理动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除头针、体针外,临床还可予以脑瘫患儿舌针治疗,即对患儿舌体穴位系统响应穴位予以针刺,以此改善患儿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等。

2.2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即将药物熬成汤剂进行熏蒸,该疗法可使患儿血流加快,进而减少炎症因子水平,松解痉挛组织,从而促进肌肉、关节功能恢复。经中药熏蒸可经皮肤使药液内中药有效离子进入患儿体内,增加患儿病灶部位药物浓度,再经温热作用使局部得以刺激、扩张,进而改善局部、周身血液以及淋巴循环等,以此强化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效果,进而使其起到改善患儿肢体功能的作用,并可使外周传至神经信号进入大脑相应感应区的速度加快,更利于患儿大脑缺失区环形,以此使患儿脑功能得到恢复[7]。此外,药物有效离子经血液循环流至全身,未经过肝脏,因此不易引发肝脏反应,也不会刺激肠道,安全性较高,药效也较为持久,因此效果更佳。彭帮旺[8]等人予以了痉挛型脑瘫患儿生物反馈疗法基础上的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0波、B波、o/13比值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即采取推、按、揉、捏或是拿、点等放松、刺激手法对患儿肢体相应穴位予以刺激,该疗法可使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层,使受损脑部位得到激活,起到修复神经纤维、唤醒神经功能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临床症状,还可促进患儿局部血液循环,使其神经肌肉得到营养,进而降低其肌张力,使患儿肌力平衡得以恢复,防治肢体畸形等[9]。许敏[10]等人脑瘫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儿采取中医按摩的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吞咽障碍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即于患儿特定穴位注射营养神经的药物,使药物于一定时间内存于穴位内耳直接发挥药效,以此使患儿神经传导得到改善,进而对受损神经予以修复,并改善肌肉功能等。穴位注射疗法即可发挥穴位特殊刺激作用,又可发挥药物刺激作用,更利于患儿中枢神经功能改善,并可使穴位运动细胞神经得以活跃,更利于患儿神经支配肌肉协调性得到改善,还可对大脑皮质功能予以调节,从而起到疏通经络、开窍醒脑之效[11]。比如,李恩耀[12]等人针对脑瘫患儿采取了头部水针疗法,即予以患儿头部16个穴位药物注射治疗,结果显示,水针疗法组相对于其他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水针疗法组血流动力学参数Vs、Vm、Vd明显升高,RJ显著降低,NSE降低(P<0.05)。

除上述疗法外,临床还可予以脑瘫患儿艾灸、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等中医疗法,也可起到健脑开窍、疏通经络,进而改善患儿肢体功能、智力水平的效果。

3 结语

小儿脑瘫为儿童致残主要疾病之一,其治疗难度较大,病情改善难度更大,目前也尚无特效疗法,仍需以长期康复治疗为主。目前,临床可采取的康复疗法形式多样,更具优劣势。而针灸、中药熏蒸、推拿按摩、穴位注射等中医疗法已被临床广泛证实了其在治疗小儿脑瘫上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中医康复疗法尚无统一规范标准,比如在针灸取穴上,仍无确定选穴原则,评定标准也尚未统一,且目前临床多将中医康复疗法辅助用于西医康复疗法基础上,其单独治疗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还有待持续探究。当然,中医康复疗法仍处于持续完善阶段,未来随着中医的深入探究以及治疗标准的制定等,或将为小儿脑瘫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方向。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