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尿常规是较为常见的检验方法,可以对患者的膀胱、肾脏、输尿管等功能进行反映,还可以对多种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辅助诊断[1]。但是,在尿常规临床检验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会导致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因素是标本污染,尤其是针对女性患者来讲,因为女性患者的生理结构较为特殊,尿道和尿道口、肛门距离较近,加之生理、病理等因素影响,在对尿液标本进行采集时容易混入阴道分泌物,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2]。因此,在临床中,针对女性患者,在其尿常规采集血液时,需要清除阴道分泌物,尽可能避免阴道分泌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下文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挑选100例,对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观察,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挑选100例,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患者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51岁;观察组中,患者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比较。纳入标准:均是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有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碍;有传染性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尿液采集方法。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常规指导,指引患者采集尿液前利用清水对外阴部进行简单清洗,然后在正常排尿条件下,对前段尿液进行弃掉,取10ml中段尿液。
观察组,使用清除阴道分泌物采集方法。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常规指导,指引患者采集尿液前利用0.02%呋喃西林对外阴部进行清洗,然后利用医用棉签擦拭外阴部[3]。且指引患者在采集尿液时尽量保持深蹲位,避开阴道口,对前段尿液进行弃掉,取10ml中段尿液。
两组患者尿液标本采集结束后半小时内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在一小时内由检验科人员严格根据相关流程开展检验工作[4]。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尿常规检验指标、细胞和尿蛋白检出率情况进行观察。
利用1500r/min转速,给予尿液标本离心,离心时间控制在5分钟,然后留取0.2ml的尿沉渣,开展监测工作。利用20μl标本,对玻片进行制备,利用显微镜检查。对尿液标本中的各种细胞、尿蛋白检出率进行记录,且对患者的蛋白质、尿糖、PH值等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的比较采用t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代表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尿常规检验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尿胆原为(12.00±1.49)μmol/L、酮体为(5.71±1.00)mg/dl、尿胆红素为(9.25±1.35)μmol/L、尿糖为(2.11±0.44)mmol/L、尿蛋白为(51.49±10.30)mg/L、尿比重为(1.010±0.004)、PH值为(7.70±1.17),和对照组患者尿常规检验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常规检验指标情况比较(x̄±s)2.2细胞和尿蛋白检出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红细胞检出率为8.00%、白细胞检出率为4.00%、上皮细胞检出率为0.00%、蛋白质细胞检出率为0.00%,对照组患者红细胞检出率为38.00%、白细胞检出率为20.00%、上皮细胞检出率为8.00%、蛋白质细胞检出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细胞和尿蛋白检出率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细胞和尿蛋白检出率情况比较 [n(%)]3.结论
在临床中,临床医生主要是通过实验室检验指标结果来对病情进行判断,是重要的诊断技术。尿常规,是较为常见的实验室检验项目,该项目对糖尿病、慢性肾炎、肾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诊断具有较为积极作用[5]。相关研究显示,尿常规检验除了对疾病诊断具有较为积极作用,在用药安全监控方面也具有较高的价值,如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观察。然而,在尿常规临床检验中,其检测准确率会被标本质量所影响,虽然尿液采集的标准难度不打,且仪器操作检测步骤较为简单,但是检验时常常出现症状和检验结果不相符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尿常规检验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尿液标本污染、采集不当等情况,均容易影响到检验结果,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威胁到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6]。在女性患者进行尿常规检验时,因为其生理结构较为复杂,生理解剖特征有一定的差异性,其尿道、阴道和肛门的距离较近,阴道分泌物会对尿液标本造成污染,其中白带属阴道黏膜、宫颈管、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渗出物的混合物,白带量和质会受到月经周期变化的影响而出现改变,无论是生理性白带,还是病理性白带,均会影响到尿液标本质量[7]。并且,如果女性患者刚刚结束经期,其阴道分泌物中有可能会有残留的经血,如果这些阴道分泌物混入到了尿液标本中,会增加尿液样本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增加红细胞技术,进而致使检验结果表现为阳性,出现误诊情况。阴道分泌物如果混入道尿液中,会增加尿液比重,导致酸性尿或亚硝酸盐检查假阳性情况[8]。此外,阴道分泌物混入到尿液标本中,还会降低尿液的PH值,增加尿糖和蛋白质水平。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尿胆原为(12.00±1.49)μmol/L、酮体为(5.71±1.00)mg/dl、尿胆红素为(9.25±1.35)μmol/L、尿糖为(2.11±0.44)mmol/L、尿蛋白为(51.49±10.30)mg/L、尿比重为(1.010±0.004)、PH值为(7.70±1.17),和对照组患者尿常规检验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红细胞检出率为8.00%、白细胞检出率为4.00%、上皮细胞检出率为0.00%、蛋白质细胞检出率为0.00%,对照组患者红细胞检出率为38.00%、白细胞检出率为20.00%、上皮细胞检出率为8.00%、蛋白质细胞检出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细胞和尿蛋白检出率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中可以看出阴道分泌物会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临床中针对女性患者,在开展尿常规检验时,需要避免阴道分泌物混入道尿液标本中,保证标本规范性,尽可能减少阴道分泌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尿常规检查时,留取的尿液需要控制在10ml以上。第二,女性患者留取尿液标本时需要避开经期,避免阴道分泌物混入道尿液中,以防影响到检查结果。第三,最好对中段尿进行留取。很多肾病患者会有疑问,为什么尿常规检查要尽可能对中段尿液进行留取,实际上前段尿液、后段尿液容易被污染,因此在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常常会留取中段尿。第四,留取尿液时需要尽可能利用清洁干燥的容器,也就是医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尿试管。第五,所留尿液需要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查,由于时间较长会导致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会被破坏,细胞会溶解等,这会直接影响到检查结果准确性。此外,针对孕妇来讲,尿常规检查需要注意更多事项,详细如下:第一,尿标本需要保持新鲜。尿液停放几小时后,会导致白细胞被破坏,脓尿消失,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被破坏,进而影响到检查准确性。第二,尿标本需要保持清洁,需要避开经期,对外阴部进行清洗,不要混入白带、血液。如果尿液被白带等污染,需要留取清洁尿标本进行重新检验。第三,如果患者尿路感染,脓尿常常是间歇性的,因此需要多次反复检查才可以下结论。第四,使用抗菌药物后会对检查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孕妇尿常规检查属于从确定怀孕开始一直到分娩期间的常规体检项目,在怀孕期间每位孕妇都需要开展9-13次尿常规检查。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准妈妈都不了解怎样对尿液标本正确留取,这会导致检查结果受到影响。因此,在检查前,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对受检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引其严格根据相关操作规范收集尿液标本,进而保证标本质量,提升检查结果准确性。在收集尿液时间方面,任何时间排出的尿液都可以进行常规化验检查,而肾病患者如果是为了观察治疗效果,通常是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
综上所述,在尿常规临床检验中阴道分泌物会对检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对患者尿液样本进行采集前需要指引患者清理干净阴道分泌物,尽可能规避阴道分泌物带来的不良影响,且保证采集样本操作规范,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马晓磊.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8(03):84-86.
[2]余艳玲.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9(17):75-77.
[3]孙栎.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7(08):104-106.
[4]白丽娟.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6(02):89-91.
[5]张丽华.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6(02):94-96.
[6]贾福明.评价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8(02):100-102.
[7]尤婷玉.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7(02):82-84.
[8]季欢.尿常规检验中阴道分泌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2):62-64.
作者简介:田宏芳(1989.11-),女,土家族,贵州铜仁人,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主要从事体液细胞形态及相关工作。